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 我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21 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什么变化?可诵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众说纷纭,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即将崩渍论”等, 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则是“中国统治论”的代表作。我 是持“中国黄献论”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就预盒,“进入21世纪中国 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夫黄献”。过去30年中国已经对世界做出了“三大贡献”, 即经济增长贡献、贸易增长贡献、减少萸困黄献;今后30年中国将对世界 做出“三大新黄献”,即绿色发展贡献、知识创新贡献、文化剑断贡献。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深刻影响。中国 是世界的中国,世界也是中国(最需要)的世界。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科技格局中的地位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是世界强国,仅次于美国。 中國的角色与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利用和配置国内资源转向更大 范围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从经济全球化边缘化者转变为最大的受益者,从世 界性工重化与现代化的落伍者转变为最天的成功者,从世界事务的被领导者转 变为领导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到提供者。这既为中国带来了挑战,也 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同 时色存在不利的条件。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事务的最大的利益相关 者,“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创造更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睦邻友好环境,促进世界和平
CA当中国统治批界 AU几ES131 稳定、和谐,也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 正确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扩大内需悬我国长期发展的基 本方针,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使两者相结合是中国最成功的经 验,也是今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 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使中国 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使士几亿中国消费者福刮最大化。不断地开 拓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就业密 集的服务贸易,成为世界重要的服务贸易商,加快转变单纯铱常出口贸易的 增长方式,进一步降纸进口关税税率,增加国内短缺的资源、技术、知识进口, 促进国际数支基本平衡,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使世界各国分享 中国发展的成果。 从战駱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包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有利条 件,将国际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国内的有利条件,还要将国内的有利条件转化为 国际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利用国内其有比较优势的资源 (人力资源、充裕的自然资源),获取更多的我国所紧缺的国际战略性自然资源 和知识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积极实行“引进来”的投资自 由化战略,保持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大的纪录,利用我国巨大的国 内市场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利用我国的优势,鼓励国内金业“走 出去”,进行海外投资。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和海外收益。 实行全面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国际战路。对最不发达的国家,中国应当先 予之、后取之,多予之、少取之,援助它们并帮助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对周 边国家加强睦邻友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交通设施一体化: 对发达国家“继续加强战格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要善处理分歧,推动 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在更大范围内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主动提供全球性公其产品,这是中国在 国际上的最大软实力。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服务业便利化, 利用国际机制妥善解决经贸摩镲,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稳定全球经 济做出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主动减排温室气体,积极支持联合 国维和行动,推动地区安全合作,解决共词安全问题,为推动建设“和谐亚洲、 相谐世界”的长远战略性目标,力所能及提供更多地区性和全球性公共产品, 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款。 ·XX
我 中文版自序 部书于2009年6月在英国首次出版,在美国是2009年11月出版的。 这出书,起了决者技大的关注,并带起了空前的时论和争排, 在我看来,这种热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直到现今,西方研究中国的主流思 潮都倾向于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紧跟西方的脚步,发展成为一个西方式的 国家。我完全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以这种思路理解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 这抱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预言为什么总是罐误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的很多美士一度认为中国将会走向分裂,中 国共产党也将会重蹈苏联共产党的覆撤。西方国家也没有认真考虑过中国以“一 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处理香港问题的理念,它们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只不 过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西方国家那种认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必将遵 从西方发展道路的观念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不可分剂的观点:其一,世界上仅有 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现代性,那就是西方的现代性,其二,世界将会一直由西 方国家主导,因为按照它们的说法,西方国家的制度雅模式要优于其他所有国 家,西方主导的世界将会永久延续下去。当然,这种狂妄自大是有着深刻的历 史背景的。任何文化或民族都不会永远占据着统治地位,相反,它们会起, 也会衰落,正像中国自身历史所诠释的那样。 实际上,西方的历史时刻正在销悄退去。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两个多世 纪之后,历史的“接力棒”正传向东方一尤其是中国。即使是美国,由于金 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开始承认这种趋势的变化。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世界 究竟是什么样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西方评论人士都认为,世界或多或少 地都会延续当前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和其他现代国家都会转变成西方式的国 家。而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幻觉。 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的确将会拥有某些西方国家的特征一城市化
CA当中国统治世界 RUU度ETH原mD 消费至上、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但她也会保留一些重要的独特性,这源于一 种高度与众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我们想象未来的中国将会什么样时,我们不 得不面对一个难解的认知结构问题。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被迫去适应…拿西 方主导的世界,遵从民族国家的规范与机制,被追接受西方国家那种经济至上 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经济 增长和制减贫困,没有时间去惡考一个现代的中国将会知何呈现 首先,这个答案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去探寻。而西方的认知结构多 是不相关的,或者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它们的认知结构主要是为了理解西方 国家历史和发展特征。事实上,非西方世界的崛起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深刻的经 济、政治和文化转变,还重塑了人们的认知结构。我认为,了解现代中国的根 本主要在于真亚地认识中国,面不在于遵从西方的认知结构。 中国有两个主要特征,即文明国家的观念和朝贡体系的经历。绝不能把中 国看成一拿普通的民族国家相反,她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其次才是…个民 族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有两个根本特点:首先,中国历史悠久,积淀 颇深,其次,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也因此表现出了复杂的多样性。中国所表 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是文明国家的特征。比如,固守传统的西方观念,是无法 理解中国政体的,因为其正统合法性缘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 同样,如果你不把中国看成一拿文明国家,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十有八九 的中国人都把他们自己看成一个种族一虽然从历史上看,他们是属于多个种 族的。或者再看一看1997年在香港开始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这种提法对 民族国家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对这个拥有多样性的文明国家来说,这是…个 求同存异的解决之道。这一点也使我想起我在这部书中所探讨的其他例子,比 如朝贡体系。至少在东亚,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至少在 东亚)如何发挥影响力,那么就有必要研究在中国数子年的对外关系中一直占 据统治地位的朝贡体系。再强调一遍,这种体系与西方所熟知的殖民体系是完 全不可同目而语的。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的氟起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两个多世纪以来,古据统治地位的制度、思想、价值、规范等都是和西方世界 联系在一起的一开始是欧洲,后来是美国。西方的衰落意味着它越来越没有 XXIV
中文版自序 能力,也无法以它以前的方式去塑造这个谁界。出于同样原因,中国的起将 意味着她的历史、文化、语言、价值、机制和企业将会还渐影响全世界。如果 说自1978年以来,世界带给中国的改变要大大多于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那么 这种进程将很快发生逆转一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将远远多于世界带给中国的 改变。 为了加深对中国文化重要性(尤其是延续性)的认识,这里非常有必要指 出,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断层和裂变。对于这一点,可以 很容易地举出很多例子:殖民主义和通商口岸时期、朝贡体系的崩遗、1911年 革命使得儒家思想几近覆灭、军阀割据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占领、中国国内战争、 1949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文革”以及1978年之后的改革。实际上,中国这种 长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殖民扩张和经济至上导致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失败。 1949年革命最终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体制完 全有别的平等主义也得以充分展现。但即使有那么多的断层和混乱,我们也不 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实际上,共产党的执政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的传统 遗产,相反,很多儒家传统思想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这种传统思想还是了 解中国人、中国家庭传统、政府角色、教育体制以及秩序和稳定重要性的根本 要素一虽然现在这种儒家思想已经呈现出高度现代化的特征。回顾一下给中 国带来巨大混乱的“文革”时期,你就会明白,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中,中国的 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在这里不是锐中国文化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始终处 于变化的进程中,比如无法颈料的事件以及现代化进程所释放的压力都会使其 出现一定的“震动”。 在中国讨论我这本书的英文版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中国年轻人对 我那种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究竞是什么样的预测性判断比较敏惑,他们认为 中国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们是对的。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一个面临着众多挑战的 发展中国家,她的未来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姓。中国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一半的人口仍假生活在农村,腐败阿题严重,两极分化令人堪忧,国内矛盾有 时艳比较突出等。 谁也无法确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会成功,虽然我个人认为中国一定会 取得成功。我非常赞赏这些年轻人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坦率和谦逊。坦率和谦逊 X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