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本节内容 进入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进入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进入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进 入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进 入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进 入 本 节 内 容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根本政治主张和直接奋斗目标,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所 要建立的国家制度(即国体)和政权构成形式(即政体) 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方面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 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 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 的共和国。 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问题,毛泽东也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根本政治主张和直接奋斗目标,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所 要建立的国家制度(即国体)和政权构成形式(即政体) 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方面。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 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 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 的共和国。 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问题,毛泽东也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
◆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 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的特殊 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立的政治制度,必须是也只能是以工人阶 级为首的包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 的各革命阶级,对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的联合专 政。 ◆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民主集 中制基础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高度集中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决 定大政方针,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并委托和监督政府处理一切 事务。 民主集中制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发扬广泛的真正的民主,体 现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意志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它体现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领导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 广泛统一战线的特点
◆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 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的特殊 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立的政治制度,必须是也只能是以工人阶 级为首的包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 的各革命阶级,对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的联合专 政。 ◆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民主集 中制基础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高度集中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决 定大政方针,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并委托和监督政府处理一切 事务。 民主集中制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发扬广泛的真正的民主,体 现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意志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它体现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领导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 广泛统一战线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经济主张和斗争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 (1)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 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有。 这一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整个国民经 济的领导力量 对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要允许其发展,不 没收其私有财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经济主张和斗争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 (1)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 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有。 这一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整个国民经 济的领导力量。 对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要允许其发展,不 没收其私有财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2)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 财产,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 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从1927年革命根据地建立时起就开 始了。在1947年党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对土地改革的经验进行 科学总结,指出土地改革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 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同时, 针对土改中的问题,强调了两条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第一,必 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1948年4月,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明确地完整地规定了党的土地改革的总 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从根 本上铲除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彻底挖掉了蒋介石反动政权 的墙根;其次,它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放,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并极大地巩固了工农联盟;再次,它为中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创造 了必要的前提
(2)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 财产,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 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从1927年革命根据地建立时起就开 始了。在1947年党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对土地改革的经验进行 科学总结,指出土地改革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 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同时, 针对土改中的问题,强调了两条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 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1948年4月,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明确地完整地规定了党的土地改革的总 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它从根 本上铲除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彻底挖掉了蒋介石反动政权 的墙根;其次,它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放,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并极大地巩固了工农联盟;再次,它为中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创造 了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