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市中考模拟2m125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 许多h6ng()篇巨制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由磨l()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 么时候都不气ni()不自卑的意志!因此,要不断提高自我应对挫()折与干扰的 能力,不因自卑而彷()徨,增强社会适应力,把每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变自卑为自 信,逐步走向成功 摘自博客文章《善败者不 填字 注音 2.默写。(6分) (1) 千里共婵娟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长河落日圆 (4)受任于败军之际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物,表达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 A.《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 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无常》。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 观枪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并带走了一位小黑奴,途中被 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卖掉小黑奴,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 园主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曾救出了一个野人,并把被救的人取名为“星期五”。此 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超越自我》的习作片段,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
2012 年常州市中考模拟 2012.5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 20 分) (一)积累(共 10 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 ....填在方格内。(2 分) 许多 hóng( )篇巨制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由磨 lì()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 么时候都不气 něi( )、不自卑的意志!因此,要不断提高自我应对挫.( )折与干扰的 能力,不因自卑而彷.( )徨,增强社会适应力,把每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变自卑为自 信,逐步走向成功。 (摘自博客文章《善败者不 亡》) 2.默写。(6 分) ⑴ ,千里共婵娟。 ⑵ 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⑶ ,长河落日圆。 ⑷ 受任于败军之际, 。 ⑸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物,表达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 。” 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2 分)--------------------------------------- 【 】 A.《朝花夕拾》共 10 篇文章,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 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无常》。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 观枪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并带走了一位小黑奴,途中被一 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卖掉小黑奴,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 园主。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曾救出了一个野人,并把被救的人取名为“星期五”。此 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二)运用(共 10 分) 4.下面是《超越自我》的习作片段,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 分) 填字 注音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C调位号:门 条慵懒的鱼,在无边的海洋里自由享受光的色彩;一只苍劲的鹰,在深遂 的蓝天中全心冲击云的顶端;一头刚毅的狮,在广茂的草原上奋勇追随风的脚步。 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早已准备出发,用不同的姿态追求人生的高度。前方或许有 坎坷荆棘和海市蜃楼的诱惑,但我们决不会成为一个怯懦者,而是要成为自己命 运的主宰。因此,我们决不放弃塑造自己,决不放弃超越自己,决不放弃完善自 (1)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分) (2)文段在文字、语法、文意等方面还有多处错误,请选择3~4处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 分) 5.仔细阅读下表,仿照样式填写相关节日的纪念活动主题。(2分) 时间(2012年) 节日名称 纪念活动主题 4月4日 清明节 6月23日(五月初五) 端午节 粽叶飘香念屈原 9月30日(八月十五) 中秋节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太湖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 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亳不夸张地说,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上 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无序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长 期大量倾入水体,太湖水域严重富营养化,湖内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蓝藻频发,不仅无 法灌溉,就连太湖沿岸百姓吃的水质量都严重下降。 材料二:一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自上世纪丌年代唱响大江南北。“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 稻香果香绕湖飞……“江南鱼米之乡的太湖,自然风光优美,物产资源丰饶,在多少人儿时 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材料三:2007年蓝藻大暴发,江苏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 从2007年至2011年底,5年间,从太湖打捞蓝灜达280万吨。常州市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称 2012年太湖将投放花白鲢鱼1200万尾,利用花白鲢鱼摄食水藻和浮游生物等特性,带走水 体中氮、磷等物质,提升太湖水环境。从放养到捕捞,毎条花白鲢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吞 食蓝藻约50公斤,起到较好的湖水自我修复作用,同时又节约了资金。 (1)仔细研读材料,简述太湖治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一记者看了材料写了一篇题为《太湖治污仅靠花白鲢行吗?》的文章,请结合上述材 料说说这篇文章重在强调什么看法。(2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一条慵懒的鱼,在无边的海洋里自由享受光的色彩;一只苍劲的鹰,在深遂 的蓝天中全心冲击云的顶端;一头刚毅的狮,在广茂的草原上奋勇追随风的脚步。 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早已准备出发,用不同的姿态追求人生的高度。前方或许有 坎坷荆棘和海市蜃楼的诱惑,但我们决不会成为一个怯懦者,而是要成为自己命 运的主宰。因此,我们决不放弃塑造自己,决不放弃超越自己,决不放弃完善自 己。 ⑴ 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 分) ⑵ 文段在文字、语法、文意等方面还有多处错误,请选择 3~4 处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 分) 5.仔细阅读下表,仿照样式填写相关节日的纪念活动主题。(2 分) 时间(2012 年) 节日名称 纪念活动主题 4 月 4 日 清明节 ⑴ 6 月 23 日(五月初五) 端午节 粽叶飘香念屈原 9 月 30 日(八月十五) 中秋节 ⑵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4 分) 材料一:太湖面积达 2400 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 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毫不夸张地说,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 7 城市的“心脏”。上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无序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长 期大量倾入水体,太湖水域严重富营养化,湖内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蓝藻频发,不仅无 法灌溉,就连太湖沿岸百姓吃的水质量都严重下降。 材料二:一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自上世纪 70 年代唱响大江南北。“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 稻香果香绕湖飞……”江南鱼米之乡的太湖,自然风光优美,物产资源丰饶,在多少人儿时 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材料三:2007 年蓝藻大暴发,江苏省级财政每年投入 2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 从 2007 年至 2011 年底,5 年间,从太湖打捞蓝藻达 280 万吨。常州市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称: 2012 年太湖将投放花白鲢鱼 1200 万尾,利用花白鲢鱼摄食水藻和浮游生物等特性,带走水 体中氮、磷等物质,提升太湖水环境。从放养到捕捞,每条花白鲢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吞 食蓝藻约 50 公斤,起到较好的湖水自我修复作用,同时又节约了资金。 ⑴ 仔细研读材料,简述太湖治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 ⑵ 一记者看了材料写了一篇题为《太湖治污仅靠花白鲢行吗?》的文章,请结合上述材 料说说这篇文章重在强调什么看法。(2 分)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我是鼻子》一文,完成7~8题。(共5分) ①我叫鼻子,我的重要工作是呼吸。我既是通往呼吸道的“门户″,又是温暖、净化空气的 加工厂”。人的胱既“娇气”又“挑剔",要求进λ的空气以温度35℃、湿度95℃为宜,应不 含灰尘,无烟雾和其他束激物。新鲜空气经过我的番过滤、湿润加温之后,才能符合肺的 要求 ②我还有很重要的嗅觉功能。你也许不相信,我能辨别至少4000种不同的气味,如果 我高度灵敏、训练有素的话则可辨到1万种气味我之所以具有这种独特的嗅觉功能,是因 为在我孔腔的顶部有一块棕黄色组织,它有1000多个嗅觉细胞,它们经过嗅神经与大脑相 联系。有气味的物体都能释放出分子,我的感受器能区别不同的分子并记录下来,将信息送 往大脑。大脑根据这些信息,就能根据闻到的气味判断是何物。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我不仅是个呼吸和嗅觉的器官而且还有多种新的“功 能"。现代医学证明,很多芳香之气能提高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例如,多闻金银花香对脑 膜炎、肺炎的致病菌有杀菌作用;多闻桂花香味具有消炎、止咳、平喘功能;多闻苿莉、丁 香花香能使人沉着镇静…….日本、法国、奥地利等国已开设了别具一格的花香疗养院。我还 能分泌岀效力很强的杀菌剂——溶菌酶。由于鼻泪管与眼睛相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 了眼睛,使它们不受病菌的侵犯而且能够保持明亮。硏究表明,人在紧张或悲愤时,泪液的 分泌量也随之明显增多。泪液经鼻泪管流经我处时会刺激位于我黏膜上的三叉神经末梢和嗅 觉细胞,经传导后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点,对缓解主人的紧张度和降低愤恨点有一定作用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7.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亲切而有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童话。 B.第①小节中所列的数字既说明了肺的娇气与挑剔,也说明了鼻子的呼吸功能 C.第②小节写嗅觉功能是按照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D.第③小节的划线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呼吸”和“嗅觉”可互换位置。 8.研读第③小节,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鼻子的三种新功能。(3分) (二)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9~11题。(共9分) 鲁迅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 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 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 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 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 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die) 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然而,不管是从 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我是鼻子》一文,完成 7~8 题。(共 5 分) ①我叫鼻子,我的重要工作是呼吸。我既是通往呼吸道的“门户”,又是温暖、净化空气的 “加工厂”。人的肺既“娇气”又“挑剔”,要求进入的空气以温度 35℃、湿度 95℃为宜,应不 含灰尘,无烟雾和其他刺激物。新鲜空气经过我的一番过滤、湿润、加温之后,才能符合肺的 要求。 ②我还有很重要的嗅觉功能。你也许不相信,我能辨别至少 4000 种不同的气味,如果 我高度灵敏、训练有素的话则可辨到 1 万种气味!我之所以具有这种独特的嗅觉功能,是因 为在我孔腔的顶部有一块棕黄色组织,它有 1000 多个嗅觉细胞,它们经过嗅神经与大脑相 联系。有气味的物体都能释放出分子,我的感受器能区别不同的分子并记录下来,将信息送 往大脑。大脑根据这些信息,就能根据闻到的气味判断是何物。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我不仅是一个呼吸和嗅觉的器官,而且还有多种新的“功 能”。现代医学证明,很多芳香之气能提高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例如,多闻金银花香对脑 膜炎、肺炎的致病菌有杀菌作用;多闻桂花香味具有消炎、止咳、平喘功能;多闻茉莉、丁 香花香能使人沉着镇静……日本、法国、奥地利等国已开设了别具一格的花香疗养院。我还 能分泌出效力很强的杀菌剂——溶菌酶。由于鼻泪管与眼睛相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 了眼睛,使它们不受病菌的侵犯而且能够保持明亮。研究表明,人在紧张或悲愤时,泪液的 分泌量也随之明显增多。泪液经鼻泪管流经我处时会刺激位于我黏膜上的三叉神经末梢和嗅 觉细胞,经传导后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点,对缓解主人的紧张度和降低愤恨点有一定作用。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7.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 分)------------------------- 【 】 A.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亲切而有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童话。 B.第①小节中所列的数字既说明了肺的娇气与挑剔,也说明了鼻子的呼吸功能。 C.第②小节写嗅觉功能是按照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D.第③小节的划线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呼吸”和“嗅觉”可互换位置。 8.研读第③小节,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鼻子的三种新功能。(3 分) (二)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 9~11 题。(共 9 分) 鲁迅先生离世已有 70 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 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 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 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 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 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dié) 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然而,不管是从 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
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 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 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 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 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2005年是丹麦的“安徒生年"。2002年是“雨果 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选自《人民日报》,李泓冰,有删改) 9.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2分) 10.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3分)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4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 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三)阅读《吟赏炊烟》(作者:王苗苗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 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咽。那炊烟和青天、夕阳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 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 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 【甲】舂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 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 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 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 喜的,是偶而—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 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 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藿丛是炊烟的衣衫,小 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岀一幅 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咽下放 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 烂羞涩的笑脸 ⑤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 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
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 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 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 为纪念他 250 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 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 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 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2005 年是丹麦的“安徒生年”。2002 年是“雨果 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选自《人民日报》, 李泓冰,有删改) 9.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2 分) 10.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3 分)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4 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 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三)阅读《吟赏炊烟》(作者:王苗苗)一文,回答 12~16 题(共 14 分)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 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 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 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 【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 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 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 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 喜的,是偶而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 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 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 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 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 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 烂羞涩的笑脸。 ⑤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 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