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勒假花说 主要特点: (1)认为单性而又无花被(菜荑花序)是较原始的特征, 所以将木麻黄科、胡椒科、杨柳科、桦木科、山毛榉科 荨麻科等放在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2)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3)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 在1964年,本系统根据多数植物学家的研究,将错误的 部分加以更正,即认为单子叶植物是较高级植物,而放 在双子叶植物之后,目、科的范围亦有些调整。 由于其著作极为丰富,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所以在世 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例如《中国树木分类学》和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书均采用本系统
◼ 恩格勒假花说 ◼ 主要特点: ◼ (1)认为单性而又无花被(葇荑花序)是较原始的特征, 所以将木麻黄科、胡椒科、杨柳科、桦木科、山毛榉科、 荨麻科等放在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 (2)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 (3)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 在1964年,本系统根据多数植物学家的研究,将错误的 部分加以更正,即认为单子叶植物是较高级植物,而放 在双子叶植物之后,目、科的范围亦有些调整。 ◼ 由于其著作极为丰富,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所以在世 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例如《中国树木分类学》和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书均采用本系统
■哈钦松系统主要特点: (1)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②)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木本起源于 术兰目,草本起源于毛茛目 (3)花两性;花的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 离生雄蕊等性状比花单性;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 花部皇对生或轮获排列:具有少数合生雄蕊等性状原 始。因此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类群,应 排在前面。 (④单叶和叶呈互生排列现象属于原始性状,复叶和叶 呈对生或轮生排列现象属于较进化的现象。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 哈钦松系统主要特点: ◼ (1)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木本起源于 木兰目,草本起源于毛茛目 ◼ (3)花两性;花的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 离生雄蕊等性状比花单性;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 花部呈对生或轮状排列;具有少数合生雄蕊等性状原 始 。因此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类群,应 排在前面。 ◼ (4)单叶和叶呈互生排列现象属于原始性状,复叶和叶 呈对生或轮生排列现象属于较进化的现象。 ◼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第二节植物拉丁学名 ■1.命名的意义 同物异名:毛白杨一大叶杨(河南)/响杨、杨;玉 兰(北):应春花(湖北);白玉兰(河南)迎春花 (浙江),望春花(江西);木花树(四川) 同名异物:白头翁16种4科16属因此对植物的考察 研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非常不利,为避免混 乱,很早以前,植物学家就对制定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 法做了很多努力。 1867年德堪多(公.P.decando)等人根据国际植物学大会精 神拟定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在每年每届国际植 物学会议后加以修定补充。法规是国际植物分类学者命 名共同遵守的文献和规章。有了它才能使命名方法统一 和正确,便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 植物拉丁学名 ◼ 1.命名的意义 ◼ 同物异名 :毛白杨—大叶杨(河南)/响杨、 杨; 玉 兰(北):应春花(湖北);白玉兰(河南);迎春花 (浙江);望春花(江西);木花树(四川) ◼ 同名异物:白头翁 16 种 4科16属 因此对植物的考察 研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非常不利,为避免混 乱,很早以前,植物学家就对制定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 法做了很多努力。 ◼ 1867年 德堪多(A.P.decando)等人根据国际植物学大会精 神拟定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在每年每届国际植 物学会议后加以修定补充。法规是国际植物分类学者命 名共同遵守的文献和规章。有了它才能使命名方法统一 和正确,便于国际交流
■2.命名的方法 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林奈1753年发表的巨著《植物种志》就采用了双名法 此后,双名法才正式被米用。 双名法:就是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方法。 学名:属名十种加词十命名人缩写)。 如银白杨Populus alba L ■ Prunus persica (L.)Batsch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 变型Forma)等,缩写为:subsp.、ssp、var.、f。如 蟠桃runus persica var.compressa Bean. (又叫三名法注意中文名和学名的区别!
◼ 2 .命名的方法 ◼ 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林奈 1753年发表的巨著《植物种志》就采用了双名法。 此后,双名法才正式被采用。 ◼ 双名法: 就是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方法。 ◼ 学名: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 ◼ 如 银白杨 Populus alba L. ◼ 桃 Prunus persica (L.)Batsch ◼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 变型(Forma)等,缩写为:subsp.、ssp.、var. 、f. 。如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又叫三名法)注意中文名和学名的区别!
■3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1)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只能作异 名或废弃。 ②)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 ③)一植物如有2或2个以上的拉丁丁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 不早于1753年林奈的《植物志种》一书发表的年代),并且是 按“法规”正确命名的,则为合用名称。 (④一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有有效发表的拉丁文 描写。 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 5 算有效 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 式标本。 ⑥保留名: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行,但由于 历史上已习惯久用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 大。 例如科的词尾有一些并不是以一aceae:结尾,如伞形科 Umbelliferae或写为Ap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也可写为 Brassicaceae
◼ 3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 (1)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只能作异 名或废弃。 ◼ (2)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 ◼ (3)一植物如有2或2个以上的拉丁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 (不早于1753年林奈的《植物志种》一书发表的年代),并且是 按“法规”正确命名的,则为合用名称。 ◼ (4)一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有有效发表的拉丁文 描写。 ◼ (5)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 才算有效。 ◼ 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 式标本。 ◼ (6)保留名: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行,但由于 历史上已习惯久用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 大。例如科的词尾有一些并不都是以-aceae结尾,如伞形科 Umbelliferae或写为Ap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也可写为 Brassic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