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簡明中國文字學 創造文字的時代相合,故得到很多 人的信從。但保守的人,則以為要 ITTN1 等到商代才有真正的文字體系。 1bV个 近年一些出土的材料,對於探 討中國文字產生的年代或許可以有 X+王八EE 所啟發。在好些仰韶文化的遺址 裹,都發現了刻劃各種不同記號的 陶器。根據碳14年代測定(本書所 舉年代大都是不經樹輪校正的年 代),這些遗址的年代距今已有六千 多年以上。它奥某些人根據甲骨文上的刻翻符號 圖1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陶器 的成熟度,推测所得的中國文字的 萌芽年代相當。故有不少人相信, 那些陶器上简單而類似文字的刻割 十 X⊙ ®种兼韩 記號就是中國初期的文字符號。這 州口群三门】门乐 些記號幾乎都刻割在相同的部位, 乐人 又可4 即容易見到的位置,在早期類型的 直口缽的外口緣上。這充分說明它 口8X E F 八天目 們不是任意的刻割,而是具有某種 作用的。這些陶器上的個别記號, E 如發現於陝西中、西部的仰韶文化 遺址(圖1),見於甘肅、青海一 藏2五千多年前半山、馬腋等文化遗 址陶器上的刻劃符虢 帶,繼承仰韶文化的半山、馬廠等 文化的遺址(圖2),甚至遠在東海 公☑M 岸地區的良渚文化遺址(圖3)。有 的記號在好幾件陶器上出現。在同 +V∧XI 一個窖穴或地區,也往往見到相同 圆3四千八百多年前束海岸地區良 的記號。故或以為它們是器物所有诸文化陶器上的刻劃符號 者或燒造者的花押,或族徽一類的
本論學智中國文字犟的要點 9 記號。有些記號與後世的數字或方位字相似,故有人以為它們是燒製陶 器時的序列或放置方位的記號。又由於它們發現於不同地區與不同時 代的遗址,有人不但認為它們已具有文字的作用,也相信中國文字的起 源是單元的,即從仰韶文化發展起 來的。不過,也有學者以各遗址顯 示的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認為它 們是多元發展的。近年更在某些更 固4 刻割符號 七千多年前河南舞陽龜表上的為古老的遺址,如七千八百年前的 河南舞陽賈湖,發現幾個在龜殼上 有意刻劃的圖像(圖4)。它的形状比仰韶的記號更為複雜,更接近甲 骨文的象形形態。相信不少的論者又會把中國使用文字的時代推溯到 更前。 但是,到底要達到怎麽樣的階段,一個記號才能被算作是在社會上 已通行的文字符號?由於得到共識的理論迄今尚未建立,故還是一個 很有爭論性的問題。雖然傳達信息的符號能成為法定的記錄概念或意 義的語文,主要是得力於當政者用以記錄有關宗教和政治活動的複雜內 容。但一般說,人們最先覺得有必要把它記下來的事務,大半是屬於容 易錯亂或忘記的日常使用物體的數目或日期。故在中國的好幾種削造 文字的傳說中,如許慎的《說文·敘》:“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歌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 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 業其繁,飾偽萌生。黄帝之史倉頡,見鳥歌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 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又,萬品以察。”其提到的結繩記事最為人們 所稱道,因為在甚為晚近的中外氏族社會仍有遺存,外國如南美的秘 魯,中國如雲南。那是在一條横的綱領上垂掛着很多條繩索,並在繩索 上打造繩結。其所打的繩結,有顏色及大小不同的種種形式,以代表不 同的事物、數量與日期。這種習俗也反映於中國的文字,标【聊,明視 以筭之。从二示。逸周音曰:士分民之际。均分以祘之也。讀若第】, 從中國文字的演變趨勢看,字的初形應該表現一條横綱上繁有多條打結
10 簡明中國文字粤 的繩子状。字的形醴後來離析並且訛變,才變成從二示。 此傳說提示創造文字的目的,有可能與結繩的目的一致,是為了幫 助記憶與計算事物的數量或日期。在伊朗發現的四千多塊公元前四千 至前三千年的泥土版,也大都是與記帳有關的計數。說明計數是文字書 寫初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既然陶器上的記號有可能作為數目字, 與文字初期的作用一致,似乎不妨承認它們已是文字符號了。但是我們 還是不能不慎重考慮,是否只因有些記號有可能作為某些私人的計數記 號或族徽,或甚至具有某種意義的功能,就可以肯定它們已具有真正文 字的功能,普遍為社會所接受呢? 當一個記號或圆形,比較固定地作為語言中某個詞素的符號時,可 以說它已具有文字的初步性質了。但它距語言中大部分成分都有符號 代表的真正的文字系統,仍有一大段距離。以上所舉新石器時代陶器上 的記號,雖然在時間上有千年的差別,都還是單獨出現。它們不但沒有 語言系統所必要的序列,其形態也和以象形、表意為主要基礎的中國古 代漢字,亦即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顯然不是從同一系統發展起 來的。上己言之,個人或社區所擁有的器物、財寶應該是早期社會文字 記載的最重要内容。這些内容在早期的文字,主要是以描寫具體物象的 象形形式表現的。但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符號都是些抽象的記號,不見 有明確不誤的具醴物象的描繪,反映它們尚不能記錄事件而成為文字的 醴系。譬如說,陶器上的符號如有X,與甲骨文數字五的稿法相似。就 算X的記號確可代表有關五的數目,但在實際應用時,X並不代表抽 象的数目字五,而是隨意地、在不同時間、不固定地表示具醴的五頭 牛、五個陶罐或五個人。那是未有文字的氏族或不識字的人所經常使用 的辦法。换句話說,X的記號在社群中,甚至是某個人,並沒有固定的 意義與音讀,它是個人即興給予的意義,亦即與語言的詞素沒有嚴格的 聯繁。何况這些陶器尚不見描繪具體器物的符號,故最好還是保守點, 暫時不把它們當作有系統的文字階段。 如果六千多年前的陶器刻畫,與有體系的文字階段的聯繁還不夠明 顯,那麽,什麽時候中國才見真正文字的徵兆呢?迄今所知最早的跡
本論學習中顾文字學的要點 11 象,可能要以見於山 東莒縣陵陽河的大汶 口文化晚期遭址(圆 5),碳14测定時代約 是公元前二千五百到 二千年的陶器上的刻 劃符號為代表①。我們 可以認識其中的一些 圆5山束莒縣陵陽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上的刻 形象,如有柄的石斧、 劃符號 石錛等。它們與仰韶 文化的刻劃一樣,都 單獨地刻割在大口缸外壁靠近口沿的部位,非常顯眼的位置,顥然是有 意的展示。其中一個圆形見於相距七十公里的遺址。它們不但很可能 就是物主的名字,也與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即都具 有圖繪物醴具體形象的性質,而且也已採用線條、輪廓的手法描繪物 體。在一些商代晚期、西周初期的铜器上,往往鑄有比甲骨文字形看起 來更為原始、更為接近圖象的所謂族徽文字(或稱為記名金文)(圖 6)。學者們一般相信,這些作為族徽的圆形保存了比日常使用的文字更 為古老的字形傳统。這種非常接近圖像的性質正是大汶口晚期陶文的 特點所在。 大汶口的陶文刻查,其中一形(圖5之左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 可能是旦字(字5)【旦,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屬皆 从旦】的早期字形,象太陽上升到有雲的山上之意②。甲骨及金文的 “旦”字可能表現太陽即將跳離海面的大清早景象。古人多居住於山丘 水涯,每每以所居之山丘或河流自名其氏族,以表示居處的自然環境, ①或以為下限為公元前二千五百年,那是經樹输校正後的数值。 ②或以為山上的形象為日與火,皆為發光與熟能的物質,為炅字【舅,見也。从火 日】
12 簡明中園文字单 如吾丘氏、梁丘氏等。此記號可以分析 為从山旦聲。它用來表示居於山區的旦 族。以象形的符號作為氏族名字或人 名,就與隨意、即興的刻割圆像具有很 不同的意義。 當某個人看到一把石斧的圆形時(圖 5之右下),他很可能即時叫出長柄石斧 的象形字“斤”(字6)【不,斫木斧也。 象形。凡斤之屬皆从斤】,或形聲字 肉藍 多 “斧”【急,所以斫也。从斤,父聲】這 5尊 個詞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它讀作 斤或斧,或當作斤或斧之詞來使用,而 且各個社區對石斧的稱呼也不一定相 同。但是當這個圖形被選擇作為代表特 圆6商末周初銅器上非常接近 定的部族或個人時,所有熟悉該部族或圃書性管的族徽文字(記名金文) 個人的人們,就比較可能通過這個環 箭,牢牢地把其圖形與同一音讀、同一意義結合起來。這種讀音、意 義、圖形三者的密切結合,就具備了文字的基本條件。因此把圆形符號 作為氏族的代表,往往是有定法的文字醴系產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編號 商甲骨文 雨周金文 秦小篆 漢辣書 現代/創意 a 名 曰 0 8 ⊙ 8 9 g 耳 旦 5 0 8 8 P 太陽将跳出海面 u g p 的早晨景象。 19 rf 示 斤 装有柄的石练形。 從造字法的觀點看,圆5左上之形,由兩個或三個圆像組合而成, 颞然已不是原始的象形字,應是第二類表達抽象意義的象意字,或甚至 是第三類,最進步的標出音讀的形馨字了。大议口的陶文雖也是單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