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1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这期间它所推行的全球 战略是 A.两个半战争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遏制战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20世纪美国对外战略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50年代杜鲁门任总统期间 推行的是遏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战略"。5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对 朝战争正是`遏制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是60年代初肯尼迪任总统时推行的,B项是80年代里根任总统时推行 的,C项是70年代卡特任总统时推行的。90年代布什任总统时推行的是超越遏 制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推行的是"参与和扩张战略"。 1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谈 判。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起来,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11.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这期间它所推行的全球 战略是 A.两个半战争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遏制战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20 世纪美国对外战略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20 世纪 50 年代杜鲁门任总统期间 推行的是遏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战略”。50 年代初,美国发动的对 朝战争正是“遏制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选项 D 正确。 选项 A 是 60 年代初肯尼迪任总统时推行的,B 项是 80 年代里根任总统时推行 的,C 项是 70 年代卡特任总统时推行的。90 年代布什任总统时推行的是“超越遏 制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推行的是“参与和扩张战略”。 1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问题在北京举行谈 判。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 系的准则。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C项发生于1956年波匈事件后,D项发生在 80年代,均与题干中强调的"最初“不符。 1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主要世界经济组织的宗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以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因此 选项C正确。 选项A的主要宗旨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B 项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和金融合作,并为中央银行提供服务。D项的宗旨是担 保私营银行对各成员国或地区的长期贷款或对之直接贷款,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 和开发。 14.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覆盖现代 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 A.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B.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C.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 D.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答案】A
年 6 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 系的准则。因此选项 B 正确。 选项 A 发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C 项发生于 1956 年波匈事件后,D 项发生在 80 年代,均与题干中强调的“最初”不符。 1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主要世界经济组织的宗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以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因此 选项 C 正确。 选项 A 的主要宗旨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B 项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和金融合作,并为中央银行提供服务。D 项的宗旨是担 保私营银行对各成员国或地区的长期贷款或对之直接贷款,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 和开发。 14.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覆盖现代 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 A.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B.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C.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 D.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0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一项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可见B、C、D都不符合题意 选项A正确 15.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通过了旨在加强 美台军事关系,阻挠中国统一的 A.与台湾关系法 B.加强台湾安全法 C.共同防御条约 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0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0年中美关系上有两件大事,一是上半年美国众议院通过阻挠中国统一的台 湾安全法,一是下半年美国国会批准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法。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的;C项是1954年美国与台 湾当局签订的,中美建交后美国宣布废除:D项是克林顿政府1993年提出的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 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
【分析】本题考点:2000 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0 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一项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可见 B、C、D 都不符合题意, 选项 A 正确。 15.2000 年 2 月 1 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通过了旨在加强 美台军事关系,阻挠中国统一的 A.与台湾关系法 B.加强台湾安全法 C.共同防御条约 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0 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0 年中美关系上有两件大事,一是上半年美国众议院通过阻挠中国统一的台 湾安全法,一是下半年美国国会批准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法。因此选项 B 正确。 选项 A 是 1979 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的;C 项是 1954 年美国与台 湾当局签订的,中美建交后美国宣布废除;D 项是克林顿政府 1993 年提出的。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6.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 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中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加入WTO是在经 过艰难谈判之后最终达成的,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 的因素而获得发展;达成的"双赢"协议,说明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 展为条件;谈判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达成了统一,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由此推动事物发展。因此选项A、B、D、E正确 选项C认为矛盾一方的发展是以牺牲另一方为基础的,观点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 1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存在的范畴。 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包 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的主体是人口因素。最主要的是人们 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一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选项A、B、 D正确。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但是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关系就超出了社会存在的范畴,C项错误。E项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18.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中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加入 WTO 是在经 过艰难谈判之后最终达成的,这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 的因素而获得发展;达成的“双赢”协议,说明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 展为条件;谈判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达成了统一,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发展。因此选项 A、B、D、E 正确。 选项 C 认为矛盾一方的发展是以牺牲另一方为基础的,观点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 意。 1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存在的范畴。 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包 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的主体是人口因素。最主要的是人们 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选项 A、B、 D 正确。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但是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关系就超出了社会存在的范畴,C 项错误。E 项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18.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