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连接方式 令利用BT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4 c+△ 个电极作为信号输入端, 个电极作为输出端,另一个电 RL 极作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共同 lkQ 端。 冷根据共同端的不同,有三种连 接方式:共基极、共发射极和 c +△ 共集电极电路。 R1∏△ b 上图为共基极电路,发射极为 lkE 输入端,集电极为输出端,基 VE+△VBE e 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共同端 今下图为共发射极电路,以发射h 极作为共同端,以基极为输入 端,集电极为输出端
放大电路连接方式 ❖ 利用BJT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 一个电极作为信号输入端,一 个电极作为输出端,另一个电 极作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共同 端。 ❖ 根据共同端的不同,有三种连 接方式:共基极 、共发射极 和 共集电极电路 。 ❖ 上图为共基极电路,发射极为 输入端,集电极为输出端,基 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共同端。 ❖ 下图为共发射极电路,以发射 极作为共同端,以基极为输入 端,集电极为输出端。 16
共发射极电路放大原理 ☆如在基极输入端加入一个待放大 c+△ic 的信号,发射结电压v就在+△b 原来vg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w, lkQ 于是发射极电流雄将按v的规A BETAvbE/e 律变化,所以相应的A1和L也 1E+△ig 将按L的规律变化。 BB 令当Ai按y)的规律改变时,Aic将随之而变。设 0=0.98,当Av变化20m1时,能引起基极电流的变 化LiB=204,则发射极电流变量为 B 204 E lmA 1-0.98 △i=i, E 0.98×1m4=0.98m4
共发射极电路放大原理 ❖ 如在基极输入端加入一个待放大 的信号vI ,发射结电压vBE就在 原来vBB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vI , 于是发射极电流iE将按vI 的规 律变化,所以相应的iB和iC也 将按iE的规律变化。 17 ❖ 当iB按vI的规律改变时,iC将随之而变。设 =0.98 ,当vI变化20mV时,能引起基极电流的变 化iB =20A,则发射极电流变量为 i i mA mA mA i A i C E B E 0 98 1 0 98 1 1 0 98 20 1 . . . = = = = − = − =
电压增益 冷在R所得的电压变化 △v-ARL △vr△ 0.98mA×1Q2 49 20m
电压增益 ❖ 在RL所得的电压变化 18 49 20 0.98 1 = − = − − = = mV mA k v i R v v A I C L I O V
共射极和共基极电路的特点 (l)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i作为输入控制电流,而共 基极电路则是以发射极电流i作为输入控制电流。用 ig作为输入控制电流的好处是信号源消耗的功率很小 (2)研究共射极电路的放大过程主要是分析集电极电流 (输出电流)与基极电流(输入电流)之问的关系。 (3)共基极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为a,共射极电路的电 流放大系数为B。a的值小于l,但接近于1,而的 值则远大于l,所以ic>ig。共射极电路不但能得到电 压放大,而且还可得到电流放大,共射极电路是应 用最广泛的一种组态
共射极和共基极电路的特点 (1) 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iB作为输入控制电流,而共 基极电路则是以发射极电流iE作为输入控制电流。用 iB作为输入控制电流的好处是信号源消耗的功率很小。 (2) 研究共射极电路的放大过程主要是分析集电极电流 (输出电流)与基极电流(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3) 共基极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为,共射极电路的电 流放大系数为。的值小于1,但接近于1,而的 值则远大于l,所以iC>iB。共射极电路不但能得到电 压放大,而且还可得到电流放大,共射极电路是应 用最广泛的一种组态。 19
BJT的特性曲线 冷BT的特性曲线是指各电极电压与电流之问的关系曲 线,是BT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外部表现。 冷由于BT和二极管一样也是非线性元件,所以通常用 它的特性曲线进行描述。从使用BT的角度来说,了 解它的特性比了解它的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显得更为 重要。 ☆由于BT有三个电极,它的v特性就不像二极管那 样简单,工程上最常用到的是它的输入特性和输出 特性曲线
BJT的特性曲线 ❖ BJT的特性曲线是指各电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 线,是BJT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外部表现。 ❖ 由于BJT和二极管一样也是非线性元件,所以通常用 它的特性曲线进行描述。从使用BJT的角度来说,了 解它的特性比了解它的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显得更为 重要。 ❖ 由于BJT有三个电极,它的V-I特性就不像二极管那 样简单,工程上最常用到的是它的输入特性和输出 特性曲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