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EOCAGINGCn
在《礼记·中庸》中提到:“喜怒哀乐之未 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结合课文 内容和课后的【相关链接】(中庸之道的内 涵),你认为什么是“中庸”? “中庸”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语来表示? (中和中行和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 “中庸之道”和“折中主义”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庸之道” 的看法
• 在《礼记·中庸》中提到:“ 喜怒哀乐之未 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结合课文 内容和课后的【相关链接】(中庸之道的内 涵),你认为什么是“中庸”? • “中庸”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语来表示? (中和 中行 和 恰到好处 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 • “中庸之道”和“折中主义”有什么不一样? •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庸之道” 的看法
自读1-6则 ·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 犹不及。”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4、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自读1-6则 • 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 •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 犹不及。” •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 4、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思考下列问题 1、孔子认为道德品质的极点是什么? 2、有子认为“中庸”的前提是什么? 3、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 4、在下列人物中,孔子愿意和哪些人物交往? 曹操刘备张飞弥衡杨修冯道 5、“和”和“同”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6、翻译“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思考下列问题 • 1、孔子认为道德品质的极点是什么? • 2、有子认为“中庸”的前提是什么? • 3、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 • 4、在下列人物中,孔子愿意和哪些人物交往? 曹操 刘备 张飞 弥衡 杨修 冯道 • 5、“和”和“同”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 6、翻译“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阅读思考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 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 不善者恶之。” 1、“乡人皆好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2、“乡人之善者好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3、“乡人皆恶之”和乡人“不善者恶之”的 人有什么不同? 4、请列举几个“乡人之善者好之”和乡人 “不善者恶之”的人
阅读思考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 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 不善者恶之。” 1、“乡人皆好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2、“乡人之善者好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3、“乡人皆恶之”和乡人“不善者恶之”的 人有什么不同? 4、请列举几个“乡人之善者好之”和乡人 “不善者恶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