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 1、古希腊医学伦理: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希波克拉底誓言》:“为病家谋利益”。 ★(1)在处理医患之间关系方面,“严禁对病人 的一切毒害和妄为”、 ★(2)在处理师徒(同行之间关系方面),要信 守准则。 2、古罗马医学道德 ★盖仑( Galen,约130"200年):“作为医师, 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一 医学” 2021/4/25 王云岭wang@sdu.edu.Cn
2021/4/25 王云岭 wangyl@sdu.edu.cn 6 (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 1、古希腊医学伦理: 希波克拉底(Hip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希波克拉底誓言》: “为病家谋利益” 。 (1)在处理医患之间关系方面, “严禁对病人 的一切毒害和妄为” 、 (2)在处理师徒(同行之间关系方面),要信 守准则。 2、古罗马医学道德 盖仑(Galen,约130~200年): “作为医师, 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 —医学”
(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续) 3、古印度医学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 ★印度內科鼻祖:阁罗迦 國4、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犹太人迈蒙尼提斯( Maimon des,11351204 年):《迈蒙尼提斯祷文》“愿吾视病人如受难 之同胞”。 2021/4/25 王云岭wang@sdu.edu.Cn 7
2021/4/25 王云岭 wangyl@sdu.edu.cn 7 (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续) 3、古印度医学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 印度内科鼻祖:阇罗迦 4、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犹太人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 年):《迈蒙尼提斯祷文》“愿吾视病人如受难 之同胞”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二)视患犹亲、平等待患 (三)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四)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五)尊重同道、互帮互学 2021/4/25 王云岭wang@sdu.edu.Cn
2021/4/25 王云岭 wangyl@sdu.edu.cn 8 二、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一)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二)视患犹亲、平等待患 (三)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四)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五)尊重同道、互帮互学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特点 ★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著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 语·八佾》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一(明王绍隆 《医灯续焰》潘辑赠注)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 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喻昌 (2)孝是许多人学医行医的目的 皇甫谧:“夫爱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 所谓游魂耳。” 许道幼:“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2021/4/25王云岭wang@sdu.edu.cn
2021/4/25 王云岭 wangyl@sdu.edu.cn 9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特点 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著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 语·八佾 》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明·王绍隆 《医灯续焰》潘辑赠注)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 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喻昌 (2)孝是许多人学医行医的目的 皇甫谧:“夫爱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 所谓游魂耳。” 许道幼:“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续) (3)內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喻昌:“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 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4)“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代名医费伯雄说,“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 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 自淡矣。 2021/4/25 王云岭wangyu@sdu.edu.cn
2021/4/25 王云岭 wangyl@sdu.edu.cn 10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续) (3)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喻昌:“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 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4)“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代名医费伯雄说,“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 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 自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