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Organic Chemistr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6 选作项目数:2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一门实践环节性学科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 识,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堂据有机实验基本技能,句括仪器的安装与拆卸、加热与控温、冷却、搅摔 萃取、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熔点、折光率、除水、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 掌握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和熟悉相关实验 仪器的使用,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初步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能、有 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玻璃仪器: 1.标准磨口一套:蒸馏头,温度计套管,V氏柱,冷凝管,接引管,圆底烧 瓶,三口烧瓶,滴液漏斗等。 非标准: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分液漏斗等。 2.其他仪器:电子秤,台秤,加热搅拌器、油泵,水泵,升降台,烘干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实验每组 名称 分配 属性类型要求人数 基本知识,认 堂据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保 专业 领仪器,蒸馏 验证 必做 养,掌握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础 环己烯的制备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分 专业 馏、蒸馏、液体物质干操的原理和方法 基础 数证 必做 乙酸乙酯的 学习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 专业 法:巩固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及测定 验证 备 基础 选做
36 《有机化学实验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6 选作项目数:2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一门实践环节性学科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 识,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掌握有机实验基本技能,包括仪器的安装与拆卸、加热与控温、冷却、搅拌、 萃取、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熔点、折光率、除水、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 掌握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和熟悉相关实验 仪器的使用,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初步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能、有 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玻璃仪器: 1.标准磨口一套:蒸馏头,温度计套管,V 氏柱,冷凝管,接引管,圆底烧 瓶,三口烧瓶,滴液漏斗等。 非标准: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分液漏斗等。 2.其他仪器:电子秤,台秤,加热搅拌器、油泵,水泵,升降台,烘干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序 号 实验项目 名 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属性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基本知识,认 领仪器,蒸馏 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保 养,掌握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2 环己烯的制备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分 馏、蒸馏、液体物质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3 乙酸乙酯的制 备 学习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 法;巩固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及测定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选做 2
液态物质折光率 学习从1丁醇制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 1-溴丁烷的制 和方法:掌握回流、分液漏斗的使用及 专业 4 综合 必做 萃取原理: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正 基础 确测定液体物态的折光率 乙酰苯胺的制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掌握 专业 固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结晶)的 综合 必 2 基础 方法及原理 己二酸的制名 学习氧化法制备有机二元羧酸原理和 专业 4 综合 方法,巩固固体有机物的提纯方法 必做 基础 凯啡因的提 掌握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升华法纯 专业 4 取、纯化 基础 综合 化咖啡因的操作技术 必做 8柱色谱分离 掌握辣椒素的茶取方法和柱色谱分离 专业 原理,TLC确定Rf值 4 基础 验证 选做 2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 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规范的 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 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 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征不 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记零分。 2.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按A、B、C、D、F评定,包括:平日成绩、操作考核(包括口 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以预习、课堂综合表现(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 依据综合评定,平日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和值,占实验成绩的90%。操作 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辛剑等.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有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1)罗一鸣,唐瑞仁编著.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美)帕维亚著.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 (3)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有机化学实验.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8年。 (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有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 37
37 液态物质折光率 4 1-溴丁烷的制 备 学习从 1-丁醇制 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 和方法;掌握回流、分液漏斗的使用及 萃取原理;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正 确测定液体物态的折光率 8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5 乙酰苯胺的制 备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掌握 固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结晶)的 方法及原理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6 己二酸的制备 学习氧化法制备有机二元羧酸原理和 方法,巩固固体有机物的提纯方法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7 咖 啡 因 的 提 取、纯化 掌握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升华法纯 化咖啡因的操作技术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8 柱色谱分离 掌握辣椒素的萃取方法和柱色谱分离 原理,TLC 确定 Rf 值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选做 2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 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规范的 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 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 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 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记零分。 2.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按 A、B、C、D、F 评定,包括:平日成绩、操作考核(包括口 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以预习、课堂综合表现(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 依据综合评定,平日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和值,占实验成绩的 90%。操作 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1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辛剑等.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有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2009 年. 2.主要参考书: (1)罗一鸣, 唐瑞仁编著. 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美)帕维亚著.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导论. 科学出版社,1985 年. (3)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 有机化学实验. 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8 年. (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 有机化学实验. 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4年. (5)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年. (6)季萍,薛思佳,Larry Olson主编.有机化学实验:英汉双语教材.科学出 版社,2005年 (7)马沛生主编.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38 版社, 2004 年. (5)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编写组. 有机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5 年. (6)季萍,薛思佳, Larry Olson 主编. 有机化学实验:英汉双语教材. 科学出 版社, 2005 年. (7)马沛生主编. 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中药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0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3.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4.分析过程和步骤。 5.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以及主要过程和 步骤。 2.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工业、分析化学技术的主要内容以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6学时) 教学内容: 2.1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2.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误差的概念和有关误差计算。熟悉准确度和误差的关系。了解误差的 产生及减小或校正误差的方法。 2.掌握偏差的概念和有关偏差的计算。熟悉精密度和偏差的关系。 3.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了解偶然误差与正态分布规律。 4.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根据测量仪器的精度正确表示有效数字。掌 握有效数字运算法则和数字修约规则。能合理的取舍可疑数据。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掌握相关性分析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39
39 《分析化学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analytical chemistry B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中药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0 绪论 ( 1 学时)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3.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4.分析过程和步骤。 5.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以及主要过程和 步骤。 2.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工业、 分析化学技术的主要内容以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6 学时) 教学内容: 2.1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误差的概念和有关误差计算。熟悉准确度和误差的关系。了解误差的 产生及减小或校正误差的方法。 2.掌握偏差的概念和有关偏差的计算。熟悉精密度和偏差的关系。 3.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了解偶然误差与正态分布规律。 4.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根据测量仪器的精度正确表示有效数字。掌 握有效数字运算法则和数字修约规则。能合理的取舍可疑数据。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掌握相关性分析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3.1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3.2标准溶液3.3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教学要求: 1.学习滴定分析法及其有关术语。 2.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分类和滴定方式。 3.掌握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的概念。熟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 量浓度,滴定度)。4.掌握分布系数的概念和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6学时) 教学内容: 4.1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4.2酸碱指示剂 4.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4.4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羞 教学要求: 1.了解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2.了解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规律。 3.掌握各种酸碱溶液(强酸强碱溶液、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中pH值的计算方法。 4.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以及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了解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配位滴定法 (6学时) 教学内容: 6.1.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6.2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教学要求: 1.了解配位滴定法及其特点。2.掌握配位平衡及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使用与选择。4.了解滴定终点误差及有关计算。 5.了解单一离子滴定的条件,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6学时) 教学内容: 7.1氧化还原反应7.2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7.3碘量法 7.4高锰酸钾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方法特点。2.理解条件电位及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KMnO4法和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40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 3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3.2 标准溶液 3.3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教学要求: 1.学习滴定分析法及其有关术语。 2.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分类和滴定方式。 3.掌握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的概念。熟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 量浓度,滴定度)。 4.掌握分布系数的概念和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2 酸碱指示剂 4.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4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教学要求: 1.了解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了解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规律。 3.掌握各种酸碱溶液(强酸强碱溶液、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中 pH 值的计算方法。 4.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以及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了解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6.1.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6.2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教学要求: 1.了解配位滴定法及其特点。 2.掌握配位平衡及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使用与选择。 4.了解滴定终点误差及有关计算。 5.了解单一离子滴定的条件,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7.1 氧化还原反应 7.2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7.3 碘量法 7.4 高锰酸钾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方法特点。 2.理解条件电位及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 KMnO4 法和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