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1)企业理论 (2)—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 (6)等成本线 ·(7)投入品组合选择 ·(8)规模收益 (9)技术进步
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 (1)企业理论 • (2)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4)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 (5)边际技术替代率 • (6)等成本线 • (7)投入品组合选择 • (8)规模收益 • (9)技术进步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企业理论 企业是目标是当期利润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 从功能上看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在技术上可以被 理解为一个或一组生产函数 这一假设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 又具有明显局限性,受到现代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批 评和补充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企业理论 • 企业是目标是当期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 从功能上看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在技术上可以被 理解为一个或一组生产函数。 • 这一假设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 又具有明显局限性,受到现代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批 评和补充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 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市场上交换双方是平等的,决 策是分散的,信息由价格来传递;而在企业内部交换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决 策是集中的,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这两种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 以相互替代的。 区分两类成本:生产成本( Cost of production)是生产过程中依据合目的性 改变物体物理状态或位置移动所发生的成本,或者是在提供劳务时与劳务提 供直接相联系发生的成本。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则是指利用市场交 易机制所需要支付的机会成本。科斯(R。 nald Corse)于1937年发表“企 业的性质”论文,首倡交易成本来分析方法。交易成本是仅与交易有关的成 本,它既不创造产品,也不提高产品的效用。例如,人们在商店里购物时 营业员验货,收款,发票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为 了寻找交易对象发生的成本是交易成本;为了利用市场协调机制而进行谈判, 签署合约以及监督合约实行付出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可以节省市场机制下的交易成本,但 是替代的程度又受到企业本身组织成本的约束。因而,企业产生是节约交易 成本的结果,但是这一节约本身又受到组织成本随着规模上升的制约。因而, 两种成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决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 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市场上交换双方是平等的,决 策是分散的,信息由价格来传递;而在企业内部交换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决 策是集中的,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这两种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 以相互替代的。 • 区分两类成本:生产成本(Cost of production)是生产过程中依据合目的性 改变物体物理状态或位置移动所发生的成本,或者是在提供劳务时与劳务提 供直接相联系发生的成本。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则是指利用市场交 易机制所需要支付的机会成本。科斯(Ronald Corse)于1937年发表“企 业的性质”论文,首倡交易成本来分析方法。交易成本是仅与交易有关的成 本,它既不创造产品,也不提高产品的效用。例如,人们在商店里购物时, 营业员验货,收款,发票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为 了寻找交易对象发生的成本是交易成本;为了利用市场协调机制而进行谈判, 签署合约以及监督合约实行付出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 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可以节省市场机制下的交易成本,但 是替代的程度又受到企业本身组织成本的约束。因而,企业产生是节约交易 成本的结果,但是这一节约本身又受到组织成本随着规模上升的制约。因而, 两种成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决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合约方式。与市场协调实现的市场 主体之间合约关系相比,企业是一种或一组特殊的合约. 第一,契约对象内容不同。市场是涉及产品交易( Exchange of products) 的契约,而企业则是涉及要素交易( Exchange of factors)的契约。 第二,要素交易契约涉及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企业是财务资本与人 力资本的结合。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具有自有或私有性质,人力 资本运用只可“激励”而不宜“压榨”,因而,企业内必须通过有效激励 机制对所有个别成员劳动贡献进行计量,监督和管制 第三,企业和市场两种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由于是涉及人力资本的交 易,必然具有不完备性。 公司治理结构( Corporate governance)理论(激励-制衡,委托-代 理)的基础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 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合约方式。与市场协调实现的市场 主体之间合约关系相比,企业是一种或一组特殊的合约. • 第一,契约对象内容不同。市场是涉及产品交易(Exchange of products) 的契约,而企业则是涉及要素交易(Exchange of factors)的契约。 • 第二,要素交易契约涉及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企业是财务资本与人 力资本的结合。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具有自有或私有性质,人力 资本运用只可“激励”而不宜“压榨”,因而,企业内必须通过有效激励 机制对所有个别成员劳动贡献进行计量,监督和管制。 • 第三,企业和市场两种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由于是涉及人力资本的交 易,必然具有不完备性。 •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理论(激励-制衡,委托-代 理)的基础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 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 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而是未来利润 流现值最大化。 预期未来利润的现值=+ ∷ (1+i) 其中表示年的预期利润,i表示利息率, 表示从当年到规划期最后一年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 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 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 • 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而是未来利润 流现值最大化。 = + = + + + + + + = n i i i n i i i i n 1 2 1 (1 ) (1 ) (1 ) 1 2 预期未来利润的现值 其中 表示t年的预期利润,i表示利息率, t表示从当年到规划期最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