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2》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703002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0学时) 学分:3学分 一、考试对象:理工类专业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考察学生对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波动光学、量 子力学基础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性学科,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九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13-15分值 1、考试内容:①库仑定律、静电力叠加原理:②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场强度的计算 带电体在外电场中所受的作用:③电通量、真空中的静电场高斯定理:④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 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计算:⑤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电势 梯度:⑥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及其运动。 2、考试要求:正确理解静电场的E、儿、△Ⅱ的定义:熟练地应用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场强选加 及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计算E,从而计算山、△:正确理解保守力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场能的方 法:掌握计算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并分析其运动。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3-15分值 1、考试内容:①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②电容器 的电容、电容器电容的计算:③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和极化机理、电极化强度、 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④电介质中的电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⑤电场 能量、电容器储能。 2、考试要求:正确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熟练计算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及场强与 电势的分布:熟悉静电屏蔽的应用:熟悉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和极化机理、电极 化强度、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掌握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计算电介质中的电场、电位移 矢量:知道电场能量、电容器储能。 第十一章稳恒磁场1315分值 考试内容:①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②毕奥-萨伐尔定律:③运动电荷的磁场:④安 培环路定理:⑤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及其运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磁场对载流线圈 第21页共602页
第 21 页 共 602 页 《大学物理 A2》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703002 总学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8 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 0 学时) 学分:3 学分 一、考试对象:理工类专业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考察学生对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 电磁场与电磁波、波动光学、量 子力学基础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性学科,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13-15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库仑定律、静电力叠加原理;② 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场强度的计算、 带电体在外电场中所受的作用;③ 电通量、真空中的静电场高斯定理;④ 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 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计算;⑤ 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电势 梯度;⑥ 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及其运动。 2、考试要求:正确理解静电场的 E、U、△U 的定义;熟练地应用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场强迭加 及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计算 E,从而计算 U、△U;正确理解保守力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场能的方 法;掌握计算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并分析其运动。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3-15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② 电容器 的电容、电容器电容的计算;③ 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和极化机理、电极化强度、 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④ 电介质中的电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⑤ 电场 能量、电容器储能。 2、考试要求:正确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熟练计算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及场强与 电势的分布;熟悉静电屏蔽的应用;熟悉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和极化机理、电极 化强度、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掌握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计算电介质中的电场、电位移 矢量;知道电场能量、电容器储能。 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 13-15 分值 考试内容:①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② 毕奥-萨伐尔定律;③ 运动电荷的磁场;④ 安 培环路定理;⑤ 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及其运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磁场对载流线圈
的力矩。 考试要求:掌握稳恒电流的磁场的规律:掌握应用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B的方法,掌握计算运 动电荷的磁场的方法:熟练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场: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及 其运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掌握计算磁场对载流线圈的力矩的方法,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1315分值 1、考试内容: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③自感现象与互感现 象:④磁场的能量:⑤位移电流、全电流定律:⑥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麦克斯韦方 程组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⑦振荡电路、电磁振荡、电磁波的产生和辐射:⑧ 电磁波的能量:⑨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坡印廷矢量。 2、考试要求: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了解计算自 感、与互感电动势的方法:知道计算磁场的能量:正确理解位移电流、全电流定律:知道麦克斯韦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理解电磁波的 能量:知道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坡印廷矢量的定义。 第十三章光的干涉12-14分值 考试内容:①光的干涉、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②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③光程和 光程差、半波损失、透镜的一个重要性质:④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 考试要求:了解光的干涉、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知道几种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的实 验,能由已知条件计算所要求的光学量:知道光程和光程差、半波损失、透镜的一个重要性质:知 道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的几种实验,能由已知条件计算所要求的光学量。 第十四章光的射12-14分值 1、考试内容:①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半波带法、衍射光栅、光栅光谱:②光学仪器的分辨 本领。 2、考试要求:掌握单缝衍射、衍射光栅的实验,了解光栅光谱: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第十五章光的偏振12-14分值 1、考试内容:①天然光和偏振光、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②反射和折射时光的 偏振、布儒斯待定律。 2、考试要求:知道天然光和偏振光、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的概念及马吕斯定律并应用:知道反 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待定律。 第十六章量子力学基础46分值 1、考试内容:①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谱线系特征、氢原子的能量及轨道半径、康普倾散射 公式:②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公式、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 2、考试要求:理解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谱线系特征:会根据波尔理论计算氢原子的能量及 轨道半径:会运用康普顿散射公式进行计算:在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德布罗意 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不确定关系,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第22页共602页
第 22 页 共 602 页 的力矩。 考试要求:掌握稳恒电流的磁场的规律;掌握应用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 B 的方法,掌握计算运 动电荷的磁场的方法;熟练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场;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及 其运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掌握计算磁场对载流线圈的力矩的方法。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与电磁波 13-15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②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③ 自感现象与互感现 象;④ 磁场的能量;⑤ 位移电流、全电流定律;⑥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麦克斯韦方 程组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⑦ 振荡电路、电磁振荡、电磁波的产生和辐射;⑧ 电磁波的能量;⑨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坡印廷矢量。 2、考试要求: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了解计算自 感、与互感电动势的方法;知道计算磁场的能量;正确理解位移电流、全电流定律;知道麦克斯韦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理解电磁波的 能量;知道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坡印廷矢量的定义。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12-14 分值 考试内容:① 光的干涉、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② 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③ 光程和 光程差、半波损失、透镜的一个重要性质;④ 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 考试要求:了解光的干涉、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知道几种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的实 验,能由已知条件计算所要求的光学量;知道光程和光程差、半波损失、透镜的一个重要性质;知 道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的几种实验,能由已知条件计算所要求的光学量。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 12-14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半波带法、衍射光栅、光栅光谱;② 光学仪器的分辨 本领。 2、考试要求:掌握单缝衍射、衍射光栅的实验,了解光栅光谱;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 12-14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天然光和偏振光、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②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 偏振、布儒斯待定律。 2、考试要求:知道天然光和偏振光、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的概念及马吕斯定律并应用;知道反 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待定律。 第十六章 量子力学基础 4-6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谱线系特征、氢原子的能量及轨道半径、康普顿散射 公式;② 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公式、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 2、考试要求:理解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谱线系特征;会根据波尔理论计算氢原子的能量及 轨道半径;会运用康普顿散射公式进行计算;在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德布罗意 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不确定关系,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理论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20~3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60一7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37。 平时成绩30%包括: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勒(占总成绩的5%) 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普通物理学(下)》,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第八版,2016年 《大学物理(下)》,彭志华付茂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下)》,马文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大学物理学(下)》,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大学物理学(下)》,叶伟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执笔人:胡继文审核人:彭志华 第23页共602页
第 23 页 共 602 页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理论考试,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20~3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60~7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 3:7。 平时成绩 30%包括: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20%),考勤(占总成绩的 5%), 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 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普通物理学(下)》,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版,2016 年 《大学物理(下)》,彭志华 付茂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下)》,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大学物理学(下)》,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大学物理学(下)》,叶伟国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执笔人:胡继文 审核人:彭志华
《电工电子技术G》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 课程编号:130206004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橡: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物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 料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1、2条的达 成。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电路、 电机、电工测量、安全用电、企业供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 专业生产、设计与科研莫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大纲所列的各种电子器件的作用和 功能,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并能正确使用: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能完成简 单的电工实验,并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进一步学习电工和电子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基本内容: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的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 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2.教学基本要求: 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能正确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 开路与短路状态和额定值的意义:能分析并计算简单直流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KCL、KVL 难点:参考方向。 4。教学建议: 重点讲授实际电路向电路模型的转化,讲清楚参考方向的意义和应用。 第24页共602页
第 24 页 共 602 页 《电工电子技术 C》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 课程编号:130206004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 料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 1、2 条的达 成。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电路、 电机、电工测量、安全用电、企业供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 专业生产、设计与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大纲所列的各种电子器件的作用和 功能,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并能正确使用;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能完成简 单的电工实验,并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进一步学习电工和电子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基本内容: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的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 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基本要求: 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能正确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 开路与短路状态和额定值的意义;能分析并计算简单直流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KCL、KVL。 难点:参考方向。 4. 教学建议: 重点讲授实际电路向电路模型的转化,讲清楚参考方向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1.基本内容: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 原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几种方法: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概念,学会等效变换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难点:电流源概念 4.教学建议: 对例题采用几种不同分析方法讲授。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1.基本内容: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储能元件与换路定则,C电路的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 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L电路的响应,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电路过波过程的含义和引起过波过程的原因,了解研究电路过渡过程的目的和意义:能应 用经典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掌握三要素法和三要素的含义:了解C电路和L电路暂态过 程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重在物理概念: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特点,以及 它们的工作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要素法。 难点:微分与积分电路 4.教学建议: 注意结合例题讲授。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 1.基本内容: 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元件串联交流电路,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 2.教学基本要求: 第25页共602页
第 25 页 共 602 页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1. 基本内容: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 原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 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几种方法;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概念,学会等效变换的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难点:电流源概念。 4. 教学建议: 对例题采用几种不同分析方法讲授。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1. 基本内容: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储能元件与换路定则,RC 电路的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 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RL 电路的响应。 2.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电路过渡过程的含义和引起过渡过程的原因,了解研究电路过渡过程的目的和意义;能应 用经典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掌握三要素法和三要素的含义;了解 RC 电路和 RL 电路暂态过 程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重在物理概念;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特点,以及 它们的工作原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要素法。 难点:微分与积分电路。 4. 教学建议: 注意结合例题讲授。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1. 基本内容: 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 元件串联交流电路,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 2. 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