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QU-QR-JW-033 (AO)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学】 (Transportation】 、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60176】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性质:【系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商学院物流系 使用教材: 教材【交通运输学(第二版),胡思继、绍春福,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参考书目【交通运输工程学,沈志云,邓学军,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交通运输学,黄世玲,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Traffic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Roess, Roger, P. Prassas, Elena S, McShane, William R, Pearson, 2019 课程网站网址:无 先修课程:【物流学2060422(3):城市物流2060514(2):高等数学(1)2100012(5) 高等数学(2)2100014(4)】 课程简介 同学们好! 本门课程是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实践和交通科技发展的现状的一门物 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结合我国国情,对交通运输多项新的实用技术和理论作了详细 的阐述,比如水路运输的港口装卸工艺、光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光船租赁、邮轮运行组织和 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高速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列 且织和动车组运用工作组织:公 路运输的甩挂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和长途旅客接驳运输:城市交通的快速公交:邮政和邮件运输网 功能、常用网络优化方法和扁平件分拣系统等等 我的教学理念是“寓教于乐”,因此,这门课程将会通过一系列案例的互动讨论及几个简单 的游戏来帮助我们分析及对比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优缺点。本课程作为系级必修课,主要侧重于 同学们的过程学习,所以这门课将以先课堂讲授后作业(每个章节都有课后复习作业)的方式展 开。希望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与运输学相关的概念并运用在今后的毕业 论文、社会实习、乃至将来的工作中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学】 【Transportation】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60176】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性质:【系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商学院物流系 使用教材: 教材【交通运输学(第二版),胡思继、绍春福,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 年】 参考书目【交通运输工程学, 沈志云,邓学军,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 交通运输学,黄世玲,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8 年 Traffic Engineering , Fifth Edition, Roess,Roger,P., Prassas, Elena S., McShane, William R., Pearson,2019 】 课程网站网址:无 先修课程:【物流学 2060422(3);城市物流 2060514(2);高等数学(1)2100012(5) 高等数学(2)2100014(4)】 二、课程简介 同学们好! 本门课程是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实践和交通科技发展的现状的一门物 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结合我国国情,对交通运输多项新的实用技术和理论作了详细 的阐述, 比如水路运输的港口装卸工艺、光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光船租赁、邮轮运行组织和 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高速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列车运行组织和动车组运用工作组织; 公 路运输的甩挂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和长途旅客接驳运输;城市交通的快速公交;邮政和邮件运输网 功能、常用网络优化方法和扁平件分拣系统等等。 我的教学理念是“寓教于乐”,因此,这门课程将会通过一系列案例的互动讨论及几个简单 的游戏来帮助我们分析及对比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优缺点。本课程作为系级必修课,主要侧重于 同学们的过程学习,所以这门课将以先课堂讲授后作业(每个章节都有课后复习作业)的方式展 开。希望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与运输学相关的概念并运用在今后的毕业 论文、社会实习、乃至将来的工作中。 SJQU-QR-JW-033(A0)
选课建议 该课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基础、具备物流学等专 业基础知识。在具有一定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运输模式、运输技术、运输规划问题有 定认识和了解,进行该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开始运输学问题的研究与学习。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 专业毕业要求 关联 011能领会他人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有效沟通 Lω2l学生能根据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并能够搜集获取资源,实现学习目标。 L081物流运输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 L032物流仓储与配送的运营管理能力 L03物流作业实操能力 L034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 L035物流优化技术与定量分析能力 036基本经济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活动的作业管理和决策能力 L04l遵守纪律、守信守则:具有耐挫折、抗压力的能力 L051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从多个维度思 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L061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L07l愿意服务他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人热忱,富于爱心,懂得感恩 L081具有基本的英语表达沟通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国际竞争与合作的 意识 备注:LO= learning outcomes(学习成果) 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必填项)(预期学习成果要可测量/能够证 明 序课程预期课程目标 号学习成果(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教与学方式 评价方式 倾听团队成员意见,尊重理论讲解/小组讨论/课|口头阐述/小 LOllI 他人观点,善于分析客户 后作业 组报告 需求 2L0212 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口头阐述/作 讨论、实践、质疑、创造 业报告/期 等方法,实施学习计划 末考试 达到学习目标 3|L0311 理解物流运输方式、运输|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口头阐述/期 工具及作业流程的协调管 后作业 末考试 4「u0712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比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口头阐述期
三、选课建议 该课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基础、具备物流学等专 业基础知识。在具有一定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运输模式、运输技术、运输规划问题有一 定认识和了解,进行该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储备,开始运输学问题的研究与学习。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 备注:LO=learning outcomes(学习成果) 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必填项)(预期学习成果要可测量/能够证 明) 专业毕业要求 关联 LO11 能领会他人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有效沟通。 LO21 学生能根据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并能够搜集获取资源,实现学习目标。 LO31 物流运输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 LO32 物流仓储与配送的运营管理能力 LO33 物流作业实操能力 LO34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 LO35 物流优化技术与定量分析能力 LO36 基本经济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活动的作业管理和决策能力 LO41 遵守纪律、守信守则;具有耐挫折、抗压力的能力 LO51 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从多个维度思 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 LO61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LO71 愿意服务他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人热忱,富于爱心,懂得感恩 LO81 具有基本的英语表达沟通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国际竞争与合作的 意识 序 号 课程预期 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 教与学方式 评价方式 1 LO111 倾听团队成员意见,尊重 他人观点,善于分析客户 需求 理论讲解/小组讨论/课 后作业 口头阐述/小 组报告 2 LO212 通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 讨论、实践、质疑、创造 等方法,实施学习计划, 达到学习目标 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口头阐述/作 业 报 告 / 期 末考试 3 LO311 理解物流运输方式、运输 工具及作业流程的协调管 理 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 后作业 口头阐述/期 末考试 4 LO712 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比如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 口头阐述/期
互联网+,一带一路等 后作业 末考试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 理论课时2实践课时0 1.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1.2交通运输发展史 1.3交通运输的意义 知识要求 ①知道运输的四要素及运输、交通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运输与交通两个概念的区别及关系 ③知道交通运输、综合运输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④分析交通运输发展史和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能力要求 ①能够对交通运输活动及交通运输行业有清晰的认识 ②能够自主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并表达沟通 情感要求 ①乐于参加案例的讨论,并养成多个维度来分析问题的技能 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团结互助,成为小组讨论的积极成员 ③在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交通运输活动的价值,能够 对我国运输业,尤其高铁在发展进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和科技自信,并提 升专业自豪感教学 难点:掌握运输和交通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第二章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理论课时2实践课时0 2.1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2.2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2.3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运营特征 知识要求: ①理解按不同特征划分的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②知道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③分析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运营特征 能力要求: ①结合教材和PPT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分析 ②通过引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营运特征 情感要求: ①乐于参加案例的讨论,并养成多个维度来分析问题的技能 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团结互助,成为小组讨论的积极成员 ③感受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巨大成就、体会交通运输对于社会活动的价值 ④认同生活及工作中“整体观”及“系统观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 理论课时 2 实践课时 0 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1.2 交通运输发展史 1.3 交通运输的意义 知识要求: ① 知道运输的四要素及运输、交通的基本概念 ② 理解运输与交通两个概念的区别及关系 ③ 知道交通运输、综合运输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④ 分析交通运输发展史和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能力要求: ① 能够对交通运输活动及交通运输行业有清晰的认识 ② 能够自主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并表达沟通 情感要求: ① 乐于参加案例的讨论, 并养成多个维度来分析问题的技能 ②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结互助, 成为小组讨论的积极成员 ③ 在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交通运输活动的价值,能够 对我国运输业,尤其高铁在发展进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和科技自信,并提 升专业自豪感教学 难点:掌握运输和交通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理论课时 2 实践课时 0 2.1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2.2 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2.3 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运营特征 知识要求: ① 理解按不同特征划分的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② 知道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 ③ 分析 5 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运营特征 能力要求: ① 结合教材和 PPT 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分析 ② 通过引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营运特征 情感要求: ① 乐于参加案例的讨论,并养成多个维度来分析问题的技能 ②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团结互助,成为小组讨论的积极成员 ③ 感受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巨大成就、体会交通运输对于社会活动的价值 ④ 认同生活及工作中“整体观”及“系统观” 互联网+,一带一路等 后作业 末考试
教学难点:掌握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营运特征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3实践课时1 3.Ⅰ船舶与水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3.2船舶运行组织 3.3港口装卸组织 3.4船舶运营指标 3.5港口营运指标 3.6航道与港口通过能力 知识要求 ①知道水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船舶的种类和特点、船舶的设备和装置以及港口及路上 ②理解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③理解班轮运输、不定期船运输、轮驳船队运输、邮轮运行组织的特点 ④分析港口装卸组织的基本原则、装卸工艺、作业计划的分类和基本内容、以及调度方法 与过程控制原理 ⑤知道船舶营运指标:船舶运输量、船舶生产能力、船舶使用效率、船舶生产效率 ⑥知道港口营运指标:港口作业评价指标、车及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港口生产设备运用 指标 ⑦理解港口通过能力的基本概念、能力的确定和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能力要求 ①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水路运输方式 ②会综合计算水路运输的各项指标及评价港口营运的能力 情感要求:认同复杂决策中的“抓住重点”与“权衡”,体验科学决策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掌握水路运输方式的各项指标的意义和航道与港口通过能力的计算 第四章铁路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3实践课时1 1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 4.2铁路运输业务 4.3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4.4铁路运输列车编组计划 4.5铁路列车运行图 4.6铁路运输能力 4.7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组织 知识要求 ①知道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车站、路线与信号、机车和车辆以及行车制度和列车自 动控制系统 知道铁路客运和货运业务 ③知道铁路货车和客车车辆运用指标 ④分析铁路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⑤知道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概念、要素和编制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 5 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营运特征 第三章 水路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 3 实践课时 1 3.1 船舶与水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3.2 船舶运行组织 3.3 港口装卸组织 3.4 船舶运营指标 3.5 港口营运指标 3.6 航道与港口通过能力 知识要求: ① 知道水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船舶的种类和特点、船舶的设备和装置以及港口及路上 设施 ② 理解船舶运行组织的基本要求 ③ 理解班轮运输、不定期船运输、轮驳船队运输、邮轮运行组织的特点 ④ 分析港口装卸组织的基本原则、装卸工艺、作业计划的分类和基本内容、以及调度方法 与过程控制原理 ⑤ 知道船舶营运指标:船舶运输量、船舶生产能力、船舶使用效率、船舶生产效率 ⑥ 知道港口营运指标:港口作业评价指标、车及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港口生产设备运用 指标 ⑦ 理解港口通过能力的基本概念、能力的确定和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能力要求: ① 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水路运输方式 ② 会综合计算水路运输的各项指标及评价港口营运的能力 情感要求:认同复杂决策中的“抓住重点”与“权衡”,体验科学决策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掌握水路运输方式的各项指标的意义和航道与港口通过能力的计算 第四章 铁路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 3 实践课时 1 4.1 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 4.2 铁路运输业务 4.3 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4.4 铁路运输列车编组计划 4.5 铁路列车运行图 4.6 铁路运输能力 4.7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组织 知识要求: ① 知道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车站、路线与信号、机车和车辆以及行车制度和列车自 动控制系统 ② 知道铁路客运和货运业务 ③ 知道铁路货车和客车车辆运用指标 ④ 分析铁路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⑤ 知道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概念、要素和编制方法
⑥知道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 ⑦知道告诉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基础设施、列车运行组织以及动车组运用工作组织 能力要求:会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铁路货运和客运方案 情感要求:体会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辉煌历程 教学难点:掌握铁路运输方式的评价指标和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 第五章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3实践课时1 5.1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5.2公路通行能力 5.3公路运输业务 5.4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5.5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5.6拖挂运输组织 5.7长途汽车运输组织 知识要求: ①知道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公路、汽车、公路运输枢纽和公路运输站场 ②知道公路通行能力、公路交通流要素以及公路通行能力计算 ③分析公路客运和货物运输业务 ④运用车辆理智指标体系评价运输车辆利用程度 ⑤评价运输车辆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和汽车运输服务质量 ⑥分析货运车辆行驶路线类型和循环回路的确定 ⑦知道拖挂和甩挂运输组织、形式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⑧知道长途汽车普通货物运输行车组织、汽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称途汽车特种货物运输组 织以及长途汽车旅客运组织 ⑨理解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企业条件、运输路线、车辆要求、接驳点设置要求、接驳运输 车辆驾驶员要求、接驳运输流程等 能力要求: ①会评价公路运输方案的各项指标和质量 ②会综合评估车辆运用的指标 情感要求:理解公路运输系统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的通行能力计算及规划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第六章城市交通系统 理论课时3实践课时1 6.1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 6.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6.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6.4城市交通管理 6.5城市公共汽车运行组织 6.6智能交通系统 知识要求 ①理解国内外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
⑥ 知道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 ⑦ 知道告诉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基础设施、列车运行组织以及动车组运用工作组织 能力要求:会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铁路货运和客运方案 情感要求:体会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辉煌历程 教学难点:掌握铁路运输方式的评价指标和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 第五章 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 理论课时 3 实践课时 1 5.1 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5.2 公路通行能力 5.3 公路运输业务 5.4 车辆利用指标体系 5.5 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5.6 拖挂运输组织 5.7 长途汽车运输组织 知识要求: ① 知道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公路、汽车、公路运输枢纽和公路运输站场 ② 知道公路通行能力、公路交通流要素以及公路通行能力计算 ③ 分析公路客运和货物运输业务 ④ 运用车辆理智指标体系评价运输车辆利用程度 ⑤ 评价运输车辆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和汽车运输服务质量 ⑥ 分析货运车辆行驶路线类型和循环回路的确定 ⑦ 知道拖挂和甩挂运输组织、形式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⑧ 知道长途汽车普通货物运输行车组织、汽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称途汽车特种货物运输组 织以及长途汽车旅客运组织 ⑨ 理解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企业条件、运输路线、车辆要求、接驳点设置要求、接驳运输 车辆驾驶员要求、接驳运输流程等 能力要求: ① 会评价公路运输方案的各项指标和质量 ② 会综合评估车辆运用的指标 情感要求:理解公路运输系统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公路及汽车运输系统的通行能力计算及规划货运车辆行驶路线 第六章 城市交通系统 理论课时 3 实践课时 1 6.1 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 6.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6.3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6.4 城市交通管理 6.5 城市公共汽车运行组织 6.6 智能交通系统 知识要求: ① 理解国内外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