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育种学 任课班级 植物保护04 任课教师 张薇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科系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育种学 任课班级 植物保护 04 任课教师 张 薇 石 河子 大 学农 学 院农 科 系
2006一2007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张薇职称副教授总学时54 使用教材《作物育种学总论》(21世纪课程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选育农作物优良品 课 程 种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 技能:了解作物育种的最新方法、技术和成就及作物良种 繁育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从事作物育种工作的能力。 目 的 章节 名称 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2 第二章 种质资源 2 第三章 育种目标 2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五章 杂交育种 6 第六章 回交育种 2 第七章 诱变有种 2 分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配 第九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6 第十章 抗病虫育种 第十一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有种 第十二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3 第十三章 育种试验技术与种子生产 4 实验一 棉花种和品种的鉴定与识别 实验二 玉米田间考种的方法 实验三 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定及识别 2 实验四 玉米类型及自交系的鉴定与识别 3 实验五 棉花的室内考种 3 1
1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 姓 名 张 薇 职 称 副 教 授 总 学 时 54 使 用 教 材 《 作 物 育 种 学 总 论 》( 21 世 纪 课 程 教 材 )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选育农作物优良品 种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 技能;了解作物育种的最新方法、技术和成就及作物良种 繁育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从事作物育种工作的能力。 学 时 分 配 章 节 名 称 学 时 绪 论 2 第 一 章 作 物 的 繁 殖 方 式 及 品 种 类 型 2 第 二 章 种 质 资 源 2 第 三 章 育 种 目 标 2 第 四 章 引 种 与 选 择 育 种 4 第 五 章 杂 交 育 种 6 第 六 章 回 交 育 种 2 第 七 章 诱 变 育 种 2 第 八 章 远 缘 杂 交 育 种 2 第 九 章 杂 种 优 势 的 利 用 6 第 十 章 抗 病 虫 育 种 4 第 十 一 章 细 胞 工 程 与 作 物 育 种 3 第 十 二 章 转 基 因 技 术 与 作 物 育 种 3 第 十 三 章 育 种 试 验 技 术 与 种 子 生 产 4 实 验 一 棉花种和品种的鉴定与识别 2 实 验 二 玉米田间考种的方法 2 实 验 三 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定及识别 2 实 验 四 玉米类型及自交系的鉴定与识别 2 实 验 五 棉花的室内考种 2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特点及在 教学 目的 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绪论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 教 二、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 三、作物品种的概念、特点及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五、作物育种学的成就与展望(自学) 对品种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对作 物有种和品种的接触,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作物育种的研究内容, 有种的手段和方法,理解品种的概念及特点,启发 教学重 点难 学生结合农业生产了解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和在 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何为品种?品种有哪些特点? 作业、 2.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思考题 (讨论 3. 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的关系?(课后作业) 题)、阅 读材料 记 月 日
2 教 学 目 的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特点及在 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教 学 内 容 绪 论 一、作物育种学的意义 二、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 三、作物品种的概念、特点及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五、作物育种学的成就与展望(自学)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对品种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对作 物育种和品种的接触,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作物育种的研究内容, 育 种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 理 解 品 种 的 概 念 及 特 点 , 启 发 学 生 结 合 农 业 生 产 了 解 优 良 品 种 应 具 备 的 条 件 和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作 用 。 作 业 、 思 考 题 ( 讨 论 题 )、阅 读 材 料 1.何为品种?品种有哪些特点? 2.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常 规 育 种 与 分 子 育 种 的 关 系 ? ( 课 后 作 业 ) 题 后 记 年 月 日
了解作物的不同繁殖方法及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的不同特点,自交 教学 目的 和异交的遗传效应:掌握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及育种特点。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 学 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作物的紧殖方式”为本节的难点,其中有性繁殖的两种特 殊方式一自交不亲和性和核雄性不有性及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 应涉及较多的遗传知识,同学们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须从遗传 学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分析比较力求分析透彻,并结合实际 教学重 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帮助同学们理解。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作 物品种的不同类型不论在品种群体还是在品种的选育上都具有不 同的特点,但作为品种又有其共同的特性即品种都必须具有特异 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本解的讲述就必须抓住共性,采用 对比的方法找出各类品种间的特点。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作业 2.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 (讨论 3.自交不亲和性及雄性不育性在作物育种中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中 题)、阅 由何特殊的用途? 读材料 后 年 月,日
3 教 学 目 的 了解作物的不同繁殖方法及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的不同特点,自 交 和 异 交 的 遗 传 效 应 ; 掌握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及育种特点。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作物的繁殖方式”为本节的难点,其中有性繁殖的两种特 殊方式----自交不亲和性和核雄性不育性及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 应涉及较多的遗传知识,同学们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须从遗传 学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分析比较力求分析透彻,并结合实际 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帮助同学们理解。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作 物品种的不同类型不论在品种群体还是在品种的选育上都具有不 同的特点,但作为品种又有其共同的特性即品种都必须具有特异 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本解的讲述就必须抓住共性,采用 对比的方法找出各类品种间的特点。 作 业 、 思 考 题 ( 讨 论 题 )、阅 读 材 料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3.自交不亲和性及雄性不育性在作物育种中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中 由何特殊的用途? 题 后 记 年 月 日
掌握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 教学 目的 用价值,了解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种质资源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学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自学)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 用价值“为本节的重点。利用世界地图找出了瓦维洛夫世界八大 教学重 点难 作物起源中心,了解了八大中心在世界上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的 点及教 起源中心。种子资源的类别采用对比法讲解,突出各类别的特点 学方法 及利用价值。 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某? 2.说出水稻、普通小麦、陆地棉、高梁、甜菜、大豆及马铃薯 作业 的起源中心。 思考题 (讨论 3.简述品种资源的工作方针及主要内容。 题)、阅 读材料 4.简述本地及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后记 年月
4 教 学 目 的 掌握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 用价值,了解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自学)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利 用价值“为本节的重点。利用世界地图找出了瓦维洛夫世界八大 作物起源中心,了解了八大中心在世界上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的 起源中心。种子资源的类别采用对比法讲解,突出各类别的特点 及利用价值。 作 业 、 思 考 题 ( 讨 论 题 )、阅 读 材 料 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某? 2.说出水稻、普通小麦、陆地棉、高粱、甜菜、大豆及马铃薯 的起源中心。 3.简述品种资源的工作方针及主要内容。 4.简述本地及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题 后 记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