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古代地质学思想萌芽和发展概况 (1)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会使用各种石器 (2)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开采陶土,铜,锡等矿产, 制造产品。 (3)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开采冶炼铁制品;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指南针,煤和天然气也用做了燃料; (4)一千八百多年前,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就能大致测出地震 方位,大小; (5)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一书中,讲述了一百多种矿产,并对 山脉,河流,海陆,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等方面讲行了描述和记载: 6)唐朝学者颜真卿对古生物化石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化石而 论证了某些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⑦)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200多种药用矿物和 岩石的物理性质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二)现代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由于欧洲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 促进了矿冶业的兴起,同时也就促进了地质调查和矿产开采,获得了 大量的实际资料,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的过程中,地质学也就逐 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德国矿物学家魏尔纳第一个将地质学系统化,并于1775年在 德国富莱堡矿业学院开设了《地质学》。 2.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1830-1833年出版了三卷《地质学原
6 (一)我国古代地质学思想萌芽和发展概况 (1)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会使用各种石器; (2)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开采陶土,铜,锡等矿产, 制造产品。 (3)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能开采冶炼铁制品;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指南针,煤和天然气也用做了燃料; (4)一千八百多年前,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就能大致测出地震 方位,大小; (5)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一书中,讲述了一百多种矿产,并对 山脉,河流,海陆,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等方面讲行了描述和记载; (6)唐朝学者颜真卿对古生物化石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化石而 论证了某些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7)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 200 多种 药用矿物和 岩石的物理性质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二)现代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由于欧洲17 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 促进了矿冶业的兴起,同时也就促进了地质调查和矿产开采,获得了 大量的实际资料,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的过程中,地质学也就逐 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德国矿物学家魏尔纳第一个将地质学系统化,并于 1775 年在 德国富莱堡矿业学院开设了《地质学》。 2.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 1830-1833 年出版了三卷《地质学原
理》,为地质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3.上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和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地质学中,获得了大量的地质学新资料,使地质 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三)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我国人民在四千多年前就能开采、利用陶土、铜、锡等矿产, 二千多年前就能制成铁成品,利用煤和石油做燃料,并制成指南针。 但到十九世纪末,还没有自己的地质人员和地质机构,只有几个外国 人到我国做过几次地质调查。 2.我国最早的地质机构成立于1912年(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置的 地质科),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地质系。到全国解放前,我国只有 200多名地质人员和14台破旧钻机,仅对18种矿产进行过粗略勘察。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地质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建 立起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工种配套的百万地质大军。1:20万区 域地质调查已基本完成,1:5万区调正在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国土资 源调査已经启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 矿产近150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了巨大的贡献。 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涉及大跨度的空间和时间, 2、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常表现出问题的多解性和结论的 不确定性
7 理》,为地质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3.上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和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地质学中,获得了大量的地质学新资料,使地质 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三)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我国人民在四千多年前就能开采、利用陶土、铜、锡等矿产, 二千多年前就能制成铁成品,利用煤和石油做燃料,并制成指南针。 但到十九世纪末,还没有自己的地质人员和地质机构,只有几个外国 人到我国做过几次地质调查。 2.我国最早的地质机构成立于 1912 年(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置的 地质科),1918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地质系。到全国解放前,我国只有 200 多名地质人员和 14 台破旧钻机,仅对18 种矿产进行过粗略勘察。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地质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建 立起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工种配套的百万地质大军。1:20 万区 域地质调查已基本完成,1:5 万区调正在全面开展,新一轮的国土资 源调查已经启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 160 多种,已探明储量的 矿产近 150 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了巨大的贡献。 三、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特点 1、研究对象涉及大跨度的空间和时间, 2、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常表现出问题的多解性和结论的 不确定性
3、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 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 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 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 3.进行理论研究(附图) 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知识和原理分析 研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附照片) 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 去。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 Charles lyel1,1797-1875)在19世 纪提出“以今证古”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 作用和方式,和地质时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 ②“以古论、论未来”的方法(附照片)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 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 未来 四、《普通地质学》的任务与学习特点 1.任务—一本课程是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
8 3、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 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 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 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 3.进行理论研究(附图) 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知识和原理分析、 研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附照片) 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 去。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在 19 世 纪提出“以今证古”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 作用和方式,和地质时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 ②“以古论、论未来”的方法(附照片)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 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 未来。 四、《普通地质学》的任务与学习特点 1.任务――本课程是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
课。通过学习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内容,了 解地质学的基本特点、研究方法,从而了解地质学各主要分科的基本 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以 后学习其他地质课程和今后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2.学习特点一—《普通地质学》具有文、理兼修的特性,既有大量 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需要理解、记忆,又有不少的基本方法要 通过实验、实训观察认识掌握。 3.本课程与数、理、化联系不太多,因此,原来数、理、化基础较 差的同学不必太过担心,只要肯努力,完全能学好这门课
9 课。通过学习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内容,了 解地质学的基本特点、研究方法,从而了解地质学各主要分科的基本 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以 后学习其他地质课程和今后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2.学习特点――《普通地质学》具有文、理兼修的特性,既有大量 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需要理解、记忆,又有不少的基本方法要 通过实验、实训观察认识掌握。 3.本课程与数、理、化联系不太多,因此,原来数、理、化基础较 差的同学不必太过担心,只要肯努力,完全能学好这门课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3-4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地球概况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地球的演化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特征和外 部圈层构造;基本掌握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及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及主要物理性质 教次序 内 计划时间 第一章地球概况 第一节地球的演化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大小 程 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三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的质量与密度 、地球的重力和压力 、地球的磁性 四、地球的温度(地热) 五、地球的弹塑性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作业及思考题 1地球表面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2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3.地球外部有哪些圈层? 4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5陆壳与洋壳有何差别?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
10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3-4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地球概况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地球的演化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特征和外 部圈层构造;基本掌握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及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及主要物理性质;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一章 地球概况 第一章 地球概况 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三、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三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质量与密度 二、地球的重力和压力 三、地球的磁性 四、地球的温度(地热) 五、地球的弹塑性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作业及思考题: 1.地球表面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2.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3.地球外部有哪些圈层? 4.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5.陆壳与洋壳有何差别?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