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重农学派的魁奈也在《经济表》中第 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 程。西斯蒙第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 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必然性。当 然,在经济学史上,这时是西方经济学的到期 阶段或初创时期,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是经常 混在一起的,这时西方经济学家大多从国民财 富、国民收入、货币流通总量等宏观分析入手, 而在考察中又总会涉及诸如一种商品的价值和 价格如何决定、各要素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决定 等微观经济问题
6 • 同时,重农学派的魁奈也在《经济表》中第一 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 程。西斯蒙第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 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必然性。当 然,在经济学史上,这时是西方经济学的到期 阶段或初创时期,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是经常 混在一起的,这时西方经济学家大多从国民财 富、国民收入、货币流通总量等宏观分析入手, 而在考察中又总会涉及诸如一种商品的价值和 价格如何决定、各要素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决定 等微观经济问题
第二阶段是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资本 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度,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日趋深化, 经济危机连续发生,经济学界面临的任 务是从经济总体上探寻和解释经济危机 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这一时期的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是瑞典经济学家的动 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以及美国 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
7 • 第二阶段是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资本 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度,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日趋深化, 经济危机连续发生,经济学界面临的任 务是从经济总体上探寻和解释经济危机 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这一时期的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是瑞典经济学家的动 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以及美国 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
1)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林达尔和维克塞 尔等,首先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了资本主义 国民经济的运动。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的特点 是把总量分析和动态的过程分析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奥国 派的效用价值论和洛桑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 2)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说, 也是以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为基础,但他 也受到新历史学派和多元历史观的影响,因而 他的宏观动态理论同制度历史分析相结合,其 核心部分是创新学说。他运用生产要素的组合 即创新这一概念,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社 会的经济发展
8 • 1)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林达尔和维克塞 尔等,首先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了资本主义 国民经济的运动。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的特点 是把总量分析和动态的过程分析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奥国 学派的效用价值论和洛桑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 2)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说, 也是以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为基础,但他 也受到新历史学派和多元历史观的影响,因而 他的宏观动态理论同制度历史分析相结合,其 核心部分是创新学说。他运用生产要素的组合 即创新这一概念,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社 会的经济发展
3)二十世纪初期,英美两国经济学家关于货 币数量问题的研究,在英国主要是马歇尔和庇 古,他们关于货币数量问题的表述即剑桥方程 式M=KPQ,其中反映出有关经济总量变动之 间的关系;在美国主要是费雪,他提出了货币 的交易方程式MV=PQ,以反映所要考察的有 关部门经济总量变动的依存关系。二十世纪初 期,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国 民收入及其变动进行了分析,他的总量分析的 特点是强调时间序列的重要性,着重动态的研 究,反对静态分析和均衡概念。密契尔对国民 收入资料的统计研究与他的经济周期学说,为 在他以后的宏观经济学的确定与发展提供了条 件
9 • 3)二十世纪初期,英美两国经济学家关于货 币数量问题的研究,在英国主要是马歇尔和庇 古,他们关于货币数量问题的表述即剑桥方程 式M=KPQ,其中反映出有关经济总量变动之 间的关系;在美国主要是费雪,他提出了货币 的交易方程式MV=PQ,以反映所要考察的有 关部门经济总量变动的依存关系。二十世纪初 期,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国 民收入及其变动进行了分析,他的总量分析的 特点是强调时间序列的重要性,着重动态的研 究,反对静态分析和均衡概念。密契尔对国民 收入资料的统计研究与他的经济周期学说,为 在他以后的宏观经济学的确定与发展提供了条 件
第三阶段,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36年凯恩 斯《通论》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的 标志。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宏观经济 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研究是国民收入的变动 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等等的 关系,因此它又被称为收入分析;同时它又通 过收入分析得出结论,即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 自动调节的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并且通常情况 下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分析的代表就 是用以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关系 的有效需求理论
10 • 第三阶段,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36年凯恩 斯《通论》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的 标志。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宏观经济 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研究是国民收入的变动 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等等的 关系,因此它又被称为收入分析;同时它又通 过收入分析得出结论,即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 自动调节的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并且通常情况 下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分析的代表就 是用以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关系 的有效需求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