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ai) 花木成蹊手自栽。(za) 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a)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 不押
书湖阴先生壁 • _____[宋]王安石 • 茅檐常扫净无苔 , • 花木成蹊手自栽 。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 不押 (tái) (zāi) (lái)
送魏大将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 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 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 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 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 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 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 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 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 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 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什么是平仄? •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 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 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 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 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关于平仄的规律 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如: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 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 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 个节奏就要用“仄”。例如: Jinsha shuipai yunya nuan Dadu qiaoheng tiesto ha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仄的规律 •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 如: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 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 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 个节奏就要用“仄”。例如: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Jīnshā shuǐpāi yúnyá nuǎn Dàdù qiáohéng tiěsuǒ hán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要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 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如:毛主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 要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 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 如:毛主席的《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滕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