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内卷调查报告 郑滕飞PB20000296
科大内卷调查报告 郑滕飞 PB20000296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1.1初中、高中、大学 。。·,。,·。·,,·。·。。,·, 3 1.2努力的困惑· 1.3内卷是个伪命题? 5 第二章卷字的三种用法 2.1卷王之路 2.2岛民 2.3望洋兴叹., 10 2.4卷不动的是谁? 11 第三章源 12 3.1降至现实 12 3.2大小之辩 13 3.3由外而内? 第四章见闻 16 4.1阶段与压力 16 4.2行路难 4.3全新的冲击 18 4.4焉知非福? ·。··。。。…。。。…·。。。。。。··。·。。。··。· 19 第五章大风吹 21 5.1囚笼. 21 5.2矛头 22 5.3在沉默中灭亡? 3 第六章战或逃 25 6.1藩篱中 ,,,···””,···,”·,·。,··· 25 6.2本末.... 26 6.3敢问路在何方? 27 第七章结语 29 2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3 1.1 初中、高中、大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2 努力的困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3 内卷是个伪命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 卷字的三种用法 7 2.1 卷王之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2 岛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3 望洋兴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2.4 卷不动的是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三章 源 12 3.1 降至现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2 大小之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3.3 由外而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第四章 见闻 16 4.1 阶段与压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2 行路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4.3 全新的冲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4.4 焉知非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五章 大风吹 21 5.1 囚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2 矛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3 在沉默中灭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六章 战或逃 25 6.1 藩篱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6.2 本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6.3 敢问路在何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七章 结语 29 2
第一章引言 内卷,一个当代大学生一定不会陌生的话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科大),哪 怕是日常的聊天中,都常常用“卷”来评价大学的环境,用“卷王”来或褒义或贬义地 评价其他同学。然而,随若内卷一词的语境逐渐泛化,这个词的用法似乎也在逐渐模糊。 当我们习惯了用“卷”去描述我们对竞争的感受时,我们却越来越难以详细叙述当我们 谈论内卷时,我们究竞在谈论什么 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日渐习惯的学习带来的高压、不知何时由成绩产生的分层、应有却被剥夺的玩耍的 快乐、对他人过度竞争的不满,抑或只是为了平息焦虑感而随口评价? 定义、来源、泛化、对比、现状、影响、加深、缓解,关于内卷,值得思考的方向 实在太多。在第一章,我们先来看几个时常被讨论的话题: 1.1初中、高中、大学 第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就是各个学习阶段的内卷。由于个人的经历存在时间与记忆 的偏差问恶,我调查了当前就读于初一、初三与大一的学生,并且询问他们关于竞争与 内卷的看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小升初升学存在的一定章争压力。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 能鲜明感受到班级开展的抢答活动与升学的竞争不同。班级的抢答活动很开心,哪怕是 没有拿到最终奖励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升学中却感受到了类似邵视链的存在。当被问及 是否觉得这样的好坏之分正常时,他明显表露出了纠结。他说,他以前觉得不应该存( 这样的竞争,但看到竞争激烈的现状就让他很难受。当他询问父母时,父母的解释是,比 起以前,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所以要珍惜这样公平的机会。然而,这 并没有解开他的纠结。与他的父母相比,另一位受访者的父母就直白很多。她说她的父 母告诉她要卷就要卷到别人全面,可她的体验是“卷到最后还是比别人低”。我问的另 个问题是关于超前学习(例如小学去接触C语言编程)算不算是一种过度竞争。他们最 后的回答是,或许父母想让孩子多学会一种技能,以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强势,并不能 简单判断是不是过度竞争。 采访到的初三学生则是向我详细描述了她和她母亲朋友的孩子的对比。她觉得她所 在的学校由于有直升高中的通道,所以不算是卷,不过仍然有一些竞争产生的压力。她 的父母的教育魂念一直是让她开心就好,因此也没有被逼得太紧。与她相对,她母亲朋 友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就非常辛苦。他们每天晚自习到九点,而他十点睡觉甚至被老师找 了家长,原因是“你怎么能让孩子十点睡”,建议每天到十二点再睡觉。她自己觉得,她
第一章 引言 内卷,一个当代大学生一定不会陌生的话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下称科大),哪 怕是日常的聊天中,都常常用“卷”来评价大学的环境,用“卷王”来或褒义或贬义地 评价其他同学。然而,随着内卷一词的语境逐渐泛化,这个词的用法似乎也在逐渐模糊。 当我们习惯了用“卷”去描述我们对竞争的感受时,我们却越来越难以详细叙述当我们 谈论内卷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日渐习惯的学习带来的高压、不知何时由成绩产生的分层、应有却被剥夺的玩耍的 快乐、对他人过度竞争的不满,抑或只是为了平息焦虑感而随口评价? 定义、来源、泛化、对比、现状、影响、加深、缓解,关于内卷,值得思考的方向 实在太多。在第一章,我们先来看几个时常被讨论的话题: 1.1 初中、高中、大学 第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就是各个学习阶段的内卷。由于个人的经历存在时间与记忆 的偏差问题,我调查了当前就读于初一、初三与大一的学生,并且询问他们关于竞争与 内卷的看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小升初升学存在的一定竞争压力。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 能鲜明感受到班级开展的抢答活动与升学的竞争不同。班级的抢答活动很开心,哪怕是 没有拿到最终奖励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升学中却感受到了类似鄙视链的存在。当被问及 是否觉得这样的好坏之分正常时,他明显表露出了纠结。他说,他以前觉得不应该存在 这样的竞争,但看到竞争激烈的现状就让他很难受。当他询问父母时,父母的解释是,比 起以前,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所以要珍惜这样公平的机会。然而,这 并没有解开他的纠结。与他的父母相比,另一位受访者的父母就直白很多。她说她的父 母告诉她要卷就要卷到别人全面,可她的体验是“卷到最后还是比别人低”。我问的另一 个问题是关于超前学习 (例如小学去接触 C 语言编程) 算不算是一种过度竞争。他们最 后的回答是,或许父母想让孩子多学会一种技能,以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强势,并不能 简单判断是不是过度竞争。 采访到的初三学生则是向我详细描述了她和她母亲朋友的孩子的对比。她觉得她所 在的学校由于有直升高中的通道,所以不算是卷,不过仍然有一些竞争产生的压力。她 的父母的教育观念一直是让她开心就好,因此也没有被逼得太紧。与她相对,她母亲朋 友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就非常辛苦。他们每天晚自习到九点,而他十点睡觉甚至被老师找 了家长,原因是“你怎么能让孩子十点睡”,建议每天到十二点再睡觉。她自己觉得,她 3
4 第一章引言 要是处在那样的环境,肯定会被压抑出病来。我后来问她,有没有想过,她之所以可以 每天有比较多的放松时间可能是因为她比较聪明,不像有的人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很久 了。她告诉我,她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可能,对她来说,课内比较简单,只要保持正常的 睡眠就能跟上课内的所有内容 当我去问采访的大一学生是否能感受到高考内卷时,他们感到了鲜明的地域差异 有的地方,诸如苏南地区,对自己所在地区比较自信,因此家长普遍不会让自己孩子拼 命卷。与之相对,苏北的高中压力就普遍很大,之前在网路上一度成为热词的“小镇位 题家”往往也是来自这样的地方。而即使是所在地方比较轻松的受访者也承认,对高考 来说,“卷”是有意义的。高考比较套路化且难度不算太高的考察方式,让刷题对成绩的 帮助显著。 从这几段采访来看,到了每一个“临界”的阶段,无论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大 家总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而具体的压力大小则与家长的观念密切相关,家长的观念又 受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在小学时,竞争偏向各种超前学习与解决困难的问题,到了初中 高中,除了一些参加各学科竞赛的人,大部分人的主要竞争目标就是具体的标准化的考 试了。与这些相比,大学的竞争有显著的不同: 1.复杂性。哪怕是在学习维度,科研、竞赛、课内成绩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更不用说 其他方面的情况。除此以外,不同方向选择也会导致很大的差别。而大学的环境将 所有这些人聚在一起竞争,导致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十分复杂的竞争环境,不再是对 单一化目标的追逐 2.困难性。大学的课内内容比起之前来说显著困难,这就导致很多之前由工作量(刷 题)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再通过工作量解决,也就逼迫大家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 注重技巧的另一个结果是,有的人并不用付出太多时间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有的 人则花了大量时间仍然无效,加重了心理上的落差。 3.非强制性。由于课内限制的减少,大学的很多学习过程不再被强制,这就对个人的 自律和规划能力有了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初高中时习惯了强制下学习的同学,到了 大学可能会更加不适应自己规划的学习模式。当然,强制性的减少也导致了更难以 在各种娱乐与学习间平衡时间。 出于这些差异,大学竞争不能与之前的竞争作同类讨论,更不能简单判断竞争是否 构成内卷。采访中大部分人都认同,高中时为了高考而进行大量重复的做题并没有实质 性提升水平,因此属于内卷的范畴,但对于大学时何种行为才算内卷,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观点。 1.2努力的困惑 另一个时常被讨论的话题则是“努力”与“卷”的界限。这个话题又直接关系到“内 卷”一词语义的泛化。 当我刚进入科大时,群里流传得是“科气凝聚”与“科气退散”两张表情包。“科气 这个词在当时表示过度重视成绩又压抑的环境引起的一系列怪象,比如在群里重复没有
4 第一章 引言 要是处在那样的环境,肯定会被压抑出病来。我后来问她,有没有想过,她之所以可以 每天有比较多的放松时间可能是因为她比较聪明,不像有的人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很久 了。她告诉我,她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可能,对她来说,课内比较简单,只要保持正常的 睡眠就能跟上课内的所有内容。 当我去问采访的大一学生是否能感受到高考内卷时,他们感到了鲜明的地域差异。 有的地方,诸如苏南地区,对自己所在地区比较自信,因此家长普遍不会让自己孩子拼 命卷。与之相对,苏北的高中压力就普遍很大,之前在网络上一度成为热词的“小镇做 题家”往往也是来自这样的地方。而即使是所在地方比较轻松的受访者也承认,对高考 来说,“卷”是有意义的。高考比较套路化且难度不算太高的考察方式,让刷题对成绩的 帮助显著。 从这几段采访来看,到了每一个“临界”的阶段,无论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大 家总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而具体的压力大小则与家长的观念密切相关,家长的观念又 受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在小学时,竞争偏向各种超前学习与解决困难的问题,到了初中 高中,除了一些参加各学科竞赛的人,大部分人的主要竞争目标就是具体的标准化的考 试了。与这些相比,大学的竞争有显著的不同: 1. 复杂性。哪怕是在学习维度,科研、竞赛、课内成绩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更不用说 其他方面的情况。除此以外,不同方向选择也会导致很大的差别。而大学的环境将 所有这些人聚在一起竞争,导致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十分复杂的竞争环境,不再是对 单一化目标的追逐。 2. 困难性。大学的课内内容比起之前来说显著困难,这就导致很多之前由工作量 (刷 题) 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再通过工作量解决,也就逼迫大家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 注重技巧的另一个结果是,有的人并不用付出太多时间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有的 人则花了大量时间仍然无效,加重了心理上的落差。 3. 非强制性。由于课内限制的减少,大学的很多学习过程不再被强制,这就对个人的 自律和规划能力有了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初高中时习惯了强制下学习的同学,到了 大学可能会更加不适应自己规划的学习模式。当然,强制性的减少也导致了更难以 在各种娱乐与学习间平衡时间。 出于这些差异,大学竞争不能与之前的竞争作同类讨论,更不能简单判断竞争是否 构成内卷。采访中大部分人都认同,高中时为了高考而进行大量重复的做题并没有实质 性提升水平,因此属于内卷的范畴,但对于大学时何种行为才算内卷,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观点。 1.2 努力的困惑 另一个时常被讨论的话题则是“努力”与“卷”的界限。这个话题又直接关系到“内 卷”一词语义的泛化。 当我刚进入科大时,群里流传得是“科气凝聚”与“科气退散”两张表情包。“科气” 这个词在当时表示过度重视成绩又压抑的环境引起的一系列怪象,比如在群里重复没有
13内卷是个伪命题? 什么意义的吹捧发言,或是聊天中三句不离学习与GPA。后来,我渐渐在和大家的聊天 中了解到了内卷一词,也渐渐开始用内卷来形容引起 一切不悦的罪魁祸首。可是,随 若时间的发展,“卷”的形容范围变得越来越广。 根据实际体验,这样的范围扩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善意的泛化,来源于是朋 友之间调侃,在对方认真学习时戏称一句“卷王”:另一方面则是恶意的泛化,通过给人 贴上卷王的标签以攻击别人。但当这样善意与恶意一同作用,称呼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时,越来越多本来并不属于内卷语境的人被贴上了卷的标签。这带来了普通努力者的困 惑 一“我怎么就成卷王了”,也让“内卷”中的贬义渐渐消解了。 虽然在下一章中才会可论内卷的具体内函,有一点是确定的:作为一个贬义词,这 个词语绝对不应该加于普通努力者的身上。当然,词语在生活中表示含义的逐渐发展是 十分正常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指责不出于恶意使用“内卷 的人。只不过,在使用时确实应该思考,所想表达的究章有名少的贬义成分。同样,当 接收到别人的“内卷”评价时,也不用急着怀疑自己,而可以先想想,这样的形容当中 有多少是针对内卷的本义,有多少是泛化的结果。 1.3内卷是个伪命题? 最后,则是关乎这篇调查报告存在意义的讨论一内卷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梁永安老师制作的一期视频中,直指“内卷”并不客观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 态。然而,这个观点我并不认同。心理状态确实是内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消 解内卷的客观存在性。在报告第三章中将会讨论内卷的成因,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现实 性的原因。简单来说,内卷形成的最本质原因就是资源与获取资源的路径有限时,随着 竞争逐新饱和,对等量的回报,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付出。梁老师认为,寻求新的资源 与获得路径才是最本质的解决方式,否则就不应责怪内卷的环境。这个说法忽略了每个 环境中存在的大多数普通人。普通人难以发现新的资源与路径,即使发现了可能,也承 担不起贸然尝试的失败代价,因此只能在当前环境中付出更多,也就不得不陷入无止境 的内卷当中。 另一个有趣的讨论则是来自国际华语辩论赛官方所制作的一期节目?里,两位辩手关 于躺平与内卷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1.做事是否应该兴趣驱动?躺平方认为觉得好玩就应该继续做下去,而内卷方则认为 兴趣容易被磨灭,并不能保持长久可靠。在这一点上,关于今天讨论的话题,就采 访到的同学的体验而言,内卷方的结论更加适用。不少同学直言,无论自己之前对 专业有怎样的热情,只要和考试、GPA挂钩,这份热情往往会带上焦虑与纠结的成 分,尤其是当考试的反馈并不好时,会让人更加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 但是,躺平方的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连兴趣都没有,想找到一个能保持长久 可靠的理由只会更加困难。 2.关于躺平与内卷的内在逻辑,躺平方认为对现有竞争规则的天然性不满引发了对 ,内卷是个伪命趣!我们该如何走出亲手制造的内卷陷阱?【复旦梁永安】-https:/b23.tv8yb2 2只想鳍平不内卷,是我错了吗?1差不多得了3胡渐彪x周玄
1.3 内卷是个伪命题? 5 什么意义的吹捧发言,或是聊天中三句不离学习与 GPA。后来,我渐渐在和大家的聊天 中了解到了内卷一词,也渐渐开始用内卷来形容引起这一切不悦的罪魁祸首。可是,随 着时间的发展,“卷”的形容范围变得越来越广。 根据实际体验,这样的范围扩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善意的泛化,来源于是朋 友之间调侃,在对方认真学习时戏称一句“卷王”;另一方面则是恶意的泛化,通过给人 贴上卷王的标签以攻击别人。但当这样善意与恶意一同作用,称呼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时,越来越多本来并不属于内卷语境的人被贴上了卷的标签。这带来了普通努力者的困 惑——“我怎么就成卷王了”,也让“内卷”中的贬义渐渐消解了。 虽然在下一章中才会讨论内卷的具体内涵,有一点是确定的:作为一个贬义词,这 个词语绝对不应该加于普通努力者的身上。当然,词语在生活中表示含义的逐渐发展是 十分正常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指责不出于恶意使用“内卷” 的人。只不过,在使用时确实应该思考,所想表达的究竟有多少的贬义成分。同样,当 接收到别人的“内卷”评价时,也不用急着怀疑自己,而可以先想想,这样的形容当中 有多少是针对内卷的本义,有多少是泛化的结果。 1.3 内卷是个伪命题? 最后,则是关乎这篇调查报告存在意义的讨论——内卷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梁永安老师制作的一期视频1中,直指“内卷”并不客观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 态。然而,这个观点我并不认同。心理状态确实是内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消 解内卷的客观存在性。在报告第三章中将会讨论内卷的成因,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现实 性的原因。简单来说,内卷形成的最本质原因就是资源与获取资源的路径有限时,随着 竞争逐渐饱和,对等量的回报,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付出。梁老师认为,寻求新的资源 与获得路径才是最本质的解决方式,否则就不应责怪内卷的环境。这个说法忽略了每个 环境中存在的大多数普通人。普通人难以发现新的资源与路径,即使发现了可能,也承 担不起贸然尝试的失败代价,因此只能在当前环境中付出更多,也就不得不陷入无止境 的内卷当中。 另一个有趣的讨论则是来自国际华语辩论赛官方所制作的一期节目2里,两位辩手关 于躺平与内卷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1. 做事是否应该兴趣驱动?躺平方认为觉得好玩就应该继续做下去,而内卷方则认为 兴趣容易被磨灭,并不能保持长久可靠。在这一点上,关于今天讨论的话题,就采 访到的同学的体验而言,内卷方的结论更加适用。不少同学直言,无论自己之前对 专业有怎样的热情,只要和考试、GPA 挂钩,这份热情往往会带上焦虑与纠结的成 分,尤其是当考试的反馈并不好时,会让人更加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 但是,躺平方的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连兴趣都没有,想找到一个能保持长久 可靠的理由只会更加困难。 2. 关于躺平与内卷的内在逻辑,躺平方认为对现有竞争规则的天然性不满引发了对 1内卷是个伪命题!我们该如何走出亲手制造的内卷陷阱?【复旦梁永安】- https://b23.tv/8ybl92k 2只想躺平不内卷,是我错了吗?丨差不多得了 03 胡渐彪 x 周玄毅 - https://b23.tv/kxRj4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