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5.一平底装3N水的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杯 内水面高度1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是 6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 管竖直放 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 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7.一个装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水对瓶 底的压强为P1,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瓶倒置后如图2,水对瓶 盖的压强为P2,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 A.P1>P2P1>P2′ B. PI=P PI <P, C. PI<P?PI <P? D.P1=P2P1=P2′ 图1图2 8如图,A、B两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面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当a、b 之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由A向B流动B液体由B向A流动 C.液体静止不动D液体来回流动 答案及分析 1.可能错误:A正确答案:D 2.可能错误A。只考虚了不同重力产生的压力不同,而没有考虚底面积的不同。 正确答案C因为是圆柱体,所以V=pghS.又因放在水平台上所以G=F 由P=F/S=GS=pghS/S=pgh可知圆柱体放在水平台上的压强与质量无关,只与密 度、高度有关,所以正确答案C 3可能错误:158Pa.P=mg/s=(7.9kg×10N/kg)0.m2=158Pa正确答案:7900Pa V铁=m/p=7.9kg/7.9×103kgm3=0.001m3,所以铁块边长为0.lm底面积S=00lm2 由于桌子的面积大于铁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取其中小的面积所以接触面积为铁 块的底面积则S=0.01m2P=mg/s=(7.9kg×10N/kg)/0.01m2=7900Pa 4.可能错误:250Pa 正确答案:1000a两接触面积取小面积(同3题相似) 5可能错误:3N错误的原因在于水的重力等于水对容器的压力 正确答案:2N 若杯子是圆柱形G水=pghs=1×103kgm3×10Nkg×0.1m×20×10+m2=2N 杯子中水的实际重力为3N 所以杯子是口大底小的异型容器F≠G 对于异型容器求液体压力应先求压强后求压力 P=pgh=1000Pa,F=PS=10002a×20×10m2=2N 6.可能错误:B未注意两容器内液体密度不同 正确答案C
11 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 5.一平底装 3N 水的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20cm 2,杯 内水面高度 1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是_______. 6.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 管竖直放 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 别为 P 甲和 P 乙,则( ) A . P 甲 < P 乙 B . P 甲 = P 乙 C . P 甲 > P 乙 D .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7.一个装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水对瓶 底的压强为 P1,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P1 ′ ;将瓶倒置后,如图 2,水对瓶 盖的压强为 P2,瓶盖对 桌面的压强为 P2′,则( ) A.P1>P2P1 ′>P2′ B.P1=P2 P1 ′<P2′ C.P1<P2P1 ′<P2′ D.P1=P2 P1 ′=P2′ 8.如图,A、B 两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面 a 点的压强小于 b 点的压强,当 a、b 之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由 A 向 B 流动 B.液体由 B 向 A 流动 C.液体静止不动 D.液体来回流动 答案及分析 1.可能错误:A 正确答案:D 2.可能错误 A。只考虚了不同重力产生的压力不同,而没有考虚底面积的不同。 正确答案 C 因为是圆柱体,所以 V=ρghS.又因放在水平台上,所以 G=F. 由 P=F/S=G/S=ρghS/S=ρgh 可知,圆柱体放在水平台上的压强与质量无关,只与密 度、高度有关,所以 正确答案 C 3.可能错误:158Pa. P=mg/s=(7.9kg×10N/kg)/0.5m 2=158Pa 正确答案:7900Pa V 铁=m/ρ=7.9kg/7.9×103kg/m 3=0.001m 3 , 所以铁块边长为 0.1m ,底面积 S=0.01m 2 由于桌子的面积大于铁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取其中小的面积,所以接触面积为铁 块的底面积.则 S=0.01m 2 P=mg/s=(7.9kg×10N/kg)/0.01m 2=7900Pa 4.可能错误:250Pa 正确答案:1000Pa.两接触面积取小面积(同 3 题相似) 5.可能错误:3N.错误的原因在于水的重力等于水对容器的压力 正确答案:2N 若杯子是圆柱形,G 水=ρghs=1×103kg/m 3×10N/kg×0.1m×20×10-4m2=2N 杯子中水的实际重力为 3N, 所以杯子是口大底小的异型容器.F≠G. 对于异型容器,求液体压力,应先求压强后求压力 P=ρgh=1000Pa,F=PS=1000Pa×20×10-4m2=2N 6.可能错误:B 未注意两容器内液体密度不同. 正确答案:C
7正确答案B 8可能错误:A受题目条件"液面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的影响 正确答案:C 开阀门后液体是否流动,不决于a点的压强与b点的压强而是决定于阀门两侧的压强 由于阀门两侧的液体密度深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所以开阀门后液体不流动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光学)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 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 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纸看到的现象是() A白纸比较亮B平面镜比较亮C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雨后的晚上,天刚放睛,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 下面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D、迎着月交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积水人站在竖直放 4.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一定变化的是 5水中的筷子从上面看似乎向上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中进入中时发生的缘故 6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 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 射角是β,折射角是y,则() A)BBy<yB)β→By=yOβByyDβ>ByY 7.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A一定是平行光B一定会聚于一点C一定是发散光线D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 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凸镜B凹镜C凸透镜D凹透镜 10.有位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用书将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则在光屏上得 (填能或不能)到完正的像 ll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2 7.正确答案:B 8.可能错误:A 受题目条件"液面 a 点的压强小于 b 点的压强"的影响 正确答案:C 开阀门后液体是否流动,不决于 a 点的压强与 b 点的压强.而是决定于阀门两侧的压强. 由于阀门两侧的液体密度深度相同,所以压强相同,所以开阀门后液体不流动.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光学)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 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A 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 B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 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2.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 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纸看到的现象是( ) A 白纸比较亮 B 平面镜比较亮 C 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 下面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D、迎着月交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积水人站在竖直放 4.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一定变化的是_________. 5.水中的筷子从上面看似乎向上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___中进入____中时发生___的缘故. 6.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 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 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 ) A)β'<β γ'< γ B)β'=β γ'=γ C)β'<β γ'>γ D)β'>β γ'>γ 7.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 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 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 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 O 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 S 点,取走光学元 件后,光线会聚于 S'点,则该镜一定是( ) A 凸镜 B 凹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10.有位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用书将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则在光屏上得 _____(填能或不能)到完正的像. 11.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2.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是() A太阳的影子B太阳的实像C树叶的影子D树叶的实像 1B小孔的物理含义是只有一東光线通过2C3A4光的传播速度5水进入空气光的折 射6.B7D8D9B10能11D12.B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热学) 、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Q=cmDt 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有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 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 的比热是24×103焦/(千克泛℃),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O℃的酒精和 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 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 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 案应是B。 例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 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 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 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 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0℃,质量相 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B、C正确。 第二类:有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解析]: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水银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 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较之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由于它们插入热水中前后 的温度变化是相等的,根据温度计分度原则,虽然两支温度计中水银上升高度不一样
13 12.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是( ) A 太阳的影子 B 太阳的实像 C 树叶的影子 D 树叶的实像 1.B 小孔的物理含义是只有一束光线通过 2.C 3.A 4.光的传播速度 5.水进入空气,光的折 射 6.B 7.D 8.D 9.B 10.能 11.D 12.B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热学) 一、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Q=cmDt 及燃烧值计算 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有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 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 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 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 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 的比热是 2.4×103 焦 /(千克ž℃),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0℃的酒精和 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 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 3.0×107 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 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 案应是 B。 例 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 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 10 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 A. 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 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 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 意,两个冰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冰块质量相同,乙冰块比甲冰块 的位置高,乙冰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冰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冰块均为 0℃,质量相 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 B、C 正确。 第二类:有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 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解析]: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水银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 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较之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由于它们插入热水中前后 的温度变化是相等的,根据温度计分度原则,虽然两支温度计中水银上升高度不一样
但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罢了。所以C正确。 第三类:有关物理规律的习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 度高 解析]:此题就透彻理解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含义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热 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在热传 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 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选项A正确, 例2: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 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解析]:当把盛有0℃的冰和水(即冰水混合物)的水箱搬进0℃的教室里,由于它 们的温度相等,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时冰水混合物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 所以冰不会熔化,水也不会凝固,应是冰水共存。由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在液面 发生,因此除了冰,水外还有水蒸气存在,故选D 例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溶化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随水面上气压的大小而改变,所以选项A是可能发生的。湿衣 服变干是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表面上气 流的快慢,故选项B也是可能的。冰是晶体,一5℃的冰块在0℃的水中不断吸热,水放 热而降温,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共同温度低0℃,既不能达到熔点,也不能继续吸热, 所以不能熔化。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选项D也是 可能的。正确答案选C 例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 A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B放岀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C.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向比热较小的物体传播 [解析]:由题目我们不难知道这是为了研究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体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或放 出相同的热量之后,末温与比热的关系。由Q 吸=cm(tt0)t=Q吸cm+t0,而由 Q放=cm(t-t0)t=-t0-Q放cm。由于Q吸、m及t0都一定,比热小的物体比比热大的物 体的终温高。热传递的方向应从比热小的物体向比热大的物体。若Q放、m及t0都一定 比热大的物体比热小的物体终温高。热传递的方向应从比热大的物体向比热小的物体 由此分析得出B、C、D选项都是正确的 例5: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 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
14 但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罢了。所以 C 正确。 第三类:有关物理规律的习题: 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 度高。 [解析]:此题就透彻理解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含义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热 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在热传 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 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选项 A 正确。 例 2: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 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 1 标准大气压 0℃的 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 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 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 D.冰、水和水气都存在 [解析]:当把盛有 0℃的冰和水(即冰水混合物)的水箱搬进 0℃的教室里,由于它 们的温度相等,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时冰水混合物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 所以冰不会熔化,水也不会凝固,应是冰水共存。由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在液面 发生,因此除了冰,水外还有水蒸气存在,故选 D。 例 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 100℃B. 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 -5℃的冰块放在 0℃的水中会溶化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随水面上气压的大小而改变,所以选项 A 是可能发生的。湿衣 服变干是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表面上气 流的快慢,故选项 B 也是可能的。冰是晶体,-5℃的冰块在 0℃的水中不断吸热,水放 热而降温,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共同温度低 0℃,既不能达到熔点,也不能继续吸热, 所以不能熔化。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选项 D 也是 可能的。正确答案选 C。 例 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 ) A 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 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C.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向比热较小的物体传播 [解析]:由题目我们不难知道这是为了研究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体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或放 出相同的热量之后,末温与比热的关系。由 Q 吸=cm(t-t0)t=Q 吸/cm+t0,而由 Q 放=cm(t-t0)t=t0-Q 放/cm。由于 Q 吸、m 及 t0 都一定,比热小的物体比比热大的物 体的终温高。热传递的方向应从比热小的物体向比热大的物体。若 Q 放、m 及 t0 都一定, 比热大的物体比热小的物体终温高。热传递的方向应从比热大的物体向比热小的物体。 由此分析得出 B、C、D 选项都是正确的。 例 5: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 u1=30 厘米时,在光 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 u2=20 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
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A.大于20厘米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C小于10厘米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解析]:由题可知:ul>2f,即30厘米>2f①;f<u2<2f,即f<20厘米<2②;u3<f,10厘 米<f③,解方程得10厘米<f<15厘米,故选D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2冬天,医生检査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 这种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冷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3指明下列事物中内能改变的方法:(1)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 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 (3)铁块在火炉中加热 会热得发红 (4)电烙铁通电后,温度升高 (5)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过一会儿筒壁变热。(6)两手互相摩擦取暖 4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 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 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 5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减小 B减小30° C减小45° D减小15 6关于实验和虚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B.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没有缩小的 C.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实像为光线相交形成,而虚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厘米时,成正立的像;u=8厘米时,成倒立 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u=4厘米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B.u=9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u=14厘米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D.u=17厘米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8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铜块放在沸水里煮相当的时间后,先取出甲铜块放在某种液 体中待热平衡后液体温度升高到40℃:取出甲后,再将乙铜块放入此液体中待热平衡后 液体的温度升高到50℃(不计热量损失),则此液体的初温度是 9.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5 u=10 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 A.大于 20 厘米 B.大于 15 厘米小于 20 厘米 C.小于 10 厘米 D.大于 10 厘米,小于 15 厘米 [解析]:由题可知:u1>2f,即 30 厘米>2f①;f<u2<2f,即 f<20 厘米<2f②;u3<f,10 厘 米<f③,解方程得 10 厘米<f<15 厘米,故选 D。 【同步练习】 ⒈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 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⒉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 这种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冷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⒊指明下列事物中内能改变的方法:⑴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________;⑵ 高温高压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________;⑶铁块在火炉中加热,一 会热得发红________;⑷电烙铁通电后,温度升高________;⑸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过一会儿筒壁变热。⑹两手互相摩擦取暖________。 ⒋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 t℃, 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 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 C 甲和 C 乙,则有( ) A. C 甲=C 乙 B.C 甲>C 乙 C.C 甲<C 乙 D.无法确定 ⒌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 6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 15°,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 A. 减小 90° B.减小 30° C.减小 45° D.减小 15° ⒍关于实验和虚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B.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没有缩小的 C. 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实像为光线相交形成,而虚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 u=5 厘米时,成正立的像;u=8 厘米时,成倒立 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 u=4 厘米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 u=9 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 u=14 厘米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 u=17 厘米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⒏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铜块放在沸水里煮相当的时间后,先取出甲铜块放在某种液 体中待热平衡后液体温度升高到 40℃;取出甲后,再将乙铜块放入此液体中待热平衡后 液体的温度升高到 50℃(不计热量损失),则此液体的初温度是_________℃。 ⒐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