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10、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 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l1、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 (五)三峡 一、名句过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其间王 二百里 春冬之时 绝山献多生怪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二、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 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 4曦 5襄: 6沿: 7溯 10、疾: 13、 17、霜旦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6 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10、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 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1、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 (五)三峡 一、名句过关: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 , 自非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 ,其间千 二百里,虽 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山献 多生怪 柏, , 。 ,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 ,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 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 阙: 3 夜分: 4 曦 5 襄: 6 沿: 7 溯 8 奔: 10、疾: 11、素湍 12、回清: 13、 绝巘 14、飞漱 15、清荣峻茂: 16、晴初: 17、霜旦: 18、属引: 属, 引,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四、附加练习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六)记承天寺夜游 名句过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浔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 4、中庭:5、空明:6但少困人 闲人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附加练习 1本文选自《 》,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 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其弟 其父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3.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四、附加练习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六)记承天寺夜游 一、名句过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下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3、相与: 4、中庭: 5、空明: 6 但少闲人: 但, 闲人,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附加练习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我国 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 “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 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 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 一句。 (念无与为乐者。) (七)马说 名句过关 论点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句)不以干里称也 ②马之干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干里之 ③策之 食之 之(食马者的 愚妄无知句)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 也。(结论句)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 2、祗 、骈死于槽枥之丨 7、外见 11、以其道: 12、尽其材: 13、通其意 16、其真无马邪 三、文后练习:
8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 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 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 一句。 (念无与为乐者。) (七)马 说 一、名句过关: ① , 。(论点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 ,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句)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 , , ,且 ,安求 也? ③策之 ,食之 ,鸣之 ,(食马者的 愚妄无知句) 执策而临之,曰: “ 天 下无马! ” 呜呼! ? 也。(结论句)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 2、 祗 : 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骈死, 3、 不以千里称: 4、 一食: 5、 或: 6、食: 7、外见: 8、见, 9、且: 10、策之: 策, 11、以其道: 道, 12、尽其材: 材, 13、通其意: 14、临: 15、呜呼: 16、其真无马邪: 邪, 三、文后练习: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 比作千里马,把 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 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 的愤懑之情。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 (3)①段中的 描绘了千里马 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 指出了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③段中的食马者 并扬言 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 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 最终主人分别是谁?(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八)送东阳马生序 名句过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抄书艰难句)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千里马 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③段中的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扬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 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 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八)送东阳马生序 一、名句过关: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 , , ,(抄书艰难句)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 或遇其 ;(虛心求师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略无」 二、课文下面注释: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 2、致 3、假借 4、弗之怠: 6、逾约 7、以是 8、既加冠: 9、硕师 硕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1、德隆望尊 12、稍降辞色: 辞色, 13、援疑质理 14、俯身倾耳以请: 18、负箧曳屣: 20、皲裂: 27:寓逆旅 逆旅,28、被: 31、容臭: 32、烨然: 33、温袍敝衣: 34、略无慕艳意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口体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 经 叩 问 。 先 达 德 隆 望 尊 ,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 未 尝 稍 降 辞 色 。 余 , , ,或遇其 , , , 不敢 ;(虚心求师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略无 。 以 , 也。 盖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 。 2、 致: 3、假借: 4、弗之怠: 弗, 之, 5 走: 6、逾约: 7、以是: 8、既加冠: 9、硕师: 硕,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11、德隆望尊: 12、稍降辞色: 辞色, 13、援疑质理: 援, 质, 14、俯身倾耳以请: 15、叱咄: 16、 至: 17、俟: 18、负箧曳屣: 19、穷冬: 20、皲裂: 21、舍: 22、支: 23、媵人: 24、汤: 25、沃灌: 26、衾: 27:寓逆旅: 逆旅,28、被: 29、缨: 30、腰: 31、容臭: 臭, 32、烨然: 33、緼袍敝衣: 緼, 敝, 34、略无慕艳意: 慕艳,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口体 之奉, 三、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