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
何其芳
知识目标 诗中的“我”是谁? 我为谁歌唱? 我为什么要歌唱? 能力目标 能够入情朗读课文。 能够入情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乐观、向上的激情,对自己 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信心
知识 目标 能力目标 诗中的“我”是谁? 我为谁歌唱? 我为什么要歌唱? 培养乐观、向上的激情,对自己、 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信心。 能够入情朗读课文。 能够入情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简介作者 何其芳 (1912-1977),现代散文家、 文 艺评论家。四川万县 北京大学毕业。 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同年加入 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1944-1947 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 下进行工作。 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 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国 界联合会委员 中国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究所所长等职 当选为第 、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 届全人大代表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 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 文论文集 现实主义 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 的春天》等 XINHUA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简介作者 何其芳 (1912—197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 艺评论家。 四川万县人。北京大学毕业。 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1944─1947 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 下进行工作。 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 《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中国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究所所长等职。 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 届全人 大代表。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 《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 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 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 的春天》等。 19 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 压抑、室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 「3安。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迎异 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 PE 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视察着, 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 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 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 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 的诗句。 景 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 的代表作
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 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 安。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迎异 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 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视察着, 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 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 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 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 的诗句。 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 的代表作。 写 作 背 景
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用心感受诗歌的 节奏美语言美,韵律美
朗读诗歌,用心感受诗歌的 节奏美、语言美、韵律美。 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