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0 ●●● ●●●● 2.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 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例,“选修”联系是一个m:n联系,可以将它转换为 如下关系模式,其中学号与课程号为关系的组合码: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⒉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 本身的属性 ⚫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例,“选修”联系是一个m:n联系,可以将它转换为 如下关系模式,其中学号与课程号为关系的组合码: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 ●●●●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0 ●●● ●●●● 3.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 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1)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 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⒊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 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1)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 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 ●●●●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0 ●●● ●●●● 3.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 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2)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 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 采用这种方法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⒊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 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2) 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 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 ⚫ 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 采用这种方法
●●●●● ●●●●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0 ●●● ●●●● 例,“组成”联系为1:n联系 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式的两种方法: 1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组成(学号,班级号) 2)将其学生关系模式合并 学生(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所在系, 年级,班级号,平均成绩)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例,“组成”联系为1:n联系。 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式的两种方法: 1)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组成(学号,班级号) 2)将其学生关系模式合并: 学生(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所在系, 年级,班级号,平均成绩)
●●●●● ●●●●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0 ●●● ●●●● 4 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 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1)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 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候选码: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 的候选码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续) ⒋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 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1)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 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 关系的候选码: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 的候选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