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需要。 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都必须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像中国这样尚未完全摆 脱贫困落后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范围内激烈竞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更要特别重视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一般是指劳动者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劳动者自身发 展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适应。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凝结着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当代 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0世纪9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机器大工业已经不再是世界上 最先进的生产力,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的社会生产力,逐渐成 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也具有不同以往任何时 代生产力的新形式和特点,一般说来,当代中国的所谓先进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智能化、 社会化、市场化等特点的生产力。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的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于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 价值判断理论。特别是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完整准确地坚持了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无疑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坚持生产力标准,建立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邓小平的创造性 贡献。 “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中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其中,生产力标准 是根本,其它两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展开和具体表述。只有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才能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 标准是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揭示生产力标准的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人民利益标准的思 想。他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纳入了社会主义价值判断。 “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体现着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思想解放,使人们 从过去那种简单地用抽象原则裁剪和评判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一切 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标准出发,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创造真正造福 于人民的有用的社会主义。因此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深远 影响不可低估
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需要。 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都必须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像中国这样尚未完全摆 脱贫困落后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范围内激烈竞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更要特别重视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一般是指劳动者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劳动者自身发 展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适应。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凝结着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当代 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机器大工业已经不再是世界上 最先进的生产力,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的社会生产力,逐渐成 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也具有不同以往任何时 代生产力的新形式和特点,一般说来,当代中国的所谓先进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智能化、 社会化、市场化等特点的生产力。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的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于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 价值判断理论。特别是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完整准确地坚持了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无疑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坚持生产力标准,建立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邓小平的创造性 贡献。 “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中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其中,生产力标准 是根本,其它两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展开和具体表述。只有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才能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 标准是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揭示生产力标准的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人民利益标准的思 想。他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纳入了社会主义价值判断。 “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体现着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思想解放,使人们 从过去那种简单地用抽象原则裁剪和评判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一切 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标准出发,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创造真正造福 于人民的有用的社会主义。因此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深远 影响不可低估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同 各项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标准并不矛盾。 四、从“三个有利于”标准到“三个代表”要求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之 后,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步入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在世纪交替更迭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高屋建瓴,旗帜鲜 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又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 这一思想。“三个代表”的要求,不仅坚持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判断标准,而 且从党的建设的新视角,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先进性 要求,制定了党的建设的具体标准,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拨明了方向。这是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建领域的运用,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创 造性发展。 (1)邓小平从生产力标准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江泽民则从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提出党要成为中国先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这就不仅坚持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深刻指明了党坚持 这一标准的特殊性,即引导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2)邓小平从人民利益标准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还包括“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则从党的建设的 新视角,鲜明地提出了党必须“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的新要求,这是对邓小平人民利益标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3)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要求,从方法论上,都 深刻体现着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上,江泽民 三个代表”更加凸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加具有时代品格和实践品格 切从“三个有利于”标准出发,一切从“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我们就能不断拓展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当前,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热潮中,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是把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要求割裂来开的错误倾向;二是 反对那种借口“三个代表”中的其中某个观点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而对江泽民 “三个代表”创造性理论发展认识不到位的错误倾向 ◇思考题 1.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的关系?
22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同 各项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标准并不矛盾。 四、从“三个有利于”标准到“三个代表”要求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之 后,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步入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在世纪交替更迭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高屋建瓴,旗帜鲜 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在 2001 年的“七一”讲话中,又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 这一思想。“三个代表”的要求,不仅坚持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判断标准,而 且从党的建设的新视角,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先进性 要求,制定了党的建设的具体标准,为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拨明了方向。这是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建领域的运用,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创 造性发展。 (1)邓小平从生产力标准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江泽民则从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提出党要成为中国先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这就不仅坚持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深刻指明了党坚持 这一标准的特殊性,即引导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2)邓小平从人民利益标准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还包括“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则从党的建设的 新视角,鲜明地提出了党必须“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的新要求,这是对邓小平人民利益标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3)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要求,从方法论上,都 深刻体现着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上,江泽民的 “三个代表”更加凸现着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加具有时代品格和实践品格。 一切从“三个有利于”标准出发,一切从“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我们就能不断拓展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当前,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热潮中,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把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要求割裂来开的错误倾向;二是 反对那种借口“三个代表”中的其中某个观点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而对江泽民 “三个代表”创造性理论发展认识不到位的错误倾向。 思考题 1.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的关系?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课程名称 班级 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划课时 周次 第7周 授课方法 讲授 教具 多媒体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 教学目的主义初级阶段: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理解必 须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及其长期性;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 复习提问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作业 2.我国为什么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师生互动良好,有问有答,学生表现了较为积极的学习 课后小结 态度
23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概论 班级 计划课时 2 周次 第 7 周 授课方法 讲授 教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理解必 须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重点难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及其长期性; 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 复习提问 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作业 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2. 我国为什么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后小结 师生互动良好,有问有答,学生表现了较为积极的学习 态度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 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 历的特定阶段 (1)就社会性质来说:已经是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 实行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指导思想。 (2)就社会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处于初级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 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 发,而决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3)就社会发展历史地位来说: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特殊的 阶段,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普遍阶段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 义社会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科学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 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 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 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 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 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 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 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
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 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 历的特定阶段。 (1)就社会性质来说:已经是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 体,实行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指导思想。 (2)就社会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处于初级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 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 发,而决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3)就社会发展历史地位来说: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特殊的 阶段,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普遍阶段。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 义社会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科学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 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 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 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 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 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 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 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
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句话概括:不发达 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必须是处在初级阶段,而且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成熟的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 必须是长期的 我们面临的是双重挑战: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200年资本主义完成的传统产业革 命:20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化的标准将随之提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 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 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 的含义在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 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要上百年时间,即从上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 努力奋斗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首创,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要求我们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 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就必须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我们曾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纯而又纯,割“资本主义尾巴”,搞“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甚至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出现这些 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二十年来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制定 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我们应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 个字,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回头走资 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反对教条式地照搬社会主义成熟 阶段的一些特征和原则,任何超越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同
25 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一句话概括:不发达 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必须是处在初级阶段,而且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成熟的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 必须是长期的。 我们面临的是双重挑战:18 世纪中叶―20 世纪中,200 年资本主义完成的传统产业革 命;20 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化的标准将随之提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 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 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 的含义在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 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要上百年时间,即从上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 努力奋斗。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首创,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要求我们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 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就必须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我们曾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纯而又纯,割“资本主义尾巴”,搞“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甚至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出现这些 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二十年来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制定 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我们应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 个字,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回头走资 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反对教条式地照搬社会主义成熟 阶段的一些特征和原则,任何超越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