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3)环境化学特征: 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②动物代谢;③生物蓄积的潜 力,④植物从土壤中的吸收 4.来源: 应说明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地点以及可以知道的排放速率。并 应详细研究污染物的来源、产生、使用、消失/处理和环境释放。 5.暴露途径分析 说明污染物如何从污染源到暴露人群或对象的。污染物在环 ·境中的去向,说明所有可能的暴露途径 ·6.暴露监测和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监测 污染源排放量的监测、生物监测、环境监测、数学模型分析。 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精确、并有代表性
(3)环境化学特征: 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②动物代谢;③生物蓄积的潜 力,④植物从土壤中的吸收。 4 . 来源: 应说明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地点以及可以知道的排放速率。并 应详细研究污染物的来源、产生、使用、消失/处理和环境释放。 5.暴露途径分析 说明污染物如何从污染源到暴露人群或对象的。污染物在环 境中的去向,说明所有可能的暴露途径。 6.暴露监测和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监测: 污染源排放量的监测、生物监测、环境监测、数学模型分析。 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精确、并有代表性
7.暴露人群特征 暴露人群或称危险人群是由所有暴露于高于化学物本底值浓度的个 体构成 (1)人群 ①人群数量和特征(比如发展趋势、性别/年龄分布);②人群地理 位置;③人群习俗:交通习惯、饮食习惯、文化娱乐习惯、工作场所习 惯、使用物品习惯等;④高敏感的亚组人群(孕妇、婴儿、慢性病患者 分析; (2)生物群落 ①群体规模和特征(如种类、发展趋势):②群体地理位置;③群体 习性 .8.综合暴露分析 就是把环境浓度的评估(来源和转归的资料)和暴露人群的描述结合 在一起,确定总的暴露情况。 参见p536,表23-2
7.暴露人群特征 暴露人群或称危险人群是由所有暴露于高于化学物本底值浓度的个 体构成。 (1)人群 ①人群数量和特征(比如发展趋势、性别/年龄分布); ②人群地理 位置;③人群习俗:交通习惯、饮食习惯、文化娱乐习惯、工作场所习 惯、使用物品习惯等;④高敏感的亚组人群(孕妇、婴儿、慢性病患者) 分析; (2) 生物群落 ① 群体规模和特征(如种类、发展趋势);②群体地理位置; ③群体 习性。 8.综合暴露分析 就是把环境浓度的评估(来源和转归的资料)和暴露人群的描述结合 在一起,确定总的暴露情况。 参见p536,表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