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 ●1973年美元危机再次爆发,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掀起 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的浪潮。美国政 府宣布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提高 到42·22美元。美元与黄金脱钩和美元汇价的一跌再跌, 动摇了西方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并引起他们的不满。自 1971年加拿大率先实行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许多国家 的货币也相继与美元脱钩。至1973年,西方发达国家普 遍实现浮动汇率制,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个支柱 也摇摇欲坠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 1973年美元危机再次爆发,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掀起 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的浪潮。美国政 府宣布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提高 到42·22美元。美元与黄金脱钩和美元汇价的一跌再跌, 动摇了西方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并引起他们的不满。自 1971年加拿大率先实行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许多国家 的货币也相继与美元脱钩。至1973年,西方发达国家普 遍实现浮动汇率制,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个支柱 也摇摇欲坠
第二节牙买加体系(1976一) 一、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二、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7
一、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二、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第二节 牙买加体系(1976—) 17 三、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2年9月,MF成立由9个发展中国家和11个发达国家代表组成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即“20国委员会”,研究国际 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1974年6月提出了一份《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纲要》,对汇率制度、 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原则性建议,但因“20国 委员会”并无实质性进展而宣告结束。同年10月,IMF年会上各国决定 设立“理事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问题的临时委员会”(简称“临时委员 会,后来改为常设机构)取代“20国委员会”。 ●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就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的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通 过了以《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 1978年4月1日该修正案正式生效。 18
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2年9月,IMF成立由9个发展中国家和11个发达国家代表组成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即“20国委员会”,研究国际 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18 1974年6月提出了一份《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纲要》,对汇率制度、 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原则性建议,但因“20国 委员会”并无实质性进展而宣告结束。同年10月,IMF年会上各国决定 设立“理事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问题的临时委员会”(简称“临时委员 会,后来改为常设机构)取代“20国委员会”。 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就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的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通 过了以《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 1978年4月1日该修正案正式生效
二、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黄金非货币化 ·浮动汇率合法化 ●储备资产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 ●加强MF的作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9
二、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黄金非货币化 浮动汇率合法化 储备资产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 加强IMF的作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