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成熟期(收获后)单株性状的分析方法。 (二)了解根据小麦收获后的考察结果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不同处理(或不同品种)的小麦成熟单株:钢卷尺、1%天平、台秤、计算器。 三、内容和方法 小麦植株各部分的性状及所占比例,直接影响小麦的单株生产力,进而影响群体生产力或产量, 而植株各部位性状因品种、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的不同而有变化。调查单株性状是进行科学实验、 评定品种及分析环境和栽培技术合理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考种时先将收获的样本按单株成穗分类,然后按比例选取50100株,组成考种用的样本。要注 意植株的完整性。本实验用2-3个处理的单株,每个处理选20株进行考种,3人一组,分析1个处 理,做完后相邻2组交换资料,并计算产量。考查项目如下: (一)株高:从分藥节至最高的穗(一般为主茎穗)穗顶(不带芒)的长度(©m)。 (二)节间长度和粗度:一般测量主茎各节间,但也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测定有关分菜的各个 节间。一般自上而下逐个测量各节间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节间粗度用卡尺量节间的中间, 以毫米为单位。本次实验只测量基部第1、2节间的粗度。 (三)单株有效穗数:全株能结实的穗数。穗子上只要有1个小花结实就算有效穗。 (四)穗长:分别测量每个穗子的长度,自穗基部量至穗顶(不带芒)。以厘米为单位。 (五)每德总小穗数:每穗上所有的小穗。 (六)每穗不孕小穗数:每穗上整个小穗各小花均不结实的小穗的数目。不孕小穗一般在穗的 顶部和基部。 (七)结实小穗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小穗数,一个小穗内有1粒种子,即为结实小穗。一般 用每穗总小穗数与不孕小穗数的差计算。 (八)每德粒数(简称粒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粒数。 (九)穗粒重:将考种的麦穗混合脱粒,风干后称重,除以总麦德数,即为穗粒重。以克为单 位。(有时可用穗粒数乘粒重计算)。 (十)千粒重:从考种的样本籽粒中,随机数2组各500粒分别称重,以克为单位。如2组重 量之差不超过2组平均重量的3%,则将2组重量相加即为千粒重。如2组重量之差超过2组平均重 量的3%,应再数第3份,取3组中重量相近的2组相加即为千粒重。 (十一)谷杆比:样本的茎杆(包括麦糠、穗轴)与籽粒的重量之比。以籽粒为分母1,以X: 1表示
15 实验四 小麦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成熟期(收获后)单株性状的分析方法。 (二)了解根据小麦收获后的考察结果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不同处理(或不同品种)的小麦成熟单株;钢卷尺、1%天平、台秤、计算器。 三、内容和方法 小麦植株各部分的性状及所占比例,直接影响小麦的单株生产力,进而影响群体生产力或产量, 而植株各部位性状因品种、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的不同而有变化。调查单株性状是进行科学实验、 评定品种及分析环境和栽培技术合理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考种时先将收获的样本按单株成穗分类,然后按比例选取 50~100 株,组成考种用的样本。要注 意植株的完整性。本实验用 2~3 个处理的单株,每个处理选 20 株进行考种,3 人一组,分析 1 个处 理,做完后相邻 2 组交换资料,并计算产量。考查项目如下: (一)株高:从分蘖节至最高的穗(一般为主茎穗)穗顶(不带芒)的长度(cm)。 (二)节间长度和粗度:一般测量主茎各节间,但也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测定有关分蘖的各个 节间。一般自上而下逐个测量各节间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节间粗度用卡尺量节间的中间, 以毫米为单位。本次实验只测量基部第 1、2 节间的粗度。 (三)单株有效穗数:全株能结实的穗数。穗子上只要有 1 个小花结实就算有效穗。 (四)穗长:分别测量每个穗子的长度,自穗基部量至穗顶(不带芒)。以厘米为单位。 (五)每穗总小穗数:每穗上所有的小穗。 (六)每穗不孕小穗数:每穗上整个小穗各小花均不结实的小穗的数目。不孕小穗一般在穗的 顶部和基部。 (七)结实小穗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小穗数,一个小穗内有 1 粒种子,即为结实小穗。一般 用每穗总小穗数与不孕小穗数的差计算。 (八)每穗粒数(简称穗粒数):每个穗子上的结实粒数。 (九)穗粒重:将考种的麦穗混合脱粒,风干后称重,除以总麦穗数,即为穗粒重。以克为单 位。(有时可用穗粒数乘粒重计算)。 (十)千粒重:从考种的样本籽粒中,随机数 2 组各 500 粒分别称重,以克为单位。如 2 组重 量之差不超过 2 组平均重量的 3%,则将 2 组重量相加即为千粒重。如 2 组重量之差超过 2 组平均重 量的 3%,应再数第 3 份,取 3 组中重量相近的 2 组相加即为千粒重。 (十一)谷杆比:样本的茎杆(包括麦糠、穗轴)与籽粒的重量之比。以籽粒为分母 1,以 X: 1 表示
(十二)经济系数:籽粒重量占该样本全部重量(不带根)的百分数。 (十三)理论产量:按调查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g/m)=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g 1000 每平方米穗数可以在田间定点计数,也可以通过早期调查的基本苗数与单株穗数的乘积计算。 但一般以田间计数为准。由于产量一般以公顷(2)为单位,所以要将每平方米的理论产量乘以 10000,即可得到每公顷的理论产量(kghm2)。 (十四)实际产量:实际收获的产量。试验田应分别单打单收,得出实际产量。如因劳力紧张 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单收单打时,可采取收割小区推算产量的方法。方法如下:在成熟时,在试验 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区35区,小区面积46m2。脱粒晒干后,称重推算出每平方米或每公顷产 量。 四、作业报告 (一)将所调查的小麦单株性状填入表4一1内。 (二)根据单株考察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结果,以基本苗225万/hm2计算,求出每公顷的理论 产量。 6
16 (十二)经济系数:籽粒重量占该样本全部重量(不带根)的百分数。 (十三)理论产量:按调查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每平方米穗数可以在田间定点计数,也可以通过早期调查的基本苗数与单株穗数的乘积计算。 但一般以田间计数为准。由于产量一般以公顷(hm2)为单位,所以要将每平方米的理论产量乘以 10000,即可得到每公顷的理论产量(kg/hm2)。 (十四)实际产量:实际收获的产量。试验田应分别单打单收,得出实际产量。如因劳力紧张 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单收单打时,可采取收割小区推算产量的方法。方法如下:在成熟时,在试验 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区 3~5 区,小区面积 4~6 m2。脱粒晒干后,称重推算出每平方米或每公顷产 量。 四、作业报告 (一)将所调查的小麦单株性状填入表 4—1 内。 (二)根据单株考察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结果,以基本苗 225 万/hm2 计算,求出每公顷的理论 产量。 1000 g kg / m 2 每平方米穗数 每穗粒数 千粒重( ) 理论产量( ) =
表4一1小麦成熟期单株性状调查表 345612 长短 123:
17 表 4—1 小麦成熟期单株性状调查表 地点 品种 株号 单株 穗数 株高 (cm) 节间长度(由上至下) (cm) 节间粗度 (mm) 穗长 (cm) 每穗 小穗数 不孕 小穗数 结实 小穗数 穗粒数 芒的 有无 长短 穗粒重 (g) 千粒重 (g) 谷杆比 备注 1 2 3 4 5 6 1 2 1 2 3 · · ·
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一)学习玉米穗分化的研究方法。 (二)掌握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及各时期形态特征。 (三)了解玉米穗分化时期与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分期播种的玉米穗期植株、液浸雄穗花序、带苞叶的有稃果穗。 (二)用具:雌雄花序和小穗小花构造挂图、解剖镜、瓷盆、解剖器、单面刀片、吸水纸。 (三)药品:FAA固定液[按罗林氏(Rawlins)配方] 50%乙醇 100ml 甲醛 6.5ml 冰醋酸 2.5ml 三、内容和方法 玉米(Zea mays L.)穗分化的研究是玉米生产中田间生物学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 根据穗的发育形态,进一步制定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达到穗大、粒多和高产的目的。 (一)观察时间 品种类型(早、中、晚熟)或播种期(春、夏)不同,玉米穗分化的开始日期也不一致。春播 玉米一般于出苗后18~20天,夏播在出苗后5~8天开始观察,于抽雄穗和抽花丝期结束。一般每3 天观察一次。 (二)取样 玉米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植株间差异很大。因此,在观察前应对幼苗分期进行叶位标记,取 样时应选取标记样本中代表性植株作为观察样本。一般每次取典型植株35株即可。 (三)观察方法 1.雌雄花序形态观察 (1)雄花序:为圆锥花序。取液浸雄穗花序,识别主轴、分枝、分枝数目及有柄、无柄的成对 小穗。用拨针拨开一个小穗,识别颖片及其包含的2朵雄小花,观察每朵花的外程、内程和雄蕊等。 玉米雄小穗的构造如图5一1。 (2)雌花序:为肉穗花序。取有稃雌穗,识别苞叶、穗柄及密集的穗轴节,计数穗柄节数及苞 叶数。每个穗轴节上着生两个无柄小穗,剥其小穗识别颖片、上位花(结实)的内、外程及下位花 (退化)残留的膜质内、外程。上位结实小花有1个雌蕊及3个退化的雄蕊,雌蕊又由子房、花柱、 柱头组成。退化的下位花雌、雄蕊均已退化。玉米雌小穗构造如图5一2。 2.植株外部性状的观察 18
18 实验五 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一)学习玉米穗分化的研究方法。 (二)掌握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及各时期形态特征。 (三)了解玉米穗分化时期与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分期播种的玉米穗期植株、液浸雄穗花序、带苞叶的有稃果穗。 (二)用具:雌雄花序和小穗小花构造挂图、解剖镜、瓷盆、解剖器、单面刀片、吸水纸。 (三)药品:FAA 固定液 [ 按罗林氏(Rawlins)配方 ] 50%乙醇 100 ml 甲醛 6.5 ml 冰醋酸 2.5 ml 三、内容和方法 玉米(Zea mays L.)穗分化的研究是玉米生产中田间生物学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 根据穗的发育形态,进一步制定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达到穗大、粒多和高产的目的。 (一)观察时间 品种类型(早、中、晚熟)或播种期(春、夏)不同,玉米穗分化的开始日期也不一致。春播 玉米一般于出苗后 18~20 天,夏播在出苗后 5~8 天开始观察,于抽雄穗和抽花丝期结束。一般每 3 天观察一次。 (二)取样 玉米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植株间差异很大。因此,在观察前应对幼苗分期进行叶位标记,取 样时应选取标记样本中代表性植株作为观察样本。一般每次取典型植株 3~5 株即可。 (三)观察方法 1.雌雄花序形态观察 (1)雄花序:为圆锥花序。取液浸雄穗花序,识别主轴、分枝、分枝数目及有柄、无柄的成对 小穗。用拨针拨开一个小穗,识别颖片及其包含的 2 朵雄小花,观察每朵花的外稃、内稃和雄蕊等。 玉米雄小穗的构造如图 5—1。 (2)雌花序:为肉穗花序。取有稃雌穗,识别苞叶、穗柄及密集的穗轴节,计数穗柄节数及苞 叶数。每个穗轴节上着生两个无柄小穗,剥其小穗识别颖片、上位花(结实)的内、外稃及下位花 (退化)残留的膜质内、外稃。上位结实小花有 1 个雌蕊及 3 个退化的雄蕊,雌蕊又由子房、花柱、 柱头组成。退化的下位花雌、雄蕊均已退化。玉米雌小穗构造如图 5—2。 2.植株外部性状的观察
取不同播期的植株,观察记载株高、可见 叶数、展开叶数、见展叶差、最上展开叶的长 度和宽度、根层数(气生根、地下根)、每层 根条数等。 3.穗分化时期的观察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其雄穗位 于茎的顶端,为心叶所包藏。雕穗位于叶腋中, 全株除上部46节外,每节均生1个腋芽。通 常地下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葵:近地表节 上腋芽形成混合花序:位置稍高的敲芽多分化 至雌穗小穗分化期前后停止发有:再往上部的 1a第一小花外程1b.第朵小花内程1e第一 腋芽,虽然可以分化到较晚的时期,但多不能 小花雄莞2.第二朵小花3.第一颖片4.第二颜片 授粉结实:一般只有最上部1~2个腋芽发有成 3 2 果穗。故在观察时,雌穗以最上部节位腋芽分 化为准。 在观察记载外部形态后,逐叶剥去其叶片 和叶鞘,其项端为雄毯。在各茎节上有苞叶包 被的腋芽,用刀片贴近茎部把腋芽取下,在解 剖镜下剥去苞叶,即可观察到雌穗。由于个体 间差异,群体的穗分化期50%以上植株达到的 分化期为标准。对一个观察穗来说,以穗的中 下部开始进入某分化时期为准,当雄穗进入四 结实花图 一2玉米雄小德花 分体期以后,又以主轴中上部进入某个分化时 花内程3.第一额片4.第二颗片 期为准。 在玉米穗分化的分期上,国内外学者分期标准不一 一般分为生长锥未伸长期、生长锥伸长期、 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现将穗分化各期分述如表5一1。各分化时期的主要形态 特征见放大照片挂图(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制作)。 四、作业报告 将观察结果填入表5一2
19 取不同播期的植株,观察记载株高、可见 叶数、展开叶数、见展叶差、最上展开叶的长 度和宽度、根层数(气生根、地下根)、每层 根条数等。 3.穗分化时期的观察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其雄穗位 于茎的顶端,为心叶所包藏。雌穗位于叶腋中, 全株除上部 4~6 节外,每节均生 1 个腋芽。通 常地下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糵;近地表节 上腋芽形成混合花序;位置稍高的腋芽多分化 至雌穗小穗分化期前后停止发育;再往上部的 腋芽,虽然可以分化到较晚的时期,但多不能 授粉结实;一般只有最上部 1~2 个腋芽发育成 果穗。故在观察时,雌穗以最上部节位腋芽分 化为准。 在观察记载外部形态后,逐叶剥去其叶片 和叶鞘,其顶端为雄穗。在各茎节上有苞叶包 被的腋芽,用刀片贴近茎部把腋芽取下,在解 剖镜下剥去苞叶,即可观察到雌穗。由于个体 间差异,群体的穗分化期 50%以上植株达到的 分化期为标准。对一个观察穗来说,以穗的中 下部开始进入某分化时期为准,当雄穗进入四 分体期以后,又以主轴中上部进入某个分化时 期为准。 在玉米穗分化的分期上,国内外学者分期标准不一。一般分为生长锥未伸长期、生长锥伸长期、 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现将穗分化各期分述如表 5—1。各分化时期的主要形态 特征见放大照片挂图(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制作)。 四、作业报告 将观察结果填入表 5—2。 图 5—1 玉米雄小穗花 1a.第一朵小花外稃 1b.第一朵小花内稃 1c.第一朵 小花雄蕊 2.第二朵小花 3.第一颖片 4.第二颖片 a 3 图 5—2 玉米雌小穗花 1a.结实花外稃 1b.结实花内稃 1c.子房 1d.柱头(花丝) 2a.退化花外稃 2b.退化 花内稃 3.第一颖片 4.第二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