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8分) tong Xiāo 我国的春节真热闹啊除夕夜要吃团圆饭, 守岁:正月初一, fèi teng 走亲访友,拜年祈福。这种 的热情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处处显 wan xiang geng xin 出 的气象。 二、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筝 青面僚牙 野马脱缰 B.肿胀 随心所浴 能歌善舞 C.水缸 和睦相处 日夜不绝 D.筷子 两面三刀 忧哉游哉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掺和(can) 店铺(pù) B.唾沫(tuo) 西藏(zang) C.上旬(xdn) 正月(zheng) D.彻底(che) 榛子(zheng) 3.下列词语中的“欲”与“随心所欲”的“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擒故纵 B.翠色欲流 C.震耳欲聋 D.望眼欲穿 三、将下列节日和对应的习俗连一连(5分) 春节 赏月 元宵节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登高,赏菊 中秋节 赏花灯 重阳节 贴对联,吃饺子 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夜”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 B.《寒食》一诗是咏写寒食节的作品,寒食节的习俗是吃冷食、禁火 C.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D.《长歌行》一诗的最后两句明确地道出这首诗的主旨,劝告人们在年轻力壮时 应及早努力,免得到了年老时才徒然悲伤 五、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街上挤满了人。(扩句)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8 分) 我国的春节真热闹啊!除夕夜要吃团圆饭, 守岁;正月初一, 走亲访友,拜年祈福。这种 的热情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处处显 出 的气象。 二、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9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筝 青面僚牙 野马脱缰 B.肿胀 随心所浴 能歌善舞 C.水缸 和睦相处 日夜不绝 D.筷子 两面三刀 忧哉游哉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cān) 店铺.(pù) B.唾.沫(tuò) 西藏.(zànɡ) C.上旬.(xún) 正.月(zhènɡ) D.彻.底(chè) 榛.子(zhēnɡ) 3.下列词语中的“欲”与“随心所欲”的“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擒故纵 B.翠色欲.流 C.震耳欲.聋 D.望眼欲.穿 三、将下列节日和对应的习俗连一连(5 分) 春节 赏月 元宵节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登高,赏菊 中秋节 赏花灯 重阳节 贴对联,吃饺子 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夜”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 B.《寒食》一诗是咏写寒食节的作品,寒食节的习俗是吃冷食、禁火 C.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D.《长歌行》一诗的最后两句明确地道出这首诗的主旨,劝告人们在年轻力壮时 应及早努力,免得到了年老时才徒然悲伤 五、按要求写句子(12 分) 1.街上挤满了人。(扩句)
2.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仿写比喻句)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种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北京的春节》按照 顺序,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 的 展示了 表达了作 者 2.《腊八粥》围绕 的事情,展现了一幅淳朴、 温馨、和睦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 3.《寒食》描写夜晚走马传烛图的诗句 是 4.《十五夜望月》中写景的诗句 是 5.《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诗句 是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20分) 灯景旧情怀(节选) 琦君 灯节(即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备祭品迎龙。大龙 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来看热闹。我嚷着 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 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阿标叔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 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 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 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 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起来了。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 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笔直通到底,表示正直 无忧无虑。”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十五晚上,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 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 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儿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 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 那样神奇地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 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 的热闹高潮也告结束了。 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你想想看
2.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仿写比喻句)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种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 分) 1.《北京的春节》按照 顺序,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 的 ,展示了 ,表达了作 者 。 2《腊八粥》围绕 . 的事情,展现了一幅淳朴、 温馨、和睦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 。 3.《寒食》描写夜晚走马传烛图的诗句 是: , 。 4.《十五夜望月》中写景的诗句 是: , 。 5.《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诗句 是: , 。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20 分) 灯景旧情怀(节选) 琦 君 灯节(即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备祭品迎龙。大龙 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来看热闹。我嚷着 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 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阿标叔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 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 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 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 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起来了。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 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笔直通到底,表示正直, 无忧无虑。”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十五晚上,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 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 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儿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 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 那样神奇地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 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 的热闹高潮也告结束了。 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 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你想想看
“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 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 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热闹吗?” 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 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 只把菜油灯芯剔得高高亮亮的。又在碗橱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 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台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南喃地说。 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 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不过。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 胡须连连点头。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发生在元宵节的民俗活动。其中详写的是哪些活动?略写的是哪 些活动?(6分)》 2.文章第2自然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6分) 3.外公让“我”在汤团里许个心愿。请你结合全文,合理想象“我”可能会许的心愿。 (写出四点)(8分) 八、写作(30分) 我们每年都会过很多节日,有春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 儿童节、国庆节。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要注意写 作顺序,不少于400字
“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 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 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热闹吗?” 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 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 只把菜油灯芯剔得高高亮亮的。又在碗橱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 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台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 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不过。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 胡须连连点头。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发生在元宵节的民俗活动。其中详写的是哪些活动?略写的是哪 些活动?(6 分) 2.文章第 2 自然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6 分) 3.外公让“我”在汤团里许个心愿。请你结合全文,合理想象“我”可能会许的心愿。 (写出四点)(8 分) 八、写作(30 分) 我们每年都会过很多节日,有春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 儿童节、国庆节。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要注意写 作顺序,不少于 400 字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通宵沸腾万象更新 二、1.C2.B3.A 春节、 赏月 元宵节扒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登高,赏菊 中秋节 赏花灯 三、重阳节 贴对联,吃饺子 四、A 五、1示例:繁华的街道上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 2.略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他吃三碗半,妈妈就吃两碗半。 六、1时间民风民俗画卷中国节日的温馨和美好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2.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其乐融融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七、1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有做花灯、看舞龙、搓汤团、许心愿。详写的是做花灯 和许心愿,略写了看舞龙和搓汤团。 2.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幽默感地写出了“我”当时既欢心雀跃又胆小害怕、充满好奇 的心理,表现了灯节的热闹场景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3.示例:做一个正直的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能读好书:家人、亲戚、朋友能永远 团聚在一起。 八、略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通宵 沸腾 万象更新 二、1.C 2.B 3.A 三、 四、A 五、1.示例:繁华的街道上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 2.略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他吃三碗半,妈妈就吃两碗半。 六、1.时间 民风民俗画卷 中国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2.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其乐融融 3.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5.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七、1.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有做花灯、看舞龙、搓汤团、许心愿。详写的是做花灯 和许心愿,略写了看舞龙和搓汤团。 2.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幽默感地写出了“我”当时既欢心雀跃又胆小害怕、充满好奇 的心理,表现了灯节的热闹场景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3.示例:做一个正直的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能读好书;家人、亲戚、朋友能永远 团聚在一起。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