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4554课堂452实习5354)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地层的接触关 系,初步掌握常见的褶皱、节理和断层构造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大地构造学说的主 要观点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层构 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教次序 内 计划时间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45-54(课堂 45-52 实习 53-54)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地层的接触关 系,初步掌握常见的褶皱、节理和断层构造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大地构造学说的主 要观点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层构 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教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序/第 第二节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岩石的产状 岩石的变形 设章第三节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 、褶皱的类型 三、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四、研究褶皱的实用意义 第四节断裂构造 、节理 、断层 第五节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假整合接触 三、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沉积接触 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地槽一地台学说 、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第七节地质图概述 、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地质图包括的其它内容及格式 、地质内容及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作业及思考题: 1何谓岩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 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类型?目前全球划分为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学 程 序 设 计 第 十 三 章 .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一、岩石的产状 二、岩石的变形 第三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要素 二、褶皱的类型 三、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四、研究褶皱的实用意义 第四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 二、断层 第五节 地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接触 二、假整合接触 三、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沉积接触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一、地槽-地台学说 二、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三、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第七节 地质图概述 一、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二、地质图包括的其它内容及格式 三、地质内容及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作业及思考题: 1.何谓岩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 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类型?目前全球划分为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 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例1.广州七星岗海能崖,现在距离海岸线数十公里。 例2辽宁盖县望儿山海蚀崖,距海岸线十公里,高出海面约60m 2大地测量的证据 根据大地测量发现许多地区的大地现有平方向的位移又有垂直方 向上的升降 例1河北邢台的形家湾自1920年至1955年35年中上升了 140mm,平均每年上升4mm,而耿庄桥却下降32.1mm。前面说过的 印度古大陆2cm/年向北推移。 例2美国西部圣安德利斯大断裂西侧的地块,自2千多万年前以 来,每年以几毫米至几厘米的速度,作顺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沉积地层的厚度 我们前面已学过,浅海环境下,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但 是我们却能见到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厚的浅海相沉积岩。如:喜玛拉雅 山原来是古地中海的浅海区,沉积地层的厚度达到3万米。这就说明 该地区的地壳一边下降、一边接受沉积。同时在另一些地区却见不到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 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例 1.广州七星岗海能崖,现在距离海岸线数十公里。 例 2.辽宁盖县望儿山海蚀崖,距海岸线十公里,高出海面约 60m。 2.大地测量的证据 根据大地测量发现许多地区的大地现有平方向的位移又有垂直方 向上的升降。 例 1.河北邢台的形家湾自 1920 年至 1955 年 35 年中上升了 140mm,平均每年上升 4mm,而耿庄桥却下降 32.1mm。前面说过的 印度古大陆 2cm/年向北推移。 例 2.美国西部圣安德利斯大断裂西侧的地块,自 2 千多万年前以 来,每年以几毫米至几厘米的速度,作顺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沉积地层的厚度 我们前面已学过,浅海环境下,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但 是我们却能见到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厚的浅海相沉积岩。如:喜玛拉雅 山原来是古地中海的浅海区,沉积地层的厚度达到 3 万米。这就说明 该地区的地壳一边下降、一边接受沉积。同时在另一些地区却见不到
该时期的沉积岩,说明那些地区此时地壳正在上升,因而缺少这一时 期的地层。 2岩相变化 岩相——就是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特征。是岩层形 成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般分为: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滨海沼泽相) 河流相 滨海相 半深海深海相 湖泊相 浅海相 沼泽相 这种岩相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海陆的变迁,也说明了地壳当时处 于上升还是下降的地质环境。 3.构造变形 我们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岩层或波状起伏、弯曲的岩层, 以及错、断开的岩层,说明地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 械运动 构造变动—一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如褶皱变动、 断裂变动。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整个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是在地壳 的深度范围内
该时期的沉积岩,说明那些地区此时地壳正在上升,因而缺少这一时 期的地层。 2.岩相变化 岩相——就是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特征。是岩层形 成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般分为: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滨海沼泽相) 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这种岩相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海陆的变迁,也说明了地壳当时处 于上升还是下降的地质环境。 3.构造变形 我们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岩层或波状起伏、弯曲的岩层, 以及错、断开的岩层,说明地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 械运动。 构造变动——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如褶皱变动、 断裂变动。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整个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是在地壳 的深度范围内。 滨海相 半深海深海相 浅海相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所有的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它不但决定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力地 质作用的方式,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也称为“造 山”运动。 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 ②相邻块体相向聚会(挤压) 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一—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 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为盆体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3.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 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二)构造运动的幅度和周期性 构造运动往往表现为:强烈活动期(明显升降运动、火山运动 等)与相对宁静期(缓慢沉降、接受沉积)反复出现,因而形成 定的周期性。 (三)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及速度 1.构造运动的区域性: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所有的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它不但决定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力地 质作用的方式,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也称为“造 山”运动。 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 ②相邻块体相向聚会(挤压) 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 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为盆体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3.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 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二)构造运动的幅度和周期性 构造运动往往表现为:强烈活动期(明显升降运动、火山运动 等)与相对宁静期(缓慢沉降、接受沉积)反复出现,因而形成一 定的周期性。 (三)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及速度 1.构造运动的区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