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电晕区: (电晕:单极放电) 电压(Y) 产生条件及特征: 在高气压或电极距离较大等条件下, 暗放比 舞光放电 莫光放电 不能产生自持击穿(!!)放电。 汤生区 电量 VB 击穿电出 当一个或两个电极表面曲率半径很小时, H 电极间的存在极不均匀的电场,在局部强 1一辉光到到光的跃变 电场区(电极尖端、线、电极边缘)产生不 完全击穿的自持放电。 G 饱和区 正常舞光 异常解光 热美 电晕层 THEMAL 本底电肉 A 100 10*6 106 104 10*2 100 10,000 电流I(A) 在局部强电场区,中性气体被电子激发和电离,产生 发出微光的薄层 一>晕(晕之本意:日月周围形成的光圈) 图4.12直流低压放电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 由点产生的晕—一>电晕层
(D)电晕区: (电晕:单极放电) • 产生条件及特征: 在高气压或电极距离较大等条件下, 不能产生自持击穿(!!)放电。 当一个或两个电极表面曲率半径很小时, 电极间的存在极不均匀的电场,在局部强 电场区(电极尖端、线、电极边缘)产生不 完全击穿的自持放电。 电晕层 在局部强电场区,中性气体被电子激发和电离,产生 发出微光的薄层---->晕(晕之本意: 日月周围形成的光圈) 。由点产生的晕---->电晕层
电晕外区 电晕层以外的区域,电场强度小,不能引起激发和 电离,时不发光的暗区,称为电晕外区。若电晕电流比较 高,电晕发出眼睛可见的辉光。 2)典型放电位形 E 电场径向分布: 2πln(-)r (内半径处场强最大) 问题]电晕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
电晕外区 电晕层以外的区域,电场强度小,不能引起激发和 电离,时不发光的暗区,称为电晕外区。若电晕电流比较 高,电晕发出眼睛可见的辉光。 (2)典型放电位形 r a b U E 2 ln( ) 0 电场径向分布: ----(内半径处场强最大) [问题]电晕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
放电体积(活性体积):活性半径处场强≥击穿场强 tVo 尚压电源 外电极 活性休积 活性半轻 内电极 (3)典型放电电压、电流:电压大于辉光放电:电流低于辉光放电,典型值:微安-一一一毫安级
放电体积(活性体积):活性半径处场强≥击穿场强 (3)典型放电电压、电流:电压大于辉光放电;电流低于辉光放电,典型值:微安----毫安级
(4)电晕分类 按电压:直流电晕、 交流电晕 按极性:正电晕、 负电晕 按电极:单电晕, 双电晕 在电晕区,电子被加速获得 足够能量,激发、电离中性原 子。正离通过电晕区向阴极运 活性以 动。由于电晕外区的电场强度 弱,离子不能被加速获能而产 括性 生电离(问题:离子原始能量 ???)--->电晕外区只存 (a)F电坐、正离子地流 (6)负电、负离子电流 在正离子
(4)电晕分类 按电压:直流电晕、交流电晕 按极性:正电晕、 负电晕 按电极:单电晕, 双电晕 在电晕区,电子被加速获得 足够能量,激发、电离中性原 子。正离通过电晕区向阴极运 动。由于电晕外区的电场强度 弱,离子不能被加速获能而产 生电离(问题: 离子原始能量 ???)----->电晕外区只存 在正离子
临界电极半径:阳极电极半径处的电场 (1)b/a=2.712为电晕放电的临界值。 b/a>2.712,dE/da<0,在该区域,a U 增大,E减小。 Ea= 2 o(哈a (2)b/a>2.712是稳定电晕放电条 当电压和接地极半径b一定时,阳极半径a增加, 件:电流增加--->电晕厚度增加 -->等效阳极半径增加--Ea下降 b 电流降低(负反馈) In 减小---〉 Ea 存在极值 a (3)b/a<2.712不稳定放电。 b dEa 1-In 1=0 da 2πcolh()a2
临界电极半径:阳极电极半径处的电场 𝐸𝑎 = 𝑈 2𝜋𝜀0ln( 𝑏 𝑎 )𝑎 当电压和接地极半径b一定时,阳极半径a 增加, ln 𝑏 𝑎 减小-----〉 Ea 存在极值 𝑑𝐸𝑎 𝑑𝑎 = 𝑈 2𝜋𝜀0ln( 𝑏 𝑎 )𝑎 2 ( 1 − ln 𝑏 𝑎 ln 𝑏 𝑎 ) = 0 (1)b/a=2.712为电晕放电的临界值。 b/a>2.712, dE a /da<0, 在该区域,a 增大,E a减小。 (2)b/a>2.712 是稳定电晕放电条 件:电流增加---->电晕厚度增加 - ---->等效阳极半径增加----Ea下降 ----电流降低(负反馈)。 (3)b/a<2.712 不稳定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