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七讲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上) 教材第9章第1、2、3节 上一页 一、语丝社和周作人、林语堂 下一页 二、乡土田园小说 叫三、沉钟社及冯至的创作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第七讲 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上) ——教材第9章第1、2、3节 一、 语丝社和周作人、林语堂 二、 乡土田园小说 三、 沉钟社及冯至的创作
语丝社和周作人、林语堂 42( 日(一)语丝社 1.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出版《语丝》周刊而 士一页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孙伏园、周作人、淦女士、林 语堂等。他们的思想,文艺风格并不尽同,但以“提倡 思想自由、独立判断”为宗旨,“催促新的产生,排斥有 下-页害旧物”,是他们“种几乎共同的态度”。在针砭时弊 、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上,语丝社作家也形成 了共有的风采,被人们称之为“语丝文体” 退出 2.语丝社散文的两大风格 A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杂文:锐利,泼辣 B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文:幽默,冲淡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一、语丝社和周作人、林语堂 (一)语丝社 1.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出版《 语丝 》周刊而 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 、孙伏园 、周作人 、淦女士 、林 语堂等 。他们的思想 、文艺风格并不尽同 ,但以 “ 提倡 思 想自由 、独立判断 ”为宗旨,“催促新的产生,排斥有 害旧物”,是他们“一种几乎共同的态度”。在针砭时弊 、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上,语丝社作家也形成 了共有的风采,被人们称之为“语丝文体”。 2.语丝社散文的两大风格 A 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杂文:锐利,泼辣 B 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文:幽默,冲淡
(二)周作人 i 1.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浙江绍兴人 目录1903赴南京求学,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中学教 员、大学教授。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1931年九 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堕落为汉奸文人。抗战 一页后被捕。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 2.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下一页A“人的文学”理论建设 B“美文”的倡导和创作 退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二)周作人 1.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浙江绍兴人 。 1903年赴南京求学 ,1906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任中学教 员、大学教授。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执留北平,出任伪职,堕落为汉奸文人。抗战 后被捕。1949年出狱,定居北京。 2.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A “人的文学”理论建设 B “美文”的倡导和创作
3.独具风采的散文创作 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42( 目录 A杂文:触及现实,信笔直书——“浮躁凌厉“的战斗气 息 B小品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平和冲淡的隐士之 上一页风 n(1)取材厂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写法随便:“散谈”式的体式 下一页(3)真率自然:篇章简洁,文字质朴 (4)幽默味:寓庄于谐,寓谐于庄 迎出4.分析名作《乌蓬船 A传统文化的眷恋 故乡的风物民俗清闲优游的情趣 B平和冲淡的格调 书信体的“散谈” 广博的知识—先抑后扬 之法不作藻饰的语言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3.独具风采的散文创作 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A 杂文:触及现实,信笔直书——“浮躁凌厉“的战斗气 息 B 小品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平和冲淡的隐士之 风 (1)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写法随便:“散谈”式的体式 (3)真率自然:篇章简洁,文字质朴 (4)幽默味:寓庄于谐,寓谐于庄 4.分析名作《乌蓬船》 A传统文化的眷恋 故乡的风物民俗——清闲优游的情趣 B平和冲淡的格调 书信体的 “ 散谈 ” —— 广博的知识 —— 先抑后扬 之法 —— 不作藻饰的语言
(三)林语堂 散文集《剪挑集》 目录 倡导幽默人生观 Δ我国最早提倡幽默的文章:《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士一页1924年《晨报副刊》) B西洋式的幽默:“有牛油气的,并不含中国自来所固 有的《笑林广记》 an. 下一页 斗2.分析名作《祝土匪》 A抨击北洋军阀官场学者的“高论”,颂扬“土匪”的叛 退出 逆精神 B“学者”与“土匪”对比分析寓庄于谐的幽默,泼 辣犀利的文笔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三)林语堂 散文集《剪拂集》 1.倡导幽默人生观 A 我国最早提倡幽默的文章:《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1924年《晨报副刊》) B 西洋式的幽默:“有牛油气的,并不含中国自来所固 有的《笑林广记》 2.分析名作《祝土匪》 A 抨击北洋军阀官场学者的“高论”,颂扬“土匪”的叛 逆精神 B “学者”与“土匪”对比分析——寓庄于谐的幽默,泼 辣犀利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