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文体上说都属于演讲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针 对北京大学当时的混乱状况所做的一次非常有 名的演讲,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 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演说之所 以振聋发聩,在于击中了当时北京大学的软肋。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在当时美 国民族歧视严重、民族矛盾激烈的背景下,表 达了争取民权、要求种族平等的愿望和作者自 己的梦想
• 内容提要 •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文体上说都属于演讲辞。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针 对北京大学当时的混乱状况所做的一次非常有 名的演讲,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 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演说之所 以振聋发聩,在于击中了当时北京大学的软肋。 •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在当时美 国民族歧视严重、民族矛盾激烈的背景下,表 达了争取民权、要求种族平等的愿望和作者自 己的梦想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高 度概括的语言,全面评析了马克思对全人 类和全世界无产者所做出的贡献,赞扬了 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终生奋斗的崇高精 神,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
•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高 度概括的语言,全面评析了马克思对全人 类和全世界无产者所做出的贡献,赞扬了 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终生奋斗的崇高精 神,表达了沉痛的悼念之情
JDCD经典晨读 山中问答①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②,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③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诗题也作《山中答俗人》或 《答俗人问》。②碧山:山名,在今湖北 安陆市。③窅(yao)然:深远的样子。 ·【简介】李白曾隐居在碧山读书,这首 诗是此时隐居生活的反映
• 山中问答① • 李白 • 问余何意栖碧山②,笑而不答心自闲。 • 桃花流水窅③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注释】 ①诗题也作《山中答俗人》或 《答俗人问》。②碧山:山名,在今湖北 安陆市。③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 【简介】 李白曾隐居在碧山读书,这首 诗是此时隐居生活的反映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心情。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有人问诗人,你为何要隐居在碧山呢? 诗人“笑而不答”。“笑”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故作神秘,造成悬念。“心自闲”是 隐居心境的概括,也是对首句提问的表白,只不过诗人没有告 诉问者,只是自己内心明了。三、四句写碧山之景,其实也是 “何意栖碧山”的答案。“桃花流水”句描写碧山的风景犹如 世外桃源,这里显然是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 的意境。碧山这样宁静、优美,宛如仙境,实非“人间”所能 相比,“碧山”之美显然与“人间”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 现实的不满
•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心情。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有人问诗人,你为何要隐居在碧山呢? 诗人“笑而不答”。“笑”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故作神秘,造成悬念。“心自闲”是 隐居心境的概括,也是对首句提问的表白,只不过诗人没有告 诉问者,只是自己内心明了。三、四句写碧山之景,其实也是 “何意栖碧山”的答案。“桃花流水”句描写碧山的风景犹如 世外桃源,这里显然是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 的意境。碧山这样宁静、优美,宛如仙境,实非“人间”所能 相比,“碧山”之美显然与“人间”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 现实的不满
那么,“何意栖碧山”的深意就不难理解 了。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俗人所能理解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诗人 只能是“笑而不答心自闲”。 此诗诗意淡远,清新自然,抒写了隐居生 活的闲适,而其背后正是诗人的愤世嫉俗 感情的反映
• 那么,“何意栖碧山”的深意就不难理解 了。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俗人所能理解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诗人 只能是“笑而不答心自闲” 。 • 此诗诗意淡远,清新自然,抒写了隐居生 活的闲适,而其背后正是诗人的愤世嫉俗 感情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