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补益药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十二.补益药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补益药分类 补气药 补血药 秦补阴药 秦补阳药
补益药分类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
1.补气药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 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补气药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 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1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癖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1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气、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2黄芪 癱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托毒排脓。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秦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 阳
1.2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托毒排脓。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