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归纳哈姆 莱特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 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带动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总结 教师点拨。以査找法搜索有效而经典的台词,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 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哈姆雷特》视屏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莎士比亚全集》), 对,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而这个艺术之神的创造者,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伟大的戏 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是 谁?莎士比亚!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莎士比亚! 、走近莎士比亚【参见《语文》(必修4)第96页《莎士比亚戏剧》】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 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 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 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此外还有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奥》:威尼斯大将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 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速陷台丝执蒙娜有私情.中计,亲手将妻子推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很 交加,拔剑自刎 《李》: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 到虚伪的长女、次女百殷慮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 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1 《哈姆莱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归纳哈姆 莱特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 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带动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总结, 教师点拨。以查找法搜索有效而经典的台词,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 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PPT 课件、《哈姆雷特》视屏资料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莎士比亚全集》), 对,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而这个艺术之神的创造者,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伟大的戏 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是 谁?莎士比亚!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莎士比亚! 二、走近莎士比亚【参见《语文》(必修 4)第 96 页《莎士比亚戏剧》】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 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1564 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 破产,中途辍学。21 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 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此外还有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奥》:威尼斯大将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 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 交加,拔剑自刎。 《李》: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 到虚伪的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 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文学的长流里,莎士比亚是一个永恒。不例外地,他的戏剧创作也经历了从浪漫到现实, 从喜剧到悲剧的过程;卓异的是,在这个流程中,他篇篇锦绣,字字珠玑。《罗密欧与朱丽叶》 坚贞的爱情,《威尼斯商人》的可气,还有麦克白密室中的煎熬,李尔王旷野中的呼唤,奥赛罗 带血的忏悔,永远犹豫和思索着的哈姆莱特激昂的长啸,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永恒的 话题。他一管生花妙笔下,戏剧,是文学的楷模;形象,是人物的典范:语言,是文字的光辉。 读有些书,你或可跳着读,莎士比亚的故事,你不必,也不舍:一行行,一句句,一篇篇,都 是美的洗礼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有一部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颂歌: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 大史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哈佛大学113位 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是什么?完成于1601 年的《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髙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生存还是毁 灭”、“人是万物的灵长”等独白更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剧本都 失传了,而《哈姆莱特》没有失传,那么戏剧就还存在。”-俄·梅耶荷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哈姆莱特》! 三、走近《哈姆莱特》 1剧情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囯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 教育。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同新王——他的叔父结婚, 使他更加难堪。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正在疑惑时,老王的鬼魂向他显 现,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并嘱咐他为父复仇。哈姆莱特认为他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廼, 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處问题的各个 方面,又怕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套,心烦意乱,忧邢不欢,只好裝疯 卖傻。同时,他叔父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利用他的两个老 同学和他的情人去侦察他。他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贡札古 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虛,仓皇退席。这更证明叔父的罪 行属实。叔父觉得隐私可能已被发觉。宫内大臣波洛涅撕獻计,让母后叫儿子到私房谈话,自 已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从此,奸王使用借 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 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換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已却跳上海盗船, 脱险回來。回来后知道情人奧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波洛湦斯的 人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 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2贯穿始终的主线:哈姆莱特的复仇经历 主要情节:家国突变、鬼魂告白、王子装疯、试探奸王、比」 3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新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而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 俳pai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迪斯的恶行,并因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 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 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壮的悲剧,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给我们展示血淋
2 文学的长流里,莎士比亚是一个永恒。不例外地,他的戏剧创作也经历了从浪漫到现实, 从喜剧到悲剧的过程;卓异的是,在这个流程中,他篇篇锦绣,字字珠玑。《罗密欧与朱丽叶》 坚贞的爱情,《威尼斯商人》的可气,还有麦克白密室中的煎熬,李尔王旷野中的呼唤,奥赛罗 带血的忏悔,永远犹豫和思索着的哈姆莱特激昂的长啸,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永恒的 话题。他一管生花妙笔下,戏剧,是文学的楷模;形象,是人物的典范;语言,是文字的光辉。 读有些书,你或可跳着读,莎士比亚的故事,你不必,也不舍:一行行,一句句,一篇篇,都 是美的洗礼。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有一部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颂歌;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 大史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本书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哈佛大学 113 位 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1986 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是什么?完成于 1601 年的《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生存还是毁 灭”、“人是万物的灵长”等独白更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剧本都 失传了,而《哈姆莱特》没有失传,那么戏剧就还存在。” ---俄·梅耶荷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哈姆莱特》! 三、走近《哈姆莱特》 1.剧情: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 教育。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同新王——他的叔父结婚, 使他更加难堪。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正在疑惑时,老王的鬼魂向他显 现,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并嘱咐他为父复仇。哈姆莱特认为他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 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 方面,又怕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 卖傻。同时,他叔父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利用他的两个老 同学和他的情人去侦察他。他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贡札古 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虚,仓皇退席。这更证明叔父的罪 行属实。叔父觉得隐私可能已被发觉。宫内大臣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儿子到私房谈话,自 己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从此,奸王使用借 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 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 脱险回来。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 儿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 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2.贯穿始终的主线:哈姆莱特的复仇经历 主要情节:家国突变、鬼魂告白、王子装疯、试探奸王、 比剑 3.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新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而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 俳 pái 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迪斯的恶行,并因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 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 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壮的悲剧,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给我们展示血淋
淋的残杀、阴谋和死亡的悲剧,使死亡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但此作给人的悲剧并丕在死亡而在 于哈姆莱特这样美奷的人物的毁灭和他原来那种美奷理想的破灭,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发那句 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于本剧的框架实在太好了,所以有许多人都沿 用了此剧框架,如《喜马拉雅王子》,《狮子王》,《夜宴》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节选的《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 四、节选部分剧情 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p2720“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p272“奥斯里克”到p2965_一贵族上)哈姆莱特对奧斯里克嘲讽。 第三部分(从p2966贵族”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2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shi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奥斯里克(宫廷大臣)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朝臣、哈姆雷特儿时好友,后背叛王子) 3剧中人物关系 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 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哈姆莱特--乔特鲁德: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的父亲。 奥菲利娅-哈姆莱特:挚爱哈姆莱特,但又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更有杀父之仇 雷欧提斯--哈姆莱特:本是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 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在朗读他的台 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4.“比剑决斗”主要有哪些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一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緊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四、作业 1熟读课文,给每段人物台词标上序号(共136段) 2自愿组合,分角色朗读p9阿6段一-B3236段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抽签,抽到几号签就回答第几个问题(见幻灯18 (1)学《雷雨》时我们谈到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一是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课文第 三部分(从p26倒结束)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克劳狄斯三人对话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2)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二是性格化。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分析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 现出怎样的个性? (3)关于哈姆莱特,一般认为,忧郁、延宕(犹豫、拖延)是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在世界戏剧 人物画廊中有“忧郁王子”、“延宕王 称,并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 顾虑重重的人。但为什么在比“比剑“这一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可不可以不 参加比剑,他可不可以不死?
3 淋的残杀、阴谋和死亡的悲剧,使死亡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但此作给人的悲剧并不在死亡而在 于哈姆莱特这样美好的人物的毁灭和他原来那种美好理想的破灭,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发那句 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于本剧的框架实在太好了,所以有许多人都沿 用了此剧框架,如《喜马拉雅王子》,《狮子王》,《夜宴》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节选的《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 四、节选部分剧情 1. 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 p27 20 “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 p27 21“奥斯里克”到 p29 65 一贵族上)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嘲讽。 第三部分(从 p29 66“贵族”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2.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 shì君篡位者 ) 乔特鲁德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哈姆雷特之友) 奥斯里克 (宫廷大臣)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朝臣、哈姆雷特儿时好友,后背叛王子 ) 3.剧中人物关系 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 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哈姆莱特----乔特鲁德: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的父亲。 奥菲利娅----哈姆莱特:挚爱哈姆莱特 ,但又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更有杀父之仇。 雷欧提斯----哈姆莱特:本是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 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 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4.“比剑决斗”主要有哪些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四、作业 1.熟读课文,给每段人物台词标上序号(共 136 段) 2.自愿组合,分角色朗读 p29 66 段------p32136 段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将全班同学分成 4 个大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抽签,抽到几号签就回答第几个问题(见幻灯 18) (1)学《雷雨》时我们谈到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一是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课文第 三部分(从 p29 66 到结束)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克劳狄斯三人对话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2)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二是性格化。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分析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 现出怎样的个性? (3)关于哈姆莱特,一般认为,忧郁、延宕(犹豫、拖延)是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在世界戏剧 人物画廊中有“忧郁王子”、“ 延宕王子”之称,并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 顾虑重重的人。但为什么在比“比剑“这一关键问题上他却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可不可以不 参加比剑, 他可不可以不死?
(4)《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阅读比较 ①《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 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而以正面人物的毁灭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你怎样看待这 个问题,请谈谈你的感想 ②窦娥冤和哈姆雷特都相信天命,请比较分析在这种命运观影响下的两位中西悲剧主人公所 呈现出来的性格差异 第二课时 字词检测 1.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戕 qIang害mao蟊贼鞭鞘shoo剑鞘qiao山鹬yu繁文缛r节褥ru单诡gui计 诡gu辩枭xi0首忏chan悔棕榈l树篡 cuan夺嗣si位淆xao乱阿e谀yu 一艘sou国玺x1给j予三着zho着zhao凉着zhuo落走着 破zhan绽 船ding碇钢ding锭光着ding腚扎h营挣扎zha扎z染扎z彩 2解词 (1)戕 qiang害:严重损害 (2)枭xiao首:把人头砍下悬挂示众 (3)嗣si位:继承王位 (4)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5)前例可援:前面有例子可引用。援,引用。 (6)孟浪:鲁莽草率。 (7)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它繁琐多余的事项 小组讨论 二、探究交流 形式:小组对抗赛 规则:10分制。问题一出,答问的一组必须至少有四人举手回答,若有迟疑,老师数三声,如 果三声之内还无人回答,或举手人数不满四人,则视为该组弃权,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抢 答的组视情况加0.5-1分:如果三声之内至少有四人举手,则喊一人起立答问,若分析有错 答问欠佳,则本组其他同学必须马上起立帮忙,若三声之内还无人帮忙,则视为该组弃权, 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若第二人回答还不满意,则另一位再起立帮忙,三声之内无第三人起 立帮忙,则视为该组弃权,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若有第三人起立帮忙,老师综合三人答问 情况,给出本组最后得分 1.学《雷雨》时我们谈到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一是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课文第三 部分(从p296到结束)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克劳狄斯三人对话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1)79段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这段话真挚、恳切 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 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良心不安,深表内疚。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 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 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 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 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289段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 对此没有提出异议。(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换一柄给我。)使克劳狄斯的毒计得以顺利进行。 (3)又如,p31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三人对话富有动作性 101段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特:得意,纳闷 雷提斯∴怒,起斗志)
4 (4)《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阅读比较 ①《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 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而以正面人物的毁灭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你怎样看待这 个问题,请谈谈你的感想。 ②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都相信天命,请比较分析在这种命运观影响下的两位中西悲剧主人公所 呈现出来的性格差异 第二课时 一、字词检测 1.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戕 qiāng 害 máo 蟊贼 鞭鞘 shāo 剑鞘 qiào 山鹬 yù 繁文缛 rù节 褥 rù单 诡 guǐ计 诡 guǐ辩 枭 xiāo 首 忏 chàn 悔 棕榈 lǘ树 篡 cuàn 夺 嗣 sì位 淆 xiáo 乱 阿ē谀 yú 一艘 sōu 国玺 xǐ 给 jǐ予 三着 zhāo 着 zháo 凉 着 zhuó落 走着 zhe 破 zhàn 绽 船 dìng 碇 钢 dìng 锭 光着 dìng 腚 扎 zhā营 挣扎 zhá 扎 zā染 扎 zā彩 2.解词 (1)戕 qiāng 害:严重损害。 (2)枭 xiāo 首 :把人头砍下悬挂示众。 (3).嗣 sì位 :继承王位。 (4)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5)前例可援:前面有例子可引用。援,引用。 (6)孟浪:鲁莽草率。 (7)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它繁琐多余的事项。 二、小组讨论 二、探究交流 形式:小组对抗赛 规则:10 分制。问题一出,答问的一组必须至少有四人举手回答,若有迟疑,老师数三声,如 果三声之内还无人回答,或举手人数不满四人,则视为该组弃权,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抢 答的组视情况加 0.5—1 分;如果三声之内至少有四人举手,则喊一人起立答问,若分析有错, 答问欠佳,则本组其他同学必须马上起立帮忙,若三声之内还无人帮忙,则视为该组弃权, 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若第二人回答还不满意,则另一位再起立帮忙,三声之内无第三人起 立帮忙,则视为该组弃权,其他三组可自由抢答,若有第三人起立帮忙,老师综合三人答问 情况,给出本组最后得分。 1. 学《雷雨》时我们谈到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一是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课文第三 部分(从 p29 66 到结束)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克劳狄斯三人对话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⑴79 段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这段话真挚、恳切, 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 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良心不安,深表内疚。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 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 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 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 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⑵89 段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 对此没有提出异议。(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换一柄给我。) 使克劳狄斯的毒计得以顺利进行。 ⑶又如,p31 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三人对话富有动作性 101 段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111段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112段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新使用激将法,迫使霹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霹特。然而雳欧捉斯还是迟疑不决) 114段哈姆雷特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哈的话潞了他,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2.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二是性格化。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分析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现 出怎样的个性? (1)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 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这部分哈姆 莱特的语言特点:正直,直率;诙谐幽默,喜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哈姆莱特为什么嘲讽提弄奥斯里克,并对霍拉旭说“认识他是一件很丢脸的事”p2他有 许多肥田美壤;一群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 他拥有大批粪土。”是什么意思,由此可看出哈姆莱特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此剧反映 出什么样的的背景、社会现实?)(补充拓展:①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在父死母 嫁之前,他对切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髙、思想深刻。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正直善良,能 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 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②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看自己的面目 给荒唐看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正是个时代的缩影,反映 社会,反映现实。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 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土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 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囯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贫富 悬殊,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土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 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2)课文主要包括两个事件,一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 二是哈姆莱特掉入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 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后一件事情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忧郁厌世、 相信天命,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p25 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种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P2国就在这件事上 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p2 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个人既然在离开世 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 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划 一的。”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 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 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 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因此,《哈姆莱特》中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我们品味
5 111 段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112 段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 114段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哈的话激怒了他,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2.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之二是性格化。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分析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现 出怎样的个性? (1)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 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这部分哈姆 莱特的语言特点:正直,直率;诙谐幽默,喜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哈姆莱特为什么嘲讽捉弄奥斯里克,并对霍拉旭说“认识他是一件很丢脸的事”,p2724“他有 许多肥田美壤;一群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 了。。。。。。他拥有大批粪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看出哈姆莱特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此剧反映 出什么样的的背景、社会现实?)(补充拓展:①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在父死母 嫁之前,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正直善良,能 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 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②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 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 社会,反映现实。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 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 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贫富 悬殊,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 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2)课文主要包括两个事件,一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 二是哈姆莱特掉入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 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后一件事情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忧郁厌世、 相信天命,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p253 “……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p2613“就在这件事上, 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p2977“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 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 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划 一的。”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 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 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 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因此,《哈姆莱特》中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我们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