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源为单色光波,干涉结果取决于光程差R和入射单色光波长之间的关系。R=2n(入/2)=n入(半波长的偶数倍)时,于涉的结果是互相抵消视阈变黑暗。R=(2n+1)入/2(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于涉的结果是互相迭加,视阈亮度增强。当K,和K,与AA、PP成45°夹角时,于涉结果最强烈R=2n(入/2)时,完全抵消;R=(2n+1)入/2时,亮度增加一倍。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成45°夹角时称为45°位(最亮)
★如果光源为单色光波,干涉结果取决于光程差R和入射单色 光波长之间的关系。 R=2n(λ/2)=nλ(半波长的偶数倍)时 ,干涉的结果是 互相抵消视阈变黑暗。 R=(2n+1)λ/2(半波长的奇数倍) 时 ,干涉的结果是互 相迭加,视阈亮度增强。 当K1和K2与AA、PP成45°夹角时,干涉结果最强烈。 R=2n(λ/2)时,完全抵消;R=(2n+1)λ/2时,亮度增加一 倍。 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成45°夹角时称为45°位(最亮)
K,为慢光,K,为快光KI'+Ka在晶体中传播时(A图)K,用了两个入,而K,只用了一个入,因此R=入K1、K一前一后进入上偏光,再次发生分解的平行AA的K1'K2°条偏光可透过上偏光,其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反,干涉结果互相抵消而变黑暗。B图K,用了2个入,而K,只用了3/2个入,因此R=1/2入,二偏光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干涉结果亮度加强
K1为慢光,K2为快光, 在晶体中传播时(A图) K1用了两个λ,而K2只 用了一个λ,因此R=λ。 K1 、K2一前一后进入 上偏光,再次发生分解 的平行AA的K1’ 、 K2‘条偏光可透过上偏 光,其振幅相等,振动 方向相反,干涉结果互 相抵消而变黑暗。B图 K1用了2个λ,而K2只 用了3/2个λ,因此 R=1/2λ,二偏光振幅 相等,振动方向相同, 干涉结果亮度加强
2.干涉色:☆干涉色是白光照射时,干涉的结果,一定的光程差R,对应着一定的于涉色☆干涉色亮度随光率体半径与AA或PP的夹角(α)而变化:α=0时,消光,看不见干涉色;α =45°时,最亮
2.干涉色: ☆干涉色是白光照射时,干涉的结果。 一定的光程差R,对应着一定的干涉色。 ☆干涉色亮度随光率体半径与AA或PP的夹角 (α)而变化: α=0时,消光,看不见干涉色; α=45°时,最亮
3.干涉色级序单色光下,于涉结果取决于光程差和入射单色光波长之间的关系是可用在正交偏光镜间,沿45°位插入石英楔来说明的。★石英楔:将石英沿光轴方向切成楔形即得。用于观察干涉色级序的变化石英Ne一No=0.009,因沿光轴方向,Ne一No为一常数,又因为楔形,厚度d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石英楔厚度的增加,光程差R也不断增加。当光源为白光时在正交偏光镜间,慢慢插入石英楔,随着光程差的增加,可看到干涉色由低到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就构成了王涉色的级序
3.干涉色级序 单色光下,干涉结果取决于光程差和入射单色光波长 之间的关系是可用在正交偏光镜间,沿45°位插入 石英楔来说明的。 ★ 石英楔:将石英沿光轴方向切成楔形即得。用于观察干 涉色级序的变化。 石英Ne-No=0.009,因沿光轴方向,Ne-No为一 常数,又因为楔形,厚度d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石英 楔厚度的增加,光程差R也不断增加。当光源为白光 时在正交偏光镜间,慢慢插入石英楔,随着光程差 的增加,可看到干涉色由低到高,出现有规律的变 化,就构成了干涉色的级序
石英樓n1-nz=0.009光轴722R124573入天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