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簡明中國文字孽 一 定有它獨特的原因。通過考察,應該可以說,它完全是受中國古代書 寫工具的影響。 迄今所知,大量存在的中國最早文默,是三千多年前用刀刻在獸骨 或龜甲上的商代貞卜文字。因此有少數人誤會,以為商代的人們日常是 以刀刻字作記錄的,甚至有人以為要等到秦朝的蒙恬發明毛筆後,中國 人才有以毛肇普寫的事實,不知商代的甲骨和陶器都有以毛筆音寫的事 穿。其實我們還有相當充分的理由相信,商代的人已普遍使用毛肇書寫 文字了。 從字形看,筆的初形是聿(字10)【肃,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 之不律,燕謂之弗。从聿一。凡聿之屬皆从聿】,它在甲骨文作一隻手 握着一枝有毛的策之状。中國從來普遍以竹管為筆桿,乃於聿字之上加 竹字而成筆字。不著墨汁時,肇的毛散開。但一蘸了墨汁,肇尖就合攏 而可書寫圖畫細緻或粗大的線條了。甲骨文的書(字3),就作手握有毛 的肇管於一瓶墨汁之上之状,點明毛筆蘸了墨汁就可以替寫的意思。還 有,甲骨文的武(字11)【夤,介也。從聿,象田四介,聿所以盘之。凡 意之屬皆从畫。,古文查】,作手握尖端合辘或散開的笨,畫一個交 叉或更複雜的圆案形。金文的肅(字12)【素,持事振敬也。从聿在淵 上,戰戰兢兢也。表,古文肅从心卪】,作一手握着筆查出較複雜的圖 案形,以便依圖案刺繡之意。甲骨文的茸(字13)【畵,日之出入與夜 為介。从盡省从日。斋,籀文,作一隻手握着筆與日字組合之形,表達 持肇寫字的白天時候。推知商代已普遍使用毛笔,故才以之表達與書 寫、输畫、刺繡和時刻等有關的意義。其實,六千多年前的半坡遺址, 從陶器上的彩繪就可充分看到使用毛筆的痕跡。 由於中國人篇字的筆尖是用柔軟的毛製作的,普窝的人可以在一 道策劃中控制有粗、有細、有波折,再加上中國文字結構的複雜多樣 性,可呈現無窮的造形和醴势上的變化。不像其他地區使用堅硬的書 寫工具,較難作肇勢上的變化,而且其字形的種類也有限,不像中國 文字的外觀有千萬種變化。中國書法所講求的美善外形和内在精神, 需要長期的練習功力和一定的天分才情,才能達成精巧的程度。也因
本論學習中國文字學的要點 19 此,在各種文字中,中國文字的普法才成為一種很受社會崇敬的獨特 藝術形式。 編蹴 商甲骨文 兩周金文 秦小篆 漢蒜者 現代/御意 太人尽 肃s 聿 聿 10 升书 R青用 一手持有毛之第 状。 第 名 营 空 我 安 素 凿s 畫 宫 黄冬 素 書 春k 手握尖端合巃或 散開的单,查一個窗 11 答 5 君 案状。 煮 害 素 麻 肅 12 表k 手握筆重网案, 以便依圖案刺铺。 查 13 書z 手持年海字的白 天時候。 導致中國獨特的書寫方向應是來自著寫的材料。任何有乾燥平面 的東西都可以用於書寫,土石、布帛、樹皮等都可以利用。但從幾方面 看,影響中國書寫方向習慣的是竹簡,而且起碼從商代起已是如此。 但因竹子易於腐化,難於地下保存,我們才不易見到其痕跡。《尚書· 多士》有“惟殷先人,有典有柵”之句子。典與冊都是用竹簡编成的昔 冊。甲骨文的冊(字14)【删,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象其札一 長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凡册之屬皆从冊。邮,古文冊从竹】,作許多 根長短不齊的竹簡,用繩索加以编綴而成為書冊的樣子。典(字15) 【弹,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册也。樂, 古文典从竹】則用以表示重要的典籍,不是日常的記錄,故像恭敬地以 雙手捧着的樣子
20 簏明中國文字单 编號 商甲骨文 雨周金文 秦小篆 漢粮者 現代/創意 卌州恤址 中#蝴种 删s 册 冊 14 世抽 #蛐地神 前k 卷出是短不一 种快肿 肿蛐脚 的竹簡所编綴的唐冊 形。 营患曲黄 赞哭舆典 押s 典 典 15 数牌典 兑典曲 樂k 雙手慎重地稀著 州青,牌 的重要典籍。 竹子現今不是華北常見的植物,但在距今三千年之前的幾千年間, 華北的氣候要較今日溫暖而濕潤,竹子不難生長。以竹子當春寫的材 料,有價廉、易於製作以及耐用等多種好處。只要把竹子縱向直劈,就 成長條。稍為加工,就可得平坦而可以害寫的表面。若再於火上烤乾, 表面就容易書寫而且不易朽蠹。若在窄長的表面上書寫,由上而下作縱 行的書寫,比較横列的左右書寫方便得多。如果横着書寫,竹片的窄面 與背面的樽曲,都會妨害書寫時手勢的運轉和穩定。一般人以右手書 离,也易於左手拿着直豎的竹片。寫完後,大致是習慣性,就順勢以左 手将竹简由右而左依序一一排列,故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的排列,就成 為中國特有的書寫習慣。 甲骨文偶有横着書刻的辞句。從後世的實例看,也可推测商代應有 利用木牘、布帛一類有寬廣表面的材料作為書寫的載體。使用毛肇吸墨 書寫時,因墨汁乾燥緩慢,如果在可以書寫多行的表面上寫字,行列最 理想是由左而右,手才不致於髒污墨跡。但是中國的害寫習慣竞然是相 反的由右而左,就可以推测主要是由於使用單行的竹簡書窝。寫字時, 左手拿着竹片,右手持筆。寫完後以左手安放竹片,因習慣或方便而由 右至左一一排列,故而成為中國特有的書寫習慣。很多條的竹片用繩索 編綴之後可捲成一握,故以卷稱書的篇幅。後來雖於紙上印刷,猶有以 墨線間隔,就是保持了一片片竹簡的古老傳統。由於修整後的竹片寬度 有限,不但不能作多行的替寫,文字也不便离得過於肥胖寬大,因此字 的結横也自然地往窄長的格式發展。多横件組合的字,也儘量以上下叠
本論學置中國文字學的要點 21 置的方式而避免横向的舒展,以致連有寬長身子的動物,也不得不轉 向,讓它們頭朝上,四足懸空,尾巴在底下成為窄長的形式,如象(字 16)【雾,南越大獸,長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尾之形。凡象之 屬皆从象】、虎(字17)【,山獸之君。从电从儿。虎足象人足。凡 虎之屬皆从虎。霜,古文虎。剩,亦古文虎】、馬(字18)【影,怒 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从馬。彩,古文。影, 籀文馬與影同有髦】、周(字19)【爹,如野牛,青色,其皮堅厚可制 鎧。象形。恩頭與禽离頭同。凡器之屬皆从翠。哭,古文从儿】 【厣,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尾聲】、犬【术,狗 之有縣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盡狗也。凡犬之屬皆从犬】 (氵普普尊艺)、豕【无,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 後有尾。讀與豨同。…凡豕之屬皆从豕。须,古文】(菲立不毛 于)等動物的象形字都是如此。横寬的形象或是轉向,或是簡省 部分使成窄長之状,如上節介紹的郭字(字T),本有四座看樓,東西兩 逯的看樓就被簡省而成窄長的樣子了。 從有寬廣表面的龜甲、獸骨上的貞卜文字已是以窄長為主要的書寫 形式,就可以推斷商代最普及的書寫材料是竹簡,而不是木牘或布帛等 有寬廣表面的東西,否則就不必限定字形的寬度或上下堆疊的字形結構 形式了。以竹簡書寫不必預計文章的長度,只要隨時增加竹片的數量就 行了。如果使用木牘,就不易確定需用的寬度了,所以後來雖發明了紙 張,但因字形受限於竹簡寬度的古老傳統,字的結構也始終保持往窄長 的結構發展的傾向,也偶而模仿一根根的竹簡而加分隔線。竹簡一吸墨 就擦不掉,而且寬度也不容劃掉之後而另在旁邊篇字加以改正。如果 寫錯了字形,只有用刀把字跡削去再寫。故於文字,删(字20)【靴,剡 也。从刀冊。册,書也】,就以一把刀在者册之旁,以表達脚削之意。 在紙張未普及前,書刀是文士隨身揣帶的必備文具,故東周時期的墓葬 中,铜削經常與書寫的工具一起出土。有人不明白其用途,才誤會它是 用來刻字的
22 簡明中國文字舉 編號 商甲骨文 兩周金文 泰小豪 漢辣書 現代/创意 安 雪 雾 取 象 16 守昏》量 整变象的形状。 营带作蜀 爱曳 s 虎 虎 17 道 蔑乍 秀 秀瓷思 秀k 整變虎的形状。 炬至专 形k 黄 等草 务s 馬 馬 我 华子罗 星罗袋章 最k 馬的形象。殿 18 勇時有只剩頭部的, 里膏 美 彩z 因為馬頭形特殊。 季号 飞 朵紧旦 s 兑 兕 19 骨量丹 爱k 保 整费犀牛形。 季 厣z 犀 從牛,尾警 斯 刷 删 20 以刀删削簡冊上 的錯誤。 第三節 文學形式的特點 中國文字的形象與音讀都影響了中國文學的形式與内容。中國文 字源自象形、表意。形有繁複與簡易之差,意象也有繁簡之別,因此創 造的字形就很難大小都一致,如以甲骨卜辭作例子(第四節圖10一14), 在早期,一段句子之中,字的大小有時相差甚大,但寬度卻頗一致,顯 然是反映書寫於竹簡的傳統。後期大致是為了整齊、美觀的原因,繁複 的字就慢慢地簡化。相反地,簡易的字就慢慢地增繁。周代這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