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易错题、难题归纳及答案 1.一个标记为“220V44W”的用电器接在110V的电路中实际功率是(设它的电 阻不变) 2.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8V增大到10V时,通过的电流相应地变化了02安则 定值电阻说消耗的功率的变化量为A.04WB28WC.36WD.无法确定 3.体积50厘米3,质量48克的生橡胶块放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后水对它的浮力是 牛(g取10牛/千克 048牛) 4.一同学用50牛的力沿水平面推一重100牛的箱子前进了20米,他对箱子做的功是 A.0B.1000焦C.2000焦D3000焦 B 5.用50牛的力向右拉200牛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是牛 50牛) 6.一抽水机的配套电动机额定功率是2200瓦它的线圈电阻是3欧在220V的额定电压 下工作的电流是10安,则一秒内线圈产生的热量是A.16100焦B.2200焦C1900焦 D.300焦 7.某种砖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9×105帕,如果用这种砖来砌墙墙最多可砌多高?〔砖 的密度为245×103千克/米3,砖缝中泥灰重力及厚度不计,g取10牛/千克)(20米) 8如图所示试做出其动力臂和阻力臂,若已知G=100牛,OA=2米OB=1米, 杠杆平衡时,求动力F1是多大?(50牛 9用一定滑轮提起G=400牛的重物拉力F=500牛求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10.图中CD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人能直接看到物体A吗? 从平面镜MN中能看到物体A吗 1将一灯泡直接到电源功率为100瓦用长导线将灯泡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功率为81 瓦,则导线上损失的功率是A19瓦B.9瓦C10瓦D.1瓦 〔B 12.一个物体体积5米3,质量45千克现把它分别投入到水银、水和煤油中,静止时受到的 浮力各是多大?(4.1牛44.1牛39.2牛) 13输电线的电阻为05欧输送功率为105千瓦输电电压为106伏,求:(1)输电线钟的电 流.(2)输电线发热消耗的功率 100安5000瓦 14.一个空心一铁球重40牛体积5分米3,把它投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15把物体A放在物体M上,M浮于水面上如果把A悬吊在M下方M仍浮于水面上,则此 时M排开水的体积比原来 16.把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投入水中,木块浮于水面,铁块沉入水底,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17.质量为5千克的合金球,其中铅和铁的体积各占一半,合金球的体积是多少? 18某物体重0.3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水重02牛,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可能为025牛B可能为01牛C.一定为0.3牛D.一定为0.2牛 19.质量为78千克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桌面上求铁块对水平桌面的 压强.(p铁=78×103千克/米3) 20完全燃烧0.2千克的木炭放出热量的25%被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5℃质量为5千克
1 中考物理易错题、难题归纳及答案 1. 一个标记为“220V44W”的用电器接在 110V 的电路中,实际功率是_____(设它的电 阻不变) 2. 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 8V 增大到 10V 时,通过的电流相应地变化了 0.2 安则 定值电阻说消耗的功率的变化量为:A.0.4W B.2.8W C.3.6W D.无法确定. 〔 C〕 3. 体积 50 厘米 3,质量 48 克的生橡胶块放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后,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 牛 〔g 取 10 牛/千克〕 〔 0.48 牛〕 4. 一同学用 50 牛的力沿水平面推一重 100 牛的箱子前进了 20 米,他对箱子做的功是: A.0 B.1000 焦 C.2000 焦 D.3000 焦 〔 B〕 5. 用 50 牛的力向右拉 200 牛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是 牛. 〔50 牛〕 6. 一抽水机的配套电动机,额定功率是 2200 瓦,它的线圈电阻是 3 欧,在 220V 的额定电压 下工作的电流是 10 安,则一秒内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A.16100 焦 B.2200 焦 C.1900 焦 D.300 焦 〔 D〕 7.某种砖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4.9×105 帕 ,如果用这种砖来砌墙,墙最多可砌多高?〔砖 的密度为:2.45×103 千克/米 3,砖缝中泥灰重力及厚度不计,g 取 10 牛/千克〕〔20 米〕 8.如图所示,试做出其动力臂和阻力臂,若已知 G=100 牛,OA=2 米,OB=1 米, 杠杆平衡时,求动力 F1 是多大? 〔50 牛〕 9.用一定滑轮提起 G=400 牛的重物,拉力 F=500 牛,求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10.图中 CD 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人能直接看到物体 A 吗? 从平面镜 MN 中能看到物体 A 吗? 11.将一灯泡直接到电源,功率为 100 瓦,用长导线将灯泡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功率为 81 瓦,则导线上损失的功率是:A.19 瓦 B.9 瓦 C10 瓦 D.1 瓦 〔 B〕 12.一个物体,体积 5 米 3,质量 4.5 千克;现把它分别投入到水银、水和煤油中,静止时受到的 浮力各是多大? 〔 44.1 牛 44.1 牛 39.2 牛〕 13.输电线的电阻为 0.5 欧,输送功率为 105 千瓦,输电电压为 106 伏,求:〔1〕输电线钟的电 流.〔2〕输电线发热消耗的功率. 〔100 安 5000 瓦〕 14.一个空心一铁球重 40 牛,体积 5 分米 3,把它投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15.把物体 A 放在物体 M 上,M 浮于水面上.如果把 A 悬吊在 M 下方,M 仍浮于水面上,则此 时 M 排开水的体积比原来________ 16.把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投入水中,木块浮于水面,铁块沉入水底,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17.质量为 5 千克的合金球,其中铅和铁的体积各占一半,合金球的体积是多少? 18.某物体重 0.3 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水重 0.2 牛,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可能为 0.25 牛 B 可能为 0.1 牛 C.一定为 0.3 牛 D.一定为 0.2 牛 19.质量为 7.8 千克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 0.5 米 2 的水平桌面上,求铁块对水平桌面的 压强.〔ρ铁=7.8×103 千克/米 3〕 20.完全燃烧 0.2 千克的木炭放出热量的 25%被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 25℃质量为 5 千克
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21举重运动员在2秒内将1600牛重的杠铃举高2米然后在空中停留了8秒钟那么他在 这8秒钟内的功率为 A.1600瓦 B.0瓦 C.400瓦 D320瓦 22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现若从A处 用激光手电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则激光束英对着 射出.〔填“B点”、“B点上方”、“B点下方” 23.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用速度匀速前进,后一半路程用v匀速前进求此人 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24有密度分别为ρ1p2的两种液体各m千克,只用这两种液体分别可配制成混合密度为 1).p混=2p1p2/(p1+p2)(2)p′混=(p1+p2)/2的两种混合液各多少 千克?(已知p1>p2混合前后液体的总体积不变 初三物理难题巧解 【例题1】 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 A处用一竖直力E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 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A.F大小不变,但F<GB.F大小不变,但F>G C.F逐渐减小,但F>GD.F逐渐增大,但F<G 【解析】 过A、B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F、E AF∥BE∴三角形AFO∽三角形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 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AF/BE=AO/BO∵AOBO是不变的∴AFBE也不变 又∵G不变,∴F也不变 AF始终大于BE,∴F<G 【例题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 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 盘上的:
2 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21.举重运动员在 2 秒内将 1600 牛重的杠铃举高 2 米,然后在空中停留了 8 秒钟,那么他在 这 8 秒钟内的功率为: A.1600 瓦 B.0 瓦 C.400 瓦 D.320 瓦 22.如图所示,人眼在 A 处看见河里 B 处有一白色鹅卵石,现若从 A 处 用激光手电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则激光束英对着_______ ______射出.〔填“B 点”、“B 点上方”、“B 点下方”〕 23.一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用速度 v1 匀速前进,后一半路程用 v2 匀速前进.求此人 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24.有密度分别为ρ1ρ2 的两种液体各 m 千克,只用这两种液体,分别可配制成混合密度为 〔1〕.ρ混 =2ρ1ρ2/〔ρ1+ρ2 〕 〔2〕ρ′混=〔ρ1+ρ2〕/2 的两种混合液各多少 千克?〔已知ρ1>ρ2 混合前后液体的总体积不变〕 初三物理难题巧解 【例题 1】 如图所示,杠杆 OA 可绕支点 O 转动,B 处挂一重物 G, A 处用 一 竖直力 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 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 F 大小不变,但 F<G B. F 大小不变,但 F>G C. F 逐渐减小,但 F>G D. F 逐渐增大,但 F<G 【解析】 过 A、B 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 F、E ∴AF∥BE ∴三角形 AFO∽三角形 BEO(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 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AF/BE=AO/BO ∵AO/BO 是不变的 ∴AF/BE 也不变 又∵G 不变,∴F 也不变 ∵AF 始终大于 BE,∴F<G 【例题 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 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 盘上的:
A.“3”的位置;B.“6”的位置:C.“9”的位置:D.“12"的位置 【解析】 解析: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 转轴的摩擦阻力、重力。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 重力和摩擦阻力的和相等。当秒针在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 重力与摩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秒针受平衡 力,会在原地静止。答案:C。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 用,但每时每刻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当秒针在“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 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 的大小。当秒针在“12”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 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所以,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 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反思】 【讲解】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不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是 这样教的。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 么会是2F=G物等问题。我感觉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 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解决滑轮组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F 首先要讲清楚的是: (1)同一根绳子穿起来的滑轮组绳子上各处的拉力都相等。(不计摩擦,不 计绳重) (2)区分绳子的“根数”与“股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一根绳子,绕在定 滑轮和动滑轮之间,会被分成几股。 (3)初中阶段研究的对象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受力满足平衡条件 合力等于零。 【例3】如图2,每个滑轮重10N,物体A重80N,不计绳重 和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绳子的拉力F F 【解析】取动滑轮和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有 G物+ 图4图3图2
3 A.“3”的位置; B.“6”的位置; C.“9”的位置; D.“12"的位置。 【解析】 解析: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 转轴的摩擦阻力、重力。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 重力和摩擦阻力的和相等。当秒针在“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 重力与摩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秒针受平衡 力,会在原地静止。 答案:C。 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 用,但每时每刻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当秒针在“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 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 的大小。当秒针在“12”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 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所以,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反思】 【讲解】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不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是 这样教的。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 1 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 么会是 2F=G 物等问题。我感觉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 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解决滑轮组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平衡条件解题。 首先要讲清楚的是: (1)同一根绳子穿起来的滑轮组绳子上各处的拉力都相等。(不计摩擦,不 计绳重) (2)区分绳子的“根数”与“股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一根绳子,绕在定 滑轮和动滑轮之间,会被分成几股。 (3)初中阶段研究的对象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受力满足平衡条件: 合力等于零。 【例 3】如图 2,每个滑轮重 10N,物体 A 重 80N,不计绳重 和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绳子的拉力 F。 【解析】取动滑轮和物体 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3(有
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物体A整体),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F+F=C物十 3F=10N+80N 所以F=30N 若求弹簧秤的读数F弹,应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4(有两股绳子向下拉着定滑 轮)。因为静止,弹簧秤的读数 F弹=G定+2F=10N+60N=70N 【例4】如图5,体重500N的人,要将G=700N的吊篮匀速吊 起,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 (1)如图5,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 N的力拉绳。 (2)如图6,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 N的力拉绳 【解析】(1)取动滑轮和吊篮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7 (两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吊篮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2F=C篮,F=350N (2)取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8(有三股 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Fu+ tF 3F=G人+C篮,F=400N 【例5】一小车A陷在泥地里。现 在通过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 速拉出,F=1000N。求小车受到的拉 力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 G+G Ge 和摩擦)。 图8图7 图9 【解析】要想求小车受到的拉力,须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0(有三股绳子向右拉着动滑轮),小车受到的拉力F F=3F=3000N。 求*定洲的材受到的光为301(有两向" 【总结】处理滑轮组一类力学题,使用的仍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图 即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解题。如何选取研究对 象,是整体还是隔离某一物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 键,既要找准力的个数,又要找准力的方向。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能灵活地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6】 G
4 三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物体 A 整体),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F+F+F=C 物十 G 动,即 3F=10N+80N, 所以 F=30N。 若求弹簧秤的读数 F 弹,应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4(有两股绳子向下拉着定滑 轮)。因为静止,弹簧秤的读数 F 弹=G 定+2F=10N+60N=70N。 【例 4】 如图 5,体重 500N 的人,要将 G=700N 的吊篮匀速吊 起,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 (1)如图 5,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 的力拉绳。 (2)如图 6,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 的力拉绳。 【解析】 (1)取动滑轮和吊篮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7 (两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和吊篮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2F=C 篮,F=350N。 (2)取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8(有三股 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吊篮和人整体)。由于匀速吊起有 3F=G 人+C 篮,F=400N。 【例 5】 一小车 A 陷在泥地里。现 在通过如图 9 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 速拉出,F=1000N。求小车受到的拉 力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 和摩擦)。 【解析】 要想求小车受到的拉力,须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0(有三股绳子向右拉着动滑轮),小车受到的拉力 F’, F′=3F=3000N。 求树受到的拉力,要取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1(有两股绳子向左 拉着定滑轮),树受到的拉力 F″=2F=2000N。 【总结】处理滑轮组一类力学题,使用的仍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即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解题。如何选取研究对 象,是整体还是隔离某一物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 键,既要找准力的个数,又要找准力的方向。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能灵活地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 6】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 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G B. G=N C. F+N=G:D. F=N 【解析】 1.这样想比较简单N是物体给予地面的力的反作用力而当绳子另一边有个F的时候 并不是全部力都给予了地面地面只受到了GF的力由此可见N=G-FNF=G 2.在原图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还少画了一个绳子的拉力=F(竖直向上)由受力平衡可知 F+N=G 3.注意N是地面支持力 物体受力分析重力向下地面支持力向上绳子拉力向上 由牛二定律得G(下)=F+N(上) 例7】 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则物体B重 【解析】 [ 1.首先除掉滑轮的重,这样示数为24N,因为测力计接的是定滑轮,所以 两根绳子平分了测力计的示数,再加上B没有与地面接触,所以B的重图6 力为12N 2.这里若说的明白点,应为A和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24牛,而不应该说为AB 共重24牛。再根据绳子两端的力是相等的,可以得知B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12 牛 3.对B受力分析,向上绳子的拉力和B向下的重力平衡,即F=Gb 对滑轮受力分析,向下两段绳子,即两个拉力,,向下滑轮的重力G轮:向上测 力计处绳子的拉力,即F示 则F+F+G轮=示,2Gb+1N=25N所以B的重力Gb=12N 4.可以这样分析,用大小为G(b)的力匀速提起物体A。 弹簧测力计测的力为G(b)+GA+1=25,所以G(b)+GA=24 因为定滑轮不省力且物体处于平衡,所以为12N 【例8】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盛有硫酸,乙容器中盛有水,如图 所示,已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比较两容器内液体的 质量(B)
5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G,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 端受的拉力为 F,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G ; B.G=N ; C.F+N=G ; D. F=N. 【解析】 1. 这样想比较简单 N 是物体给予地面的力的反作用力 而当绳子另一边有个 F 的时候 并不是全部力都给予了地面 地面只受到了 G-F 的力 由此可见 N=G-F N+F=G 2. 在原图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还少画了一个:绳子的拉力=F(竖直向上) 由受力平衡可知 F+N=G 3. 注意 N 是地面支持力 物体受力分析 重力向下 地面支持力 向上 绳子拉力向上 由牛二定律 得 G (下)= F+ N(上) 【例 7】 物体 A 重 20N,滑轮重 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5N,则物体 B 重 ____N 【解析】 1. 首先除掉滑轮的重,这样示数为 24N,因为测力计接的是定滑轮,所以 两根绳子平分了测力计的示数,再加上 B 没有与地面接触,所以 B 的重 力为 12N 2. 这里若说的明白点,应为 A 和 B 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 24 牛,而不应该说为 AB 共重 24 牛。再根据绳子两端的力是相等的,可以得知 B 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为 12 牛。 3. 对 B 受力分析,向上绳子的拉力和 B 向下的重力平衡,即 F=Gb 对滑轮受力分析,向下两段绳子,即两个拉力F,,向下滑轮的重力G轮;向上测 力计处绳子的拉力,即F示 则F+F+G轮=F示,2Gb+1N=25N所以B的重力Gb=12N 4. 可以这样分析,用大小为 G(b)的力匀速提起物体 A。 弹簧测力计测的力为G(b)+GA+1=25,所以G(b)+GA=24 因为定滑轮不省力且物体处于平衡,所以为12N。 【例 8】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盛有硫酸,乙容器中盛有水,如图 所示,已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比较两容器内液体的 质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