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越冬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或在保护 地栽培的番茄上危害,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 来源
四、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传播和侵染 孢子囊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 形成发病中心病株。 温度15度以上时,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直接产生芽管侵 入寄主,低温下萌发释放游动孢子以侵入寄主。 病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3-4天后病部可 形成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 染,引起病害流行
(游动孢子) (孢子) sporangium sporulation t young 春季幼苗上 germ tube (卵孢子) 孢子形成) oospore (叶片上孢子形成) tion on leat 88期 sexual reproduction only when boti 只在间件之配量都存在时发 o股的 This is a simplified disease cycle for late blight of potato. (这是简化的晚疫病病害周期)
五、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晚疫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性强的病害,病害的 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极为密切。 1.低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在番茄整个的生育期内,温度条件容易满足,病害能否流 行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在相对湿度95-100%且有水滴或水膜条 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当夜间气温为10度左右,重雾或有雨时,促进孢子囊大量 产生;白天16-24度,伴有高湿,则促进孢子囊迅速萌发、侵入 和菌丝的生长发育,引起病害流行
五、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2.寄主抗病性不同品种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抗病性存在两种类型: (1)小种专化抗病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抗病性程 度高,但不易持久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表现为病菌侵染率低、病害潜育 期长、病斑面积小、扩展慢、孢子形成的数量少,抗病性较持 久。但这种抗病性也会由于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有时甚至不能表现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