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课程编号: 072834 开课学期:植保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 课内总学时:72学时(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实习天数:1周 学分: 教学对象为植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适过本误程的学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热透植物病理学的 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中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和具体的防治措施打下重耍的理 论基础.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要求! 1、要求有普通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 2、要求掌操枝物病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要求堂各类题病原物的侵染、传播和防治等要点 4、要求提主要原物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实验教学要 1、能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课内容,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临时玻片的制作,细菌的茵体和鞭毛染色,病毒的接种技术等 2、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以便充分掌捏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和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实习教学要求: 1、能对常见的主要的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和非侵染性病害进行调查和初步诊断: 2、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回接等操作: 3、能进行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4、能进行病眼半水久性政片的制作 四、教学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部分组成。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 时,课程结束后安排1周教学实习。课堂教学主要介绍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类型病原物的性状和分类、病原 物与寄主互作机制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实验教学以验证和巩周课堂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具体包 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验验证、临时玻片制作、重要植物病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签定以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识别等内容:实践教学以提高 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将来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包括病情调查、病害和病原标 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分离定以及病害的田闻诊新等。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讲课:2学时 实验:2学时 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步了解,提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植 物病害、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 教学重占。 1、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病征)的概念和类型: 2、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和特点,二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1、病状和病征的区别: 2结 ,对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的深入理解。 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典型生动事例,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步了解,并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概念的讲述结合具体 实例,病状和病征类型的讲述结合多媒体图片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课程编号: 0728340 开课学期: 植保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 课内总学时:72学时(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实习天数: 1周 学分: 4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植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实 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中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和具体的防治措施打下重要的理 论基础。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要求: 1、要求有普通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 2、要求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要求掌握各类主要病原物的侵染、传播和防治等要点; 4、要求掌握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实验教学要求: 1、能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课内容,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临时玻片的制作,细菌的菌体和鞭毛染色,病毒的接种技术等; 2、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以便充分掌握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和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实习教学要求: 1、能对常见的主要的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和非侵染性病害进行调查和初步诊断; 2、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回接等操作; 3、能进行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4、能进行病原菌半永久性玻片的制作。 四、教学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部分组成。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24学 时,课程结束后安排1周教学实习。课堂教学主要介绍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类型病原物的性状和分类、病原 物与寄主互作机制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实验教学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具体包 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验验证、临时玻片制作、重要植物病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识别等内容;实践教学以提高 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将来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包括病情调查、病害和病原标 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分离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等。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讲课:2学时 实验:2学时 了解植物病理学简史,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步了解,提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植 物病害、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 教学重点: 1、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病征)的概念和类型; 2、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和特点,二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1、病状和病征的区别; 2、结合实例,对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的深入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典型生动事例,使学生对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有初步了解,并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概念的讲述结合具体 实例,病状和病征类型的讲述结合多媒体图片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讲课:20学时 实验:12学时 了解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知识,掌提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提五个亚门真菌的分类特征、主要属的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和引致的重 要病害。掌提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一节真菌概述(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的概念、类型: 二、真菌的细胞结构 与其它生物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三、直荫荫丝的变态: 直随茵丝变态的原因、变态类形以及各种变态的作用。相关的基本概多(吸器、假根、雅着技、菌环和南网): 四、直菌茵丝的组织体: 荫组织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荫核、子座、荫素) 五、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有性繁殖方式及有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准性生殖的概念和过程 概念及五种主要生活史类型 名 )真在生物界的地位 两界系统、五界系统、八界系统。 二)真菌的分类 G.C.Ainsworth五个亚门系统 三)真荫分类单元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的概念 四)真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 教学重点: 【、基本概念(吸器、假根、荫核、子座、整体产果式、分体产果式、子实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准性生殖、生活史、种、变 种、专化形、生理小种、牛物型) 2、直黄菌丝变态的原因,真菌菌丝组织体的作用,真茵无性和有性繁殖方式及形成的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类型,直黄生活史的类型 Ainsworth的分类系统 教学难点, 、生物型 本节涉及的概念较 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直观的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速传学等学 科做基础的部分,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茵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鞭毛菌亚门直菌的主要特征 二、物毛茵亚门直南的分类。 根据游动孢子鞭毛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将鞭毛菌亚门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纯壶菌纲和卵菌纲 三、鞭毛菌亚门直菌的主要类群 2、重要属 Plasaodiophora) 粉输菌属(Spongospora 多粘菌属(Polymyxa 3、代表菌:芸墓根肿菌(P.brassicae)一十字花科根肿图 二)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 节壶茵属(Physoderna】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讲课:20学时 实验:12学时 了解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五个亚门真菌的分类特征、主要属的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和引致的重 要病害。掌握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一节 真菌概述(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 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的概念、类型; 二、 真菌的细胞结构: 与其它生物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三、 真菌菌丝的变态: 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变态类型以及各种变态的作用。相关的基本概念(吸器、假根、附着枝、菌环和菌网); 四、 真菌菌丝的组织体: 菌组织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菌核、子座、菌索) 五、 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有性繁殖方式及有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准性生殖的概念和过程; 六、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生活史的概念及五种主要生活史类型。 七、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一)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两界系统、五界系统、八界系统。 二)真菌的分类 G.C.Ainsworth 五个亚门系统 三)真菌分类单元 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的概念。 四)真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 教学重点: 1、 基本概念(吸器、假根、菌核、子座、整体产果式、分体产果式、子实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准性生殖、生活史、种、变 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2、真菌菌丝变态的原因,真菌菌丝组织体的作用,真菌无性和有性繁殖方式及形成的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类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Ainsworth的分类系统。 教学难点: 1、抽象概念:子座、专化型、生理小种、生物型 2、真菌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过程,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节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采取图文结合的比较直观的方式授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需要遗传学等学 科做基础的部分,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 根据游动孢子鞭毛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将鞭毛菌亚门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和卵菌纲。 三、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类群: 一)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粉痂菌属(Spongospora) 多粘菌属(Polymyxa) 3、代表菌:芸薹根肿菌(P.brassicae)-十字花科根肿菌 二)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 节壶菌属(Physoderma)
三)卵菌纲(Oomycetes) 1、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游动孢子的类型(单游式,两游式,两游征象,多游式):卵球的数日和菌体形态,分为4个目水霉目、水节霉日、 裤壶菌目和需益目 水莓日(Saprolegniales): 1)日的特征. 2)重要属:绵霉属(Ach1ya),丝囊每属(Aphanomyces),水霉属(Saprolegnia)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目的特 2)分类 根据孢囊梗形态分成4个科(胸霉科、霜疫霉科、白锈科和霜霉科 3)重要属:腐莓科里介绍 个两: 腐霉属(Pythium)和疫霉属(Phytophthora):白锈菌科介绍一个属:白锈菌属 (A1bugo):霜霉科介绍五个属:指梗霉属(Sclerospora)、单轴霉属(P1 asnopara)、霜莓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和盘梗霉属(Bremia)及其所致的重要病害. 四)鞭毛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小结 教学重点: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重要纲一卵幽纲的特征,卵菌纲中重要目一霜霉目的主要特征,霜霉目中重要科一霜莓科、腐霉科和 白锈科及其重要属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根钟蔬和卵菌的分类地位(放在静手菌亚门中的原因) 2、鞭毛幽亚门真菌的进化特点和所致病害的关系以及病害的发生特点: 3、重要科真菌中不同属病的相似性和主要区分特点 对比式的方法,因病原菌的特征微观、抽象,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每个特征和相关概念的讲述全都附有 物图片 为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达到最终教学目的,还给同学展示了重要病原所引致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图片,以便增强同学的学习兴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Zygo■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1学时理论)》 一、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及毛莓目、毛霉科的4个主要属的特征和代表菌的病害循环: 1、根霉属(hizopus) 3.型头霉属(Absidia 5、御枝根霉(R.stolonifer)的病害循环 教学重点: 【、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的形态和概念以及形成过程: 2、四个属的形态差异和改病特点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该节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病荫很少,为避免学生初学学多了混淆采取直入主题,只讲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同时注意和前面所学的病荫 进行区分 第四节、子囊菌亚门asC 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6(5)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 子囊菌亚门 菌的主要 重点介绍分生孢子梗的几种着生方式和子囊、子囊孢子的发有形成过程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 1、基本概念:子囊果的概念及4种类型的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膏盘):侧丝、拟侧丝、顶侧丝、缘丝、拟缘丝 2、分类:根据①子囊果的有无:②子囊果的类型:③子囊的结构(单、双层壁):④子囊的排列方式,将子囊芮亚门分为半子囊南 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茵纲、盘荫纲、虫囊茵纲6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五个纲: I)半子套菌纲(Hemiascomycetes):没有子囊果,子囊裸 生, 2)不整衡菌纲(P1 ectomyc0ts):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地放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3)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地挂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三)卵菌纲(Oomycetes) 1、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游动孢子的类型(单游式,两游式,两游征象,多游式);卵球的数目和菌体形态,分为4个目水霉目、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和霜霉目 水霉目(Saprolegniales): 1)目的特征: 2)重要属:绵霉属(Achlya),丝囊霉属(Aphanomyces),水霉属(Saprolegnia)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目的特征 2)分类:根据孢囊梗形态分成4个科(腐霉科、霜疫霉科、白锈科和霜霉科) 3)重要属:腐霉科里介绍二个属:腐霉属(Pythium)和疫霉属(Phytophthora);白锈菌科介绍一个属:白锈菌属 (Albugo);霜霉科介绍五个属:指梗霉属(Sclerospora)、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和盘梗霉属(Bremia)及其所致的重要病害。 四)鞭毛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小结 教学重点: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重要纲-卵菌纲的特征,卵菌纲中重要目-霜霉目的主要特征,霜霉目中重要科-霜霉科、腐霉科和 白锈科及其重要属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根肿菌和卵菌的分类地位(放在鞭毛菌亚门中的原因); 2、鞭毛菌亚门真菌的进化特点和所致病害的关系以及病害的发生特点; 3、重要科真菌中不同属病菌的相似性和主要区分特点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病菌分类特点讲述采取对比式的方法,因病原菌的特征微观、抽象,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每个特征和相关概念的讲述全都附有实 物图片,为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达到最终教学目的,还给同学展示了重要病原所引致的主要病害的症状图片,以便增强同学的学习兴 趣。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1学时理论) 一、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及毛霉目、毛霉科的4个主要属的特征和代表菌的病害循环: 1、 根霉属(Rhizopus) 2、 毛霉属(Mucor) 3、 犁头霉属(Absidia) 4、 笄霉属(Choanephora) 5、 匍枝根霉(R.stolonifer)的病害循环 教学重点: 1、 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的形态和概念以及形成过程; 2、 四个属的形态差异和致病特点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该节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病菌很少,为避免学生初学学多了混淆采取直入主题,只讲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同时注意和前面所学的病菌 进行区分。 第四节、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6(5)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 一、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重点介绍分生孢子梗的几种着生方式和子囊、子囊孢子的发育形成过程 二、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 1、基本概念:子囊果的概念及4种类型的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侧丝、拟侧丝、顶侧丝、缘丝、拟缘丝 2、分类:根据①子囊果的有无;②子囊果的类型;③子囊的结构(单、双层壁);④子囊的排列方式,将子囊菌亚门分为半子囊菌 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6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五个纲: 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没有子囊果,子囊裸 生;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3)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地排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4)腔菌邹(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囊壁 5)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 三、主要类群 )¥子素报(Heniascouvcetes) 1纲的特征 2、外囊菌属(Taphr ina)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征 hrina deformans)引起桃树缩叶病的病害循环 (PI 重要的工业 引起柑桔果实腐烂、种子和容物的腐烂:仅介绍的特征 三)核菌绑(Pyrenomycetes) 上小纲的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子囊果的类型,寄生性,菌丝的内外生分为4个目,其中3个和植物病害有关,最重要的是白粉菌目和球壳目: 闭囊壳,专性寄生,菌丝外生,无色,无附着枝,子囊孢子无色,单孢一白粉菌目: 闭囊壳,专性寄生,菌丝外生,暗色,有附着枝,子囊孢子暗色,多孢一小煤炱目: 子童壳,非老性客生一球壳目 3、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闭素壳上附屈丝的形态、闭囊壳内的子壶数目(单子囊还是多子囊)和菌体的内生和外生分属,重要屈,白粉菌属 (Erysiphe)、布氏白粉属Blu 单丝壳属(Sp 4、小煤炱目(e1 iolales 小煤炱属(lelioda)的特征和所致病害: 5、球壳孢目 1)主要特征: 2)分类:共介绍6个常见属及其代表病害】 (1)长喙壳属(Ceratocystis):(2)泰霉菌属(Gibberella):(3)小从壳属(G1 omerella): (4)黑腐皮壳属(Valsa):(5)顶囊壳属(Gacunannoayces),(6)麦角菌属(Claviceps), 圆}时格级(Icu1 COVCAtOS) 1)主题结征,重点介绍子囊座的形成过得。子囊和子囊壳尤其是和假素壳的区别 2)重要类群 布囊南属(Elsino),多整南属(Myriangium) 座囊菌日:球胶南属 osphaerella 格孢整茵目:黑星菌属(Venturia),旋孢腔茵属(Cochliobolus),核腔茵属(Pyrenophora)。 1)主要特征。 2)重要类群: 柔膜南目:核盘荫属(Sclerotinia)》 星裂黄日,拼痣盘葫属(hytisma),散斑壳属(Lophodernium) 教学重点:(子囊菌为直菌部分的重点,概念多,形态多样) 1。子素、子熹孢子形成时程. 2、核菌纲(白粉菌目、球壳菌目)、整菌纲和盘菌纲重要属的分类特征以及其所致主要病害 3、不整囊菌纲和核菌钢中闭囊壳的区别: 4、外茵属的主题特征及其所致的主要病害」 教学难点: 2 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 子囊座的形成过程,子腔和子囊壳尤其是假囊壳和子囊壳的区别 3、球壳目各属的分类,实验试材不典型,不易理。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该节内容多,份量重,总体讲述采取突出重点,深入难点的方法,重点介绍核菌纲、腔菌纲和拉菌钢,半子囊菌纲只介绍能引起 植物病害的外囊菌属,病菌分类特点讲述仍采取对比式的方法,病原特征和病害症状的讲述全都附有实物图片,并针对3个重要纲进 一步突出重点,最终让学生做到在能了解整个亚门的同时直正握重点部分
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囊壁; 5)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 三、主要类群 一)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1、 纲的特征 2、 外囊菌属(Taphrina)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征 3、 代表性菌:桃缩叶菌(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引起桃树缩叶病的病害循环 二)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重要的工业、医药微生物,腐生菌,引起柑桔果实腐烂、种子和谷物的腐烂;仅介绍纲的特征 三)核菌纲(Pyrenomycetes) 1、纲的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子囊果的类型,寄生性,菌丝的内外生分为4个目,其中3个和植物病害有关,最重要的是白粉菌目和球壳目: 闭囊壳,专性寄生,菌丝外生,无色,无附着枝,子囊孢子无色,单孢-白粉菌目; 闭囊壳,专性寄生,菌丝外生,暗色,有附着枝,子囊孢子暗色,多孢-小煤炱目; 子囊壳,非专性寄生-球壳目 3、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主要特征: 2)分类:根据闭囊壳上附属丝的形态、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单子囊还是多子囊)和菌体的内生和外生分属,重要属:白粉菌属 (Erysiphe)、布氏白粉属(Blumeria)、钩丝壳属(Uncinula)、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及其所致的主要病害 3)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和发生特点: 4、小煤炱目(Meliolales) 小煤炱属(Melioda)的特征和所致病害; 5、球壳孢目 1)主要特征: 2)分类:共介绍6个常见属及其代表病害。 (1)长喙壳属(Ceratocystis);(2)赤霉菌属(Gibberella);(3)小丛壳属(Glomerella); (4)黑腐皮壳属(Valsa);(5)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6)麦角菌属(Claviceps); 四)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1)主要特征:重点介绍子囊座的形成过程,子囊腔和子囊壳尤其是和假囊壳的区别 2)重要类群: 多腔菌目:痂囊腔菌属(Elsinoe),多腔菌属(Myriangium) 座囊菌目: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球座菌属(Guignardia) 格孢腔菌目:黑星菌属(Venturia),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核腔菌属(Pyrenophora)。 五)盘菌纲(Discomycetes) 1)主要特征: 2)重要类群: 柔膜菌目:核盘菌属(Sclerotinia) 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Rhytism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教学重点:(子囊菌为真菌部分的重点,概念多,形态多样) 1、子囊、子囊孢子形成过程; 2、核菌纲(白粉菌目、球壳菌目)、腔菌纲和盘菌纲重要属的分类特征以及其所致主要病害; 3、不整囊菌纲和核菌纲中闭囊壳的区别; 4、外囊菌属的主要特征及其所致的主要病害; 教学难点: 1、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 2、子囊座的形成过程,子囊腔和子囊壳尤其是假囊壳和子囊壳的区别 3、球壳目各属的分类,实验试材不典型,不易掌握。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该节内容多,份量重,总体讲述采取突出重点,深入难点的方法,重点介绍核菌纲、腔菌纲和盘菌纲,半子囊菌纲只介绍能引起 植物病害的外囊菌属,病菌分类特点讲述仍采取对比式的方法,病原特征和病害症状的讲述全都附有实物图片,并针对3个重要纲进 一步突出重点,最终让学生做到在能了解整个亚门的同时真正掌握重点部分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苦的特征(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主要特征: 基本概念:初生菌丝体,次生茵丝体、锁状联合、担子,担孢子,担子果:担子、担孢子形成过程 二、分类:(Ainsworth,1973)根据担子果的有无和发有类型分成3个纲 1、冬孢菌纲(Te1i1 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放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菌: ts):有担子果,视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有篇或无,大都腹生,极少数寄生 3.跑级Gaste ts):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三、担子齿所致病害的定状类型 黑粉病类 思粉菌 在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黑色粉状物,大部分为系统侵染,少数为局部坏死性病生 锈病类:锈菌引起,在病部产生铁锈色的粉状物(夏孢子),生长后期产生黑褐色粉状物一冬孢子堆,大部分为同部坏死性病 苦,少数为系统侵染病害: 木腐类:高等担子菌引起枝干腐烂干枯、木材腐朽,病部常形成菌索、菌核、菌伞等, 四、主要类群: 一)冬孢菌钢(Telionycetes) 低等担子菌,无担子果,生长后期形成分散成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担子),冬孢子黄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不形成子实层,冬 孢菌纲包括锈菌目和黑粉菌目 1、目(redina1es 1)主要征孩子多型理象,转主寄华 话热的生买中 3)锈菌的分类和重要属 柄锈菌科 ②胶锈菌属 ③单胞锈菌属(Uromyces) ④多胞锈菌属(Phragnidium B.栅锈幽科(Mela即soraceae):冬孢子无柄,聚生于寄主体内 ①悟锈菌属(Melampsora) ②层锈菌属(phakopsora) 4)锈病的症状及防治 2、黑粉菌目(Ust11 aginales 1》主理其狂 2)里粉菌生活中及得染环 3)黑粉病症状及防治 黑粉菌的分 A. 黑粉菌 ,担孢子侧生于担子上 ①黑粉菌属(Ustilago ②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B.辉黑粉荫科(T111 etiaceae):担子不分隔,担孢子在顶部簇生 ①程黑粉茵属(T111etia) ②条黑粉南属(Urocvstis) ③叶黑粉菌属(Entyloma) 二)、层铕钢(Hymenonycetes) 1、主要特征: 2、分类, 有隔担子菌亚纲:介绍木耳目和银耳目的担子类型。 无隔担子菌亚纲 外担菌属(Exobasidium 胶膜芮目 亡革属(Thanatephorus cucumeris)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的有性阶段,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立枯病 非帮菌目 伏苹荫属(corticium),无性世代为小南核属(Sclerotium) 伞菌目 概述担子果的剖面图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 一、主要特征: 基本概念: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锁状联合、担子,担孢子,担子果;担子、担孢子形成过程 二、分类:(Ainsworth,1973)根据担子果的有无和发育类型分成3个纲 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菌; 2、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有隔或无隔,大都腐生,极少数寄生; 3、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三、担子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 黑粉病类:黑粉菌引起,在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黑色粉状物,大部分为系统侵染,少数为局部坏死性病害; 锈病类:锈菌引起,在病部产生铁锈色的粉状物(夏孢子),生长后期产生黑褐色粉状物-冬孢子堆,大部分为局部坏死性病 害,少数为系统侵染病害; 木腐类:高等担子菌引起枝干腐烂干枯、木材腐朽,病部常形成菌索、菌核、菌伞等。 四、主要类群: 一)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低等担子菌,无担子果,生长后期形成分散成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担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不形成子实层,冬 孢菌纲包括锈菌目和黑粉菌目。 1、锈菌目(Uredinales) 1)主要特征:孢子多型现象,转主寄生 2)锈菌的生活史: 3)锈菌的分类和重要属: A.柄锈菌科(Pucciniaceae):冬孢子有柄,大多裸露于寄主体外 ①柄锈菌属(Puccinia) ②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③单胞锈菌属(Uromyces) ④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 B.栅锈菌科(Melampsoraceae):冬孢子无柄,聚生于寄主体内 ①栅锈菌属(Melampsora) ②层锈菌属(phakopsora) 4)锈病的症状及防治 2、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1)主要特征: 2)黑粉菌生活史及侵染循环 3)黑粉病症状及防治: 4)黑粉菌的分类: A.黑粉菌科(Ustilagiaceae):担子有分隔,担孢子侧生于担子上。 ①黑粉菌属(Ustilago) ②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B.腥黑粉菌科(Tilletiaceae):担子不分隔,担孢子在顶部簇生 ① 腥黑粉菌属(Tilletia) ②条黑粉菌属(Urocystis) ③叶黑粉菌属(Entyloma) 二)、层菌纲(Hymenomycetes) 1、主要特征: 2、分类: 有隔担子菌亚纲:介绍木耳目和银耳目的担子类型。 无隔担子菌亚纲: 外担菌目 外担菌属(Exobasidium) 胶膜菌目 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 cucumeris)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的有性阶段,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立枯病。 非褶菌目 伏革菌属(corticium),无性世代为小菌核属(Sclerotium) 伞菌目 概述担子果的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