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统计指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颗 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材 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 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 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 D.商品流通费用翻 4.下列指标中屈于时期指标的是 人在校学生数 B毕业生人数 C人口总数 D.黄金储备量 5.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岸存量为5万台,则它们 A都是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总时点指标 C都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6.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 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材 A都是标志总品 B前者是标志总 ,后者是总体总 C都是总体总量 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 7.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 A职工人数 B.工资总额 C工业企业数 D.平均工 8.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 B.59 C.4.56 D.104.55% 9.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96.849% B.39% C3.16% D.160% 10.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 A.直接法 B.推算法 C.累计法 D.水平法 11.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 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员 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C.按计制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12.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休指数和总步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 1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14.下列指数中属于质最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指粉 B.销售额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15.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1 第 4 章 统计指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 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 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流通费用额 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在校学生数 B.毕业生人数 C.人口总数 D.黄金储备量 5.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 100 万台,年末库存量为 5 万台,则它们 A.都是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都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6.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 A.都是标志总量 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 C.都是总体总量 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 7.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 A.职工人数 B.工资总额 C.工业企业数 D.平均工资 8.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 10%,实际提高 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 B.5% C.4.56% D.104.55% 9.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 5%,实际降低 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96.84% B.3% C.3.16% D.160% 10.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 A.直接法 B.推算法 C.累计法 D.水平法 11.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 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12. 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14.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15.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6.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用不后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缩制的方法不同 18.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 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最指 D.基期的数最指标 20.编制质量指标指数 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 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材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21.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 A销售量 B销售新 C.销售价格 D.数量指标 22.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 A.单位产品成本 且总成本 C.产量 D.质量指标 23.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周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斯 24.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 A.基期 R报告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25.2pq1-Σpq1表明 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26.pq1/p,q0表示 A.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疲 B.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帝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27.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82% 75% D.20 28.若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 A增长15% B.增长5% .增长15.8% D.下降5% 29.假如播种面积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而平均亩产量却增长5%,则总产量报告期比基 色 A增卡 B.下降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30.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 A.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B.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2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6.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8.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20.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21.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 A.销售量 B.销售额 C.销售价格 D.数量指标 22.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 A.单位产品成本 B.总成本 C.产量 D.质量指标 23.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24.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25.Σp1q1 ̄Σp0q1 表明 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26. Σp0q1/Σp0q0 表示 A.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27.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50%,产品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A.25% B.2% C.75% D.20% 28.若工资总额增长 10%,平均工资下降 5%,则职工人数 A.增长15% B.增长5% C.增长15.8% D.下降5% 29.假如播种面积报告期比基期下降 5%, 而平均亩产量却增长 5%, 则总产量报告期比基 期 A.增长 B.下降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30.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 A.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B.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C.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31.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基期总 B报告期 .假定期总 D.固定权数 32.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A基期总额 B.报告期总额 C假定期总额 D.固定权数 33.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领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4.按个体产 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5.我国现行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绵制主要采用 A.个体指数的形式 B.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 .综合指数形式主义 D.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 36.某市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9年增加到15600万元.这四年中零 售物价指数提高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A 800 B.1309% C.1040% D.125% 37.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 之和 B.之 D.之腐 38.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 39.已知劳动生 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 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A.139.36% B.129.73% C.71.76% D.39.36% 40.某厂1997年单位产品成本比1996年提高了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96% 叫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 A提高1.57% B.提高1.8% C.下降4% D.下降9.26% 二、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 A.插值估算法 B.比例关系推算法 C.抽样推算法 D平海系推算过 王.因素关系推算法 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 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 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 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 3.时期指标的特点有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断计数 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 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国民生产总额 B人均收入 C.工资总额 D.人口总数 E.商品库存量
3 C.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31.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A.基期总额 B.报告期总额 C.假定期总额 D.固定权数 32.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A.基期总额 B.报告期总额 C.假定期总额 D.固定权数 33.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4.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5.我国现行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主要采用 A.个体指数的形式 B.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 C.综合指数形式主义 D.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 36.某市 2005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 12000 万元,2009 年增加到 15600 万元.这四年中零 售物价指数提高 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A.80% B.130% C.104% D.125% 37.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38.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39.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 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 96.3%,则劳动生 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A.139.36% B.129.73% C.71.76% D.39.36% 40.某厂 1997 年单位产品成本比 1996 年提高了 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 96%, 则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 A.提高 1.57% B.提高 1.8% C.下降 4% D.下降 9.26% 二、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 A.插值估算法 B.比例关系推算法 C.抽样推算法 D.平衡关系推算法 E.因素关系推算法 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 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 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 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 3.时期指标的特点有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断计数 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 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国民生产总额 B.人均收入 C.工资总额 D.人口总数 E.商品库存量
5.时点指标的特点右 A可以统计载 B.只能间断计 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豸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商品销售量 B.商品库存量 C.在校学生数 D.毕业生人数 E.外江情各额 7,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 A都是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都是时点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 8.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有名数 C系数和倍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9.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 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 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 C,不同时期的比较 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资金利税率 B商品流通费用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全员劳动生产率 11.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 A水平法 B.方程式法 C累计法 D,几何平均法 E最小平方法 12.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 A正确选择对比的 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 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 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 13.综合指数包括 A.总指数 B.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 1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量指数 B.职工人数指 C.产量指数 D销售价格指粒 E.单位成本指数 1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价格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劳动生 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16.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索 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 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 E。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7.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 A.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行综合
4 5.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断计数 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商品销售量 B.商品库存量 C.在校学生数 D.毕业生人数 E.外汇储备额 7.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 A.都是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都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 8.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有名数 C.系数和倍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9.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 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 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 C.不同时期的比较 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资金利税率 B.商品流通费用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全员劳动生产率 11.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 A.水平法 B.方程式法 C.累计法 D.几何平均法 E.最小平方法 12.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 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 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 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 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 13.综合指数包括 A.总指数 B.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1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量指数 B.职工人数指数 C.产量指数 D.销售价格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1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价格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16.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E.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7.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 A.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行综合
B.确定指数化因素 C.将同度量因素周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D.洗择绾制指数的方法 E.明确指的经济意义 A.销售量增长12% B.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万元 C.价格增长12% D.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 E.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0万元 19.公式Σq一pq的经济意义是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20.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风别表现为 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B.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C.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 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区别 E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21.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为 1.数最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 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 C.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 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 E。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用权数的时期可以采用不同时期 2.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A.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B.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C.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比值 D.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连乘积 总最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利 23 2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哪些指数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烫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结构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24.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标准是 A经济含义合 B新学式成立 C.计算方法简便 D.计算资料易取 E 对比基期固定 25.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固定结构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26.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关系表现为 A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固定结构指 B.固定结构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可变构成指 C,固定结构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爱 D.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结构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
5 B.确定指数化因素 C.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D.选择编制指数的方法 E.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 18.已知某商业企业基期销售额为 100 万元,报告期销售额比基期增长 14%,又知道以基 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 112 万元,则通过计算可以知道 A.销售量增长 12% B. 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2 万元 C.价格增长 12% D.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12 万元 E.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20 万元 19.公式Σp1q1 ̄Σp0q1 的经济意义是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20.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表现为 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B.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C.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 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区别 E.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21.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为 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 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 C.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 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 E.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用权数的时期可以采用不同时期 22.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A.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B.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C.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比值 D.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连乘积 E.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 23.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哪些指数?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结构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24.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标准是 A.经济含义合理 B.数学等式成立 C.计算方法简便 D.计算资料易取 E.对比基期固定 25.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固定结构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26.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关系表现为 A.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固定结构指数 B.固定结构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可变构成指数 C.固定结构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结构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