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左 唐 暗风吹雨 b 入寒窗 死病中惊坐 此夕用君谪九江 起 无焰影幢幢 州司马
唐元稹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内(今河南 洛阳附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五岁明 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 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 年(822),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 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元稹和白居易关系最深,两人终身为莫逆之 交,当时和后世都并称为「元白」。他大力提倡 新乐府」,文学见解和白居易几乎一样。元稹 的《乐府古题序》和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可以 看作是九世纪初诗歌写实主义运动的宜言。 他的诗歌创作在描绘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都 不及白居易。语意有时晦涩,不像白居易的舒徐 畅达,曲尽情事。但他同样在沿用旧体诗时,有 自创新题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叙事诗,有所创新, 大多布局完整,描写细致。有些抒情诗也写得精 警动人。所以白居易戏称,元稹是他的「文友诗 敌」。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内(今河南 洛阳附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五岁明 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 官遭到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 年(822),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 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元稹和白居易关系最深,两人终身为莫逆之 交,当时和后世都并称为「元白」。他大力提倡 「新乐府」,文学见解和白居易几乎一样。元稹 的《乐府古题序》和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可以 看作是九世纪初诗歌写实主义运动的宣言。 他的诗歌创作在描绘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都 不及白居易。语意有时晦涩,不像白居易的舒徐 畅达,曲尽情事。但他同样在沿用旧体诗时,有 自创新题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叙事诗,有所创新, 大多布局完整,描写细致。有些抒情诗也写得精 警动人。所以白居易戏称,元稹是他的「文友诗 敌」。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写作背景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 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 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了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 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了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 时写的
写作背景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 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 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 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 时写的
乐天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 百 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 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 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 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 (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 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 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 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 甚大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 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 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 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 (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 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 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 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 甚大。 乐天简介
白居易少时在战乱中度过,800年考中进士,802年应拔萃科考试,被授秘 书省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 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曾和元稹闭门思考现实社会的种 种问题,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后来被编为《策林》的政治短论,涉及 了当时社会各方面问题,其中如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财开源,禁止土地兼并 批评君主过奢等等,都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这 年,他被任命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 拾遗。 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 出了强烈的批评。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又创作了 包括《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的大量政治讽谕诗,对这段在其政治 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满改授京兆府户曹参军,次年因母丧而回乡 守制三年,然后返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这时,他的政治热情似乎开始消退 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兴趣滋长起来了。恰恰两年后,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 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 马。这一次打击,使他早年生活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道思想靠近。他在庐山 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走向了独善其身式的闲适自娱 此后,他又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越 到晚年,他心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洺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 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少时在战乱中度过,800年考中进士,802年应拔萃科考试,被授秘 书省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 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曾和元稹闭门思考现实社会的种 种问题,写下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后来被编为《策林》的政治短论,涉及 了当时社会各方面问题,其中如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财开源,禁止土地兼并, 批评君主过奢等等,都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这一 年,他被任命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 拾遗。 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 出了强烈的批评。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又创作了 包括《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的大量政治讽谕诗,对这段在其政治 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满改授京兆府户曹参军,次年因母丧而回乡 守制三年,然后返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这时,他的政治热情似乎开始消退, 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兴趣滋长起来了。恰恰两年后,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 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 马。这一次打击,使他早年生活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道思想靠近。他在庐山 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走向了独善其身式的闲适自娱。 此后,他又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越 到晚年,他心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 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有《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