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96 讲授学时:96 学分: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中药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工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中药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 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有机化学的概念、理论、反应与应用、 实验技能等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有机物的组成、理 论、物理与化学性质:掌握各种有机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相互转化规律:掌 握各种玻璃仪器、电子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有机化学相关的技 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内容: 1.0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等介绍 1.1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2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 1.3共价键的性质1.4有机物的分类、表示方法 1.5酸碱理论1.6有机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1.熟悉有机分子的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与有机物的定义,理解有机化学研究 的基本问题。 2.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酸碱理论的内涵 3.有机物的分类、结构鉴定程序和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与环烷烃 (8学时) 教学内容 1.1分类、构造异构1.2命名、结构、构象1.3物理性质1.4化学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结构、构象、化学性质、自由基的稳定性。 2.理解物理性质、分类3.了解波谱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4学时)
31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96 讲授学时:96 学分: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中药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工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中药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 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有机化学的概念、理论、反应与应用、 实验技能等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有机物的组成、理 论、物理与化学性质;掌握各种有机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相互转化规律;掌 握各种玻璃仪器、电子装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有机化学相关的技 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0 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等介绍 1.1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 1.3 共价键的性质 1.4 有机物的分类、表示方法 1.5 酸碱理论 1.6 有机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1.熟悉有机分子的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与有机物的定义,理解有机化学研究 的基本问题。 2.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酸碱理论的内涵。 3.有机物的分类、结构鉴定程序和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与环烷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1.1 分类、构造异构 1.2 命名、结构、构象 1.3 物理性质 1.4 化学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结构、构象、化学性质、自由基的稳定性。 2.理解物理性质、分类 3.了解波谱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概述3.2对映体和非对映体 3.3环烷烃的立体异构3.4烷烃反应的立体化学 教学要求: L.掌握手性碳、手性分子的定义:Fischer投影式、R/S与D/L构型标记法 环烷烃立体异构:烷烃卤代的立体化学。2.理解对映体、非对映体的性质。 3.了解旋光性、光学活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卤代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4.1分类和命名4.2结构和物理性质 4.3化学反应4.4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结构、诱导效应、亲核和消去反应及机理、碳正离子的重排。 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氟代烃。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醇和醚 (4学时) 数学内容: 5.1醇和二醇5.2醚和环氧化物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化学反应、碳正离子的重排、制备方法。 2.了解物理性质、分类、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烯烃 (8学时) 教学内容: 6.1结构和同分异构6.2命名和物理性质6.3化学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命名、异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机理、诱导效应、M氏规则 碳正离子稳定性。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炔烃和二烯烃 (8学时) 教学内容: 7.1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7.2炔烃的化学性质 7.3炔烃和烯烃的制备7.4二烯烃、共轭效应7.5不饱和卤代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共轭效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2.理解酸性、制法、异构、顺反异构3.了解物理性质、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32 教学内容: 3.1 概述 3.2 对映体和非对映体 3.3 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3.4 烷烃反应的立体化学 教学要求: 1.掌握手性碳、手性分子的定义;Fischer 投影式、R/S 与 D/L 构型标记法; 环烷烃立体异构;烷烃卤代的立体化学。2.理解对映体、非对映体的性质。 3.了解旋光性、光学活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卤代烃 (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分类和命名 4.2 结构和物理性质 4.3 化学反应 4.4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结构、诱导效应、亲核和消去反应及机理、碳正离子的重排。 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氟代烃。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醇和醚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醇和二醇 5.2 醚和环氧化物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化学反应、碳正离子的重排、制备方法。 2.了解物理性质、分类、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烯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6.1 结构和同分异构 6.2 命名和物理性质 6.3 化学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命名、异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机理、诱导效应、M 氏规则、 碳正离子稳定性。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炔烃和二烯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7.2 炔烃的化学性质 7.3 炔烃和烯烃的制备 7.4 二烯烃、共轭效应 7.5 不饱和卤代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共轭效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2.理解酸性、制法、异构、顺反异构 3.了解物理性质、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芳烃 (8学时) 教学内容: 8.1芳轻的分类、命名8.2苯及同系物的结构 8.3苯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8.4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芳烃化学性质、定位效应及应用、芳香性、制备 2.理解结构、同分异构、多环芳烃。3.了解分类、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6学时) 教学内容: 9.1结构和命名9.2物理性质9.3化学性质与制备9.4不饱和醛、酮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命名 2.理解结构、制备、合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了解分类、物理性质 ,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酚和醒 (4学时) 教学内容: 10.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 10.2醌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制备 教学要求: 1,堂根理解命名、化学性质、结构、制备 。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4学时) 教学内容: 11.1分类和命名11.2化学反应11.3羧酸的制备11.4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酸性、化学性质、制法、命名。 2.了解物理性质、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4学时) 教学内容: 12.1结构和命名12.2物理性质12.3化学反应 12.4碳酸和原酸衍生物12.5油脂、磷脂和蜡 教学要求: 1.掌握定义、结构化学反应和特殊反应、命名。 2.了解碳酸和原酸衍生物:油脂、磷脂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碳负离子的反应 (4学时) 33
33 第八章:芳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8.1 芳烃的分类、命名 8.2 苯及同系物的结构 8.3 苯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8.4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芳烃化学性质、定位效应及应用、芳香性、制备 2.理解结构、同分异构、多环芳烃。 3.了解分类、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 6 学时) 教学内容: 9.1 结构和命名 9.2 物理性质 9.3 化学性质与制备 9.4 不饱和醛、酮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命名 2.理解结构、制备、合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了解分类、物理性质、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酚和醌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酚的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 10.2 醌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制备。 教学要求: 1.掌握理解命名、化学性质、结构、制备。 2.了解分类、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1.1 分类和命名 11.2 化学反应 11.3 羧酸的制备 11.4 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酸性、化学性质、制法、命名。 2.了解物理性质、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结构和命名 12.2 物理性质 12.3 化学反应 12.4 碳酸和原酸衍生物 12.5 油脂、磷脂和蜡 教学要求: 1.掌握定义、结构化学反应和特殊反应、命名。 2.了解碳酸和原酸衍生物;油脂、磷脂。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碳负离子的反应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3.1-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13.2缩合反应,碳负离子反应历程 13.3-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基化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3.4烯胺的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缩合反应及其碳负离子历程、烯胺和-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基 化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2.理解酸性、互变异构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四章:有机含氨化合物 (6学时) 教学内容: 14.1芳香硝基化合物14.2胺类化合物14.3季铵盐、季胺碱 14.4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14.5卡宾和苯炔历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理解卡宾和苯炔历程。3.了解硝基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 教学内容 15.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15.2六元杂环化合物 15.3五元杂环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芳香性、五元与六元杂环的反应。2.了解分类、稠杂环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六章:周环反应 (7学时) 教学内容: 16.1电环化反应16.2环加成反应16.3-迁移反应 教学要求: 1.学握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 一迁移的规律 2.理解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迁移规律的理论解释。 2.了解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迁移反应的实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7.1氨基酸17.2多肽、蛋白质17.3酶的化学 教学要求: 1.理解氨基酸和多肽的结构、等电点、酸碱性、化学反应 2.了解蛋白质和酶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34 教学内容: 13.1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 13.2 缩合反应,碳负离子反应历程 13.3 -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基化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3.4 烯胺的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缩合反应及其碳负离子历程、烯胺和 -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基 化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2.理解酸性、互变异构。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四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 6 学时) 教学内容: 14.1 芳香硝基化合物 14.2 胺类化合物 14.3 季铵盐、季胺碱 14.4 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 14.5 卡宾和苯炔历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理解卡宾和苯炔历程。 3.了解硝基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5.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 15.2 六元杂环化合物 15.3 五元杂环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命名、芳香性、五元与六元杂环的反应。2.了解分类、稠杂环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六章:周环反应 ( 7 学时) 教学内容: 16.1 电环化反应 16.2 环加成反应 16.3 -迁移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 -迁移的规律 2.理解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 -迁移规律的理论解释。 2.了解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和 -迁移反应的实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 ( 3 学时) 教学内容: 17.1 氨基酸 17.2 多肽、蛋白质 17.3 酶的化学 教学要求: 1.理解氨基酸和多肽的结构、等电点、酸碱性、化学反应。 2.了解蛋白质和酶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八章:糖类和核酸 (4学时) 教学内容: 18.1糖类18.2核酸 教学要求: 1.理解糖类的组成、化学性质。 2.了解糖类、核酸在药学中简要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仿真演 第十九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2学时) 教学内容: 19.1萜类19.2甾族化合物 教学要求: 1.理解萜类和留族化合物结构、结构。2.了解典型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另有《有机化学实验》: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 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课程总结10%,小测验等10%。 2.期末成绩80%。闭卷或开卷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倪佩洲主编.《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1)董伟,宗红鹰主编.有机化学标准化习题及解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吴立军主编.实用天然有机产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③)唐玉海主编.有机化学综合辅导:知识点精讲·典型题详解.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6 (④)(美)R.T.莫里森,RN.博伊德著.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2 (⑤)金寄春编.重排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7 (6)Patrick,G.L.Organic Chemistry.Science press,2000 (7)Solomon5,T.W.Graham.0 rganic chemistry.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35 第十八章:糖类和核酸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8.1 糖类 18.2 核酸 教学要求: 1.理解糖类的组成、化学性质。 2.了解糖类、核酸在药学中简要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仿真演 第十九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9.1 萜类 19.2 甾族化合物 教学要求: 1.理解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结构、结构。 2.了解典型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另有《有机化学实验》。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 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20%。其中,课程总结 10%,小测验等 10%。 2.期末成绩 80%。闭卷或开卷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倪佩洲主编.《有机化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主要参考书: (1) 董伟,宗红鹰主编.有机化学标准化习题及解答.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吴立军主编.实用天然有机产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唐玉海主编.有机化学综合辅导:知识点精讲·典型题详解.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 2006 (4) (美)R.T.莫里森,R.N.博伊德著.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1982 (5) 金寄春编.重排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7 (6) Patrick,G.L. Organic Chemistry. Science press, 2000 (7) Solomons, T. W. Graham. Organic chemistry.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