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 任课班级:植保07-1,2 任课教师: 黄家风 任 毓忠 农学院植保系植病教研室 =00八 一二00九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黄家风职称 副教授 学时 50学时 任毓忠职称 副教授学时 22学时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三版)2003,许志刚主编,中国 使用教材 农业出版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学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熟悉植物病 理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植 课程教学目的 物病理学中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和具体的防治措 施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 任课班级:植 保 07-1,2 任课教师: 黄 家 风 任 毓 忠 农学院植保系植病教研室 二00八 ——二00九 学年第二 学期 姓名 黄家风 职称 副教授 学时 50学时 任毓忠 职称 副教授 学时 22学时 使用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2003,许志刚主编,中国 农业出版社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熟悉植物病 理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植 物病理学中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和具体的防治措 施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学时 章次 章 名 (理论 +实验) 第一章 绪论 2+2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20+12 第三章 植物病原病毒 10+4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8+4 学时分配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1+1 第六章 寄主性种子植物 1+1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2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植物 第八章 的抗病性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2009年3月24日 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 教学 步了解,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类型、非侵 目的 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危害 二、植物病害的概念:1、植物病害的概念2、植物病害的特点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1、非生物病原及非传染性病害病害 2、生物病原及传染 鉴 性 四、植物病害的症状:1、症状的概念2、病状类型 3、病征类型 4、症状的变化5、症状在病害 诊断上的作用 五、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理论 +实验) 第一章 绪论 2+2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20+12 第三章 植物病原病毒 10+4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8+4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1+1 第六章 寄主性种子植物 1+1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2 第八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植物 的抗病性 2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2 2009 年3月24日 教 学 目 的 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 步了解,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类型、非侵 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 一、植物病害的危害 二、植物病害的概念:1、植物病害的概念 2、植物病害的特点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1、非生物病原及非传染性病害病害 2、生物病原及传染 性 四、植物病害的症状:1、症状的概念 2、病状类型 3、病征类型 4、症状的变化 5、症状在病害 诊断上的作用 五、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 1、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病征)的概念和类型: 2、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和特点,二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 教学难点: 点、难点 1、病状和病征的区别 及教 2、结合实例,对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的深入理解。 学方法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典型生动事例,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 初步了解,并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概念的讲述结合具体实例,病状和病征类 型的讲述结合多媒体图片。 作业、思 1、简述非生物病原、生物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考题(讨 2、简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及病征)类型? 论题)、 3、为什么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 阅读材料 4、为什么不能把症状作为病害诊断的唯一依据?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营养体类型、无性繁殖方式,掌握相关的基本橱 目的 念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概论 “、真菌一般介绍: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二、真菌的基本形态: 1、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的概念、类型: 学 2、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其它生物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3、真菌菌丝的变态: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变态类型以及各种变态的作用。相 关的基本概念(吸器、假根、附着枝、菌环和菌网): 4、真菌菌丝的组织体:菌组织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菌核、子座、菌索) 5、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 学 方法 教学重点: 1、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病征)的概念和类型; 2、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和特点,二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1、病状和病征的区别; 2、结合实例,对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的深入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典型生动事例,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 初步了解,并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概念的讲述结合具体实例,病状和病征类 型的讲述结合多媒体图片。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1、简述非生物病原、生物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2、简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及病征)类型? 3、为什么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 4、为什么不能把症状作为病害诊断的唯一依据?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9年3月26日 教 学 目 的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营养体类型、无性繁殖方式,掌握相关的基本概 念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概论 一、真菌一般介绍: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二、真菌的基本形态 : 1、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的概念、类型; 2、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其它生物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3、真菌菌丝的变态: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变态类型以及各种变态的作用。相 关的基本概念(吸器、假根、附着枝、菌环和菌网); 4、真菌菌丝的组织体:菌组织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菌核、子座、菌索) 5、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吸器、假根、菌核、子座、子实体、无性繁殖) 2、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真菌菌丝组织体的作用,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及形成的无性的类型。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难点:1、抽象概念:吸器、附着胞及附着枝、组织体、子座: 及教 2、真菌无性繁殖的过程。 学方法 教学方法:因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 直观的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遗传学等学科做基础的部 分,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作业、 1、简述真菌的营养体类型、菌丝的变态及作用 考题、阅 2、真菌组织体的类型有哪些? 读材料 3、简述真菌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孢子类型 题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9年3月31日 教学 目的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方式和分类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真闲的基本形态: 5、真菌的繁殖体:有性繁殖方式及有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准性生殖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内 四、 钠烫案自生活史的念及五种主要生活史型 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两界系统、五界系统、八界系统。 2、真菌的分类 G.C.Ainsworth五个亚门系统 3、真菌分类单元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的概念。 4、真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 学 方法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吸器、假根、菌核、子座、子实体、无性繁殖) 2、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真菌菌丝组织体的作用,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及形成的无性的类型。 教学难点: 1、抽象概念:吸器、附着胞及附着枝、组织体、子座; 2、真菌无性繁殖的过程。 教学方法:因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 直观的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遗传学等学科做基础的部 分,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作业、思 考题、阅 读材料 1、简述真菌的营养体类型、菌丝的变态及作用 2、真菌组织体的类型有哪些? 3、简述真菌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孢子类型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9年3月31日 教 学 目 的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方式和分类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教 学 内 容 二、真菌的基本形态 : 5、真菌的繁殖体:有性繁殖方式及有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 准性生殖的概念和过程; 三、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生活史的概念及五种主要生活史类型。 四、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1、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两界系统、五界系统、八界系统。 2、真菌的分类 G.C.Ainsworth 五个亚门系统 3、真菌分类单元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的概念。 4、真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
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整体产果式、分体产果式、有性繁殖、准性生殖、生活史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2、真菌有性繁殖方式及形成的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类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教学重 Ainsworth的分类系统。 点、难点 教学难点: 及教 1、抽象概念: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学方法 2、真菌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过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教学方法: 因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直观的 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遗传学等学科做基础的部分,采取启发 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业、思考 1、简述真菌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过程 题(讨论 2、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 题)、阅 作用? 读材料 3、专化型、生理小种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配学亮200辉 教学 了解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掌握一些主要属的 目的 特征及代表菌所致病害
教学重 点、难点 及教 学 方法 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整体产果式、分体产果式、有性繁殖、准性生殖、生活史、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2、真菌有性繁殖方式及形成的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类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Ainsworth的分类系统。 教学难点: 1、抽象概念: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2、真菌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过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教学方法: 因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直观的 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遗传学等学科做基础的部分,采取启发 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简述真菌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过程 2、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 作用? 3、专化型、生理小种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9年4月2日 教 学 目 的 了解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掌握一些主要属的 特征及代表菌所致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