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在《题辞》中说:“霍小玉能做有 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 如李生者,何足道哉!”剧本突出描写了霍小 玉对爱情的执着和黄衫客成人之美的豪情,并 给以由衷的歌颂。同时集中批判了卢太尉的卑 鄙奸诈,认为这是真情的破坏者。对于李益, 则善意地批判他的软弱和动摇,说明其原因正 在于情之不深、不坚,故妨碍了真情的正常发 展。而这些都还不一定导致悲剧的结局,还可 以通过侠风义举来加以解决。 %33时3物
汤显祖在《题辞》中说:“霍小玉能做有 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 如李生者,何足道哉!”剧本突出描写了霍小 玉对爱情的执着和黄衫客成人之美的豪情,并 给以由衷的歌颂。同时集中批判了卢太尉的卑 鄙奸诈,认为这是真情的破坏者。对于李益, 则善意地批判他的软弱和动摇,说明其原因正 在于情之不深、不坚,故妨碍了真情的正常发 展。而这些都还不一定导致悲剧的结局,还可 以通过侠风义举来加以解决
《紫钗记》表现了真情与邪恶之间的 对立,《牡丹亭》则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 前者还可以通过黄衫客之类来去无踪的侠 义人物来解决,而后者却需要经过一番由 生而死、由死而生的剧烈斗争,情才能最 终战胜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牡丹亭》 成了“四梦”中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峰。 %33时3物
《紫钗记》表现了真情与邪恶之间的 对立,《牡丹亭》则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 前者还可以通过黄衫客之类来去无踪的侠 义人物来解决,而后者却需要经过一番由 生而死、由死而生的剧烈斗争,情才能最 终战胜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牡丹亭》 成了“四梦”中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峰
从《紫钗记》以后的四部剧作中 可以看出,汤显祖的戏剧艺术不断趋 于成熟。这四部剧作都有一个梦作为 剧中关键情节(《紫钗记》49出为 “晓窗圆梦”,《牡丹亭》10出为 “惊梦”,另二剧直接写梦),故被 称为“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33时3物
从《紫钗记》以后的四部剧作中 可以看出,汤显祖的戏剧艺术不断趋 于成熟。这四部剧作都有一个梦作为 剧中关键情节(《紫钗记》49出为 “晓窗圆梦”,《牡丹亭》10出为 “惊梦”,另二剧直接写梦),故被 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其中,《紫钗记》写于万历十五年 (1587),《牡丹亭》写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南柯记》及《邯郸记》分别 写于万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1600和 1601)。前后历时共十五年:这十五年正 是汤显祖从南京任闲职到贬官徐闻,从治 理遂昌到愤而去职,经历宦海沉浮、人世 坎坷,对现实、对人生感慨良多的时期。 这四个剧本用戏剧的形式集中地表现了汤 显祖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33时3物
其中,《紫钗记》写于万历十五年 (1587),《牡丹亭》写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南柯记》及《邯郸记》分别 写于万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1600和 1601)。前后历时共十五年:这十五年正 是汤显祖从南京任闲职到贬官徐闻,从治 理遂昌到愤而去职,经历宦海沉浮、人世 坎坷,对现实、对人生感慨良多的时期。 这四个剧本用戏剧的形式集中地表现了汤 显祖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对人的看法,突出地表现为 强调情的价值。他曾对人说过:“某与 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 某讲情。”(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 词》)他所说的”情”,是指人们与生 俱来、感物而发的情欲、需求和愿望。 这种情是与程朱以来整个理学传统相背 逆的,它无所不在,“世总为情” (《耳伯麻姑游诗序》)、“人谁无情” (《答王诣生》)。 %33时3物
汤显祖对人的看法,突出地表现为 强调情的价值。他曾对人说过:“某与 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 某讲情。”(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 词》)他所说的”情”,是指人们与生 俱来、感物而发的情欲、需求和愿望。 这种情是与程朱以来整个理学传统相背 逆的,它无所不在,“世总为情” (《耳伯麻姑游诗序》)、“人谁无情” (《答王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