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拾付标准 1、基本原则 ■ 一是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原则侧。 二是待遇水平必须低于原工资水平的原则。 三是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 2、计算方法 工资比例法-与失业者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 失超蠢金.对所有符合亲件的失业者支付同等水平的 均等社 混合制-是工资比例法与均等法的结合
◼ (三)给付标准 ◼ 1、基本原则 ◼ 一是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原则。 ◼ 二是待遇水平必须低于原工资水平的原则。 ◼ 三是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 2、计算方法 ◼ 工资比例法-与失业者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 ◼ 均等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支付同等水平的 失业保险金。 ◼ 混合制-是工资比例法与均等法的结合
(四)给付期 失业保险给付期包括给付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 (1)等待期,指失业后不是立即给付失业保险津贴,而必须等待一个 时期。这样,蔇有利宇保险金的管理。又有利宇防正保险金的冒领。 (2)最类绘期,即炝付业保险待遇的鳎长限国劳工组织规 定:二年不超过156个工作白-最长、不低手78个工作日-最短。 (五)基金筹集方式 (1)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即三三原则。 雇主缴纳失业 保瓣费、雇员硒失业保险费和放府对设补贴。茹德锚、 加拿大、日 等。 (2)企业+个人 双方共同承担。如法国、希腊等, (3)政府+企业 双方共同承担。如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 冰岛等 (4)企业一方承担。印尼、阿根廷等。 (5)改府承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 6)个人负担。前南斯拉夫。 (
◼ (四)给付期 ◼ 失业保险给付期包括给付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 ◼ (1) 等待期,指失业后不是立即给付失业保险津贴,而必须等待一个 时期。这样,既有利于保险金的管理。又有利于防止保险金的冒领。 ◼ (2) 最长给付期,即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限。国际劳工组织规 定:一年不超过156个工作日-最长、不低于78个工作日-最短。 ◼ (五)基金筹集方式 ◼ (1)政府+企业+个人 三方共同承担。即三三原则。雇主缴纳失业 保险费、雇员缴纳失业保险费和政府财政补贴。如德国、加拿大、日 本等。 ◼ (2)企业+个人 双方共同承担。如法国、希腊等。 ◼ (3)政府+企业 双方共同承担。如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 冰岛等 ◼ (4)企业一方承担。印尼、阿根廷等。 ◼ (5)政府承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 ◼ (6)个人负担。前南斯拉夫
第二节图外失业保险制爱 一、 德国式的“失业保险十失业救济”的“衔接型”。 失业者根据其工作期限长确定短领取期限(分别为6个月和最多 32个月)。如果失业者在规定的失业保险给付期间仍未找到工作的改 发失业救济金。 二、美国式的“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的“补充 型” 为了不使失业者及其家庭在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 实行“企业补充失业津贴”(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实施)。 ■ 三、加拿大式的“失业保险十特殊失业补助”的“援助 型” 加拿大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上最易居住的国家。其社会福利发达。失 业保障领域也明显。即在普遍实行失业保险的同时,对失业者中一些有 特殊困难的弱者,还给予社会的援助,这就是特殊失业补助
第二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 ◼ 一、德国式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的“衔接型”。 ◼ 失业者根据其工作期限长确定短领取期限(分别为6个月和最多 32个月)。如果失业者在规定的失业保险给付期间仍未找到工作的改 发失业救济金。 ◼ 二、美国式的“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的“补充 型”。 ◼ 为了不使失业者及其家庭在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 实行“企业补充失业津贴”(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实施)。 ◼ 三、加拿大式的 “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的“援助 型”。 ◼ 加拿大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上最易居住的国家。其社会福利发达。失 业保障领域也明显。即在普遍实行失业保险的同时,对失业者中一些有 特殊困难的弱者,还给予社会的援助,这就是特殊失业补助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 第一,复式保障结构。 第二,给付条件。 第三,给付标准。 第四,就业为导向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 第一,复式保障结构。 第二,给付条件。 第三,给付标准。 第四,就业为导向
第三节中国失业保险制意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开始。由于当时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 否存在失业,在理论上有较大的争议,所以,《国营企亚业职士待保 险暂行规定》中回避了“失业”概念,而是用“待业”一词来表述。 1993年4月,国务院重新发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取代 了1986年的《规定》。该《规定》仍然局限于国有企业并继续采用 待业保险的名称。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的失业 保险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有所扩充。其次, 失业保险基金 来源实现了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 再次,失业保险基金实 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逐步建立了管理、监督机 最后,加入了责任追究及处罚力度
第三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开始。由于当时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 否存在失业,在理论上有较大的争议,所以,《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 险暂行规定》中回避了“失业”概念,而是用“待业”一词来表述。 ◼ 1993年4月,国务院重新发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取代 了1986年的《规定》。该《规定》仍然局限于国有企业并继续采用 待业保险的名称。 ◼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的失业 保险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有所扩充。 其次,失业保险基金 来源实现了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 再次,失业保险基金实 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逐步建立了管理、监督机 制。 最后,加入了责任追究及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