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学习 从军行 (共七首) 时间: 王昌龄 秋季黄昏 (其一) 地点: 荒寂的原野,烽火城西百尺楼 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叙事实写 环境: 凄凉孤独。 更吹羌笛关山月 人物: 无那金闺万里愁。抒情虚写 戍卒,独坐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曲
11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新诗学习 王昌龄 (其一) (共七首) 时间: 秋季黄昏 地点: 荒寂的原野, 百尺楼 环境: 凄凉孤独。 人物: 戍卒,独坐 叙事 抒情 实写 虚写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曲
烽火城西百尺楼, 诗歌 黄昏独坐海风秋。 些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 的季节 微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 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 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12
12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此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 的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 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 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歌赏析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 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遇遥无期,只能是 无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13
13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 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 无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从军行(其-) 从军行(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昏独坐海风秋。 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黄沙百战穿金甲 无那金闺万里愁。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 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14
14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 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从军行(其一)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 的思念之情。 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 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同:都有悲凉的意味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 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虛写方式,以 想象写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15
15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 的思念之情。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 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同:都有悲凉的意味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 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 想象写情;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