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体)的化学组成 1)染色质(体)=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2)各成分含量不同1:1:0.6:0.1(鼠肝细胞) 3)组蛋白包括核心组蛋白(H2A、H2B、H3 AYH4)和非核心组蛋白(H1);MW分别为 10000-20000和23000;前者与DNA结合,稳定 核小体结构;后者与其他类型蛋白质作用,促使染 类A兴色质超螺旋化; 4)非组蛋白(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有以 下特性:a,多样性和组织特异性;b,结合特异性 DNA;c,功能多样性,与染色质及DNA高级结构 形成有关系
1)染色质(体)=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2)各成分含量不同1:1:0.6:0.1(鼠肝细胞); 3)组蛋白包括核心组蛋白(H2A、H2B、H3、 H4)和非核心组蛋白(H1);MW分别为 10000-20000和23000;前者与DNA结合,稳定 核小体结构;后者与其他类型蛋白质作用,促使染 色质超螺旋化; 4)非组蛋白(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有以 下特性:a,多样性和组织特异性;b,结合特异性 DNA;c,功能多样性,与染色质及DNA高级结构 形成有关系。 染色质(体)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的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浅、染 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染色 质,多存在于核质中。 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深、染 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 分为结构常染色质和性常染色质
染色质的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浅、染 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染色 质,多存在于核质中。 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深、染 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 分为结构常染色质和兼性常染色质
染色质的结构模型 1)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附图); 2)1核小体=DNA超螺旋(200bp)+1组蛋白八聚 体[(H2AH2BH3-H4)2]+1组置白H1; 3)染色质的一级结构: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 4)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核小体串珠结构进一步螺旋化, 3A形成外30m,内倍10m,螺距1m的旋管 5)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螺旋管再螺旋化,形成直径 300nm的圆筒状超螺旋管 6)染色质的四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 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
染色质的结构模型 1)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附图) ; 2)1核小体=DNA超螺旋(200bp)+1组蛋白八聚 体[(H2A-H2B-H3-H4)2]+1组蛋白H1; 3)染色质的一级结构: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 4)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核小体串珠结构进一步螺旋化, 形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旋管; 5)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螺旋管再螺旋化,形成直径 300nm的圆筒状超螺旋管; 6)染色质的四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 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
核小体横式图 DNA H1 histone Nucleosome Core of B Histone Molecules Nucleosome
核小体模式图
染色体的形态 satellite随体 → second constriction次缢痕 短臂 short am← → pnmary constncbon主缢痕/着丝点 长臂 ong arm telomere端粒 图12-17染色体各部分的名称
染色体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