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 《大学》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 《易经》“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就好比数学中求极 限一样,只能逼近,不可尽得 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 9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的行
11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二 《大学》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 。 《易经》“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就好比数学中求极 限一样 ,只能逼近,不可尽得。 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 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12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三 得位(中道,过犹不及) 《易经》:“明象位,立德业”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 物理学中有学多定理、定律,这些定理定律都是对 物理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的投影,在一定条件下是正A 确的,超出了范围就是错误的,如何正确使用这些 定理定律,中国人讲就叫“得位”,即处在其应处 得位置,就是用得不偏不倚,则刚刚好,则才合乎 9理、合乎道 的行放
12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三 得位(中道,过犹不及) 《易经》:“明象位,立德业” 。 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 物理学中有学多定理、定律,这些定理定律都是对 物理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的投影,在一定条件下是正 确的,超出了范围就是错误的,如何正确使用这些 定理定律,中国人讲就叫“得位”,即处在其应处 得位置,就是用得不偏不倚,则刚刚好,则才合乎 理、合乎道
13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四 归纳、推理 孔子:“君子不器”。《易经》:“形而上之 谓道,形而下之谓器”。 道的象,道是器的体,器我们容易认知,而道就 没那么简单了,只有从形而下走到形而上才可 -下的器,而应通过思考、推理由形而下的器而达 到形而上的道的境界。 9细推物理:细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惯性,常常是 “细”而未“推”。 的行放
13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四 归纳、推理 孔子:“君子不器” 。《易经》:“形而上之 谓道,形而下之谓器”。 器与道是事物相对立的两端,一体的两面,器是 道的象,道是器的体,器我们容易认知,而道就 没那么简单了,只有从形而下走到形而上才可一 见端倪,所以孔子告诫它的学生不要局限于形而 下的器,而应通过思考、推理由形而下的器而达 到形而上的道的境界。 细推物理 :细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惯性,常常是 “细”而未“推
14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五 習(实践) “学而时习之 习字的繁体字“習”,从羽,与鸟飞有关 ,本义为小鸟反复地试飞,引申为反覆练 习、钻研。 6时习和不器得统一:时习代表了孔子的 ,9数直息想:不需代表了子的精炎 习一>思一>不器。 的行放
14 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思想之五 習 (实践) “学而时习之” 习字的繁体字“習”,从羽,与鸟飞有关 ,本义为小鸟反复地试飞,引申为反覆练 习、钻研。 时习和不器 得统一:时习代表了孔子的 普及教育的思想;不器代表了孔子的精英 教育的思想 。 习->思->不器
15 比较 辩证唯物主义 《易经》错综复杂 形而上学 荀子:天行有常 格物一>致知 先验论(经验论细推 习一思→>不器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天时、地理、人和—时间、物理(质能)、 6”人(主体)
15 比较 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先验论(经验论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天时、地理、人和——时间、物理(质能)、 人(主体) 《易经》错综复杂 荀子:天行有常 格物->致知 细推 习->思->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