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014 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2.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5.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 6—7 题(4 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 分别是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 (2分) 9.翻译句子(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 分别是: “ ”和“ ”。(2 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8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 》(2 分) 9.翻译句子(3 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 建立周朝。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太公:姜太公姜尚。薇:蕨类,一种野菜,可 食 11.解释加点词语。(4分) 及父卒 扶而去之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12 分)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 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 食。 11.解释加点词语。(4 分) 及.父卒 扶而去.之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 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 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 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 二、现代文(40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说宽容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 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海氏大 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 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心 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 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 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 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 二、现代文(40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8 分) 说宽容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 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海氏大 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 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怀 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 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 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 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 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 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清代康煕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 执。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 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 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张英“宽以待人”教育了家人,感化了 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 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 要能容人之言。褒奖之语要听,逆耳诤言更要珍惜。因为它无异于苦口良药,着实难 得。唐朝谏议大夫魏征为人耿直不阿,犯言直谏。魏征的“面折廷诤”,经常弄得太宗面红 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后,太宗余怒未息地说:“每廷辱我”“会须杀此田舍翁。” 尽管对魏征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知道魏征是忠心奉国,其言有利于治国安邦,所 以言听计从,深为太宗所器中。唐太宗能容人之言,才能开创贞观之治 更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之根本。曹操和袁绍,是官渡大战胜负双方的主帅。衰绍 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貌外宽而内忌”),既要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 的信任(“任人而疑其心”)。曹操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明达不拘”)。兵锋未接,曹操 即凭人格、气度和境界先胜。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有了这种信念和胸怀,什么样的人容不下呢?所以,我 们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 求同存异,互患互利,共同发展。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 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 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 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 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 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 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 执。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 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 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张英“宽以待人” 教育了家人, 感化了 一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 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 要能容人之言。褒奖之语要听,逆耳诤言更要珍惜。因为它无异于苦口良药,着实难 得。唐朝谏议大夫魏征为人耿直不阿,犯言直谏。魏征的“面折廷诤”,经常弄得太宗面红 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后,太宗余怒未息地说:“每廷辱我”“会须杀此田舍翁。” 尽管对魏征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知道魏征是忠心奉国,其言有利于治国安邦,所 以言听计从,深为太宗所器中。唐太宗能容人之言,才能开创贞观之治。 更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之根本。曹操和袁绍,是官渡大战胜负双方的主帅。袁绍 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貌外宽而内忌”),既要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 的信任(“任人而疑其心”)。曹操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明达不拘”)。兵锋未接,曹操 即凭人格、气度和境界先胜。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有了这种信念和胸怀,什么样的人容不下呢?所以,我 们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 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 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