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只大冬 本科生课程论文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名著选讲课程代码:OH|N11900.02 姓名:任予琛学号:1430713085 学院:微电子学院专业:徹电子科学与工程
1 本科生课程论文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名著选讲 课程代码: CHIN119005.02 姓 名: 任予琛 学 号: 14307130085 学 院: 微电子学院 专 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任予琛 摘要]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 庭的罪恶及腐朽,歌颂了年轻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作品中,以觉新为代表的人物 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而以觉慧为代表的人物敢于积极反抗封建 家长的束缚。本文通过解读《家》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思五四时期“作 揖”还是反抗的问题。 [关键词]《家》;作揖主义;反抗;觉新;觉民;琴;觉慧;鸣凤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 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巴金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动机:“我所要写的 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 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反抗这不公平的命运……我的 思想,我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20世纪20年代初一一这部小说的背景年代一一正是封建体制将亡未亡、新 式思想将立未立之时。随着五四运动高潮的退散,原先全身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知识分子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血腥、恐怖的氛围中分化了:有的发扬五四精 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有的却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妥协,消沉甚至堕落了。在 后者的意识形态中,顺从是生活的常态,一些人注定是另一些人的附庸:譬如封 建家庭中晚辈之于长辈,又譬如婚恋关系中女性之于男性。 小说的主人公高家三兄弟,便是上述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大哥觉新因家族 长房长孙的身份而受到封建礼教和长辈的约束,虽受过新思想地熏陶,但却在封 建家庭中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最终陷入爱人早逝的 悲痛之中。而三弟觉慧最具批判与反抗精神,处处与旧思想做对抗,最终因无法 忍受这个家而出走,奔向新生活 《家》中,不同人物迴异的性格和身份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有的人屈从于封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84-386
2 “作揖”,还是反抗? ——解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悲欢 任予琛 [摘 要]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1]描写了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个封建大家 庭的罪恶及腐朽,歌颂了年轻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作品中,以觉新为代表的人物 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而以觉慧为代表的人物敢于积极反抗封建 家长的束缚。本文通过解读《家》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思五四时期“作 揖”还是反抗的问题。 [关键词] 《家》;作揖主义;反抗;觉新;觉民;琴;觉慧;鸣凤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 1931 年在《时 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巴金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动机:“我所要写的 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 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反抗这不公平的命运……我的 思想,我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1 20 世纪 20 年代初——这部小说的背景年代——正是封建体制将亡未亡、新 式思想将立未立之时。随着五四运动高潮的退散,原先全身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知识分子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血腥、恐怖的氛围中分化了:有的发扬五四精 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有的却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妥协,消沉甚至堕落了。在 后者的意识形态中,顺从是生活的常态,一些人注定是另一些人的附庸:譬如封 建家庭中晚辈之于长辈,又譬如婚恋关系中女性之于男性。 小说的主人公高家三兄弟,便是上述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大哥觉新因家族 长房长孙的身份而受到封建礼教和长辈的约束,虽受过新思想地熏陶,但却在封 建家庭中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最终陷入爱人早逝的 悲痛之中。而三弟觉慧最具批判与反抗精神,处处与旧思想做对抗,最终因无法 忍受这个家而出走,奔向新生活。 《家》中,不同人物迥异的性格和身份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有的人屈从于封 1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84-386
建家庭,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有的人向封建家庭“作揖”,表面一套背 地里又另一套;还有的人奋起反抗,企图脱离封建的束缚,寻找新生活。面对封 建制度和旧思想的压迫,是唯唯诺诺的“作揖”,还是奋起反抗,把握自我的命 运?要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家》中主要人物的选择及其最终的命运谈起 、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首先说明一下“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作揖主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左派作家刘半农发表在1918年《新 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一篇随感。“作揖”就是讲礼貌的意思,加上“主义” 就是只对别人讲礼貌的意思,指善于恭维上司、阿谀奉承的一类人,当面一套背 后一套,阳奉阴违。“作揖主义”是一种处世哲学,意思是不管什么天大的事情, 不与别人争论,多作几个揖,留下更多的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不抵抗主义”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思想,是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 不抵抗”并不是指软弱或者懦弱,而是指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 战争与暴力。因此,不抵抗但也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不会被战胜。 在《家》中,“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变了些味道,偏贬义。奉行“作 揖主义”的人不仅表面上对封建家长恭恭敬敬,做起事来也对封建家长言听计从 奉行“不抵抗主义”的人从不反抗封建家长,只为了眼下的和平;但其维护的封 建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表面和平的家庭背地里已经暗潮涌动了 小说中,觉新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高老太爷 的训诫和安排几乎不提出任何异议,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以求告慰 父母、自享安然。但在当时,封建礼教腐朽堕落,旧制度和旧思想走向衰亡,“作 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似乎已经行不通了。 二、“牺牲品”觉新 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对他有 很大的用处。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兄弟在一起时,他又 是一个新青年,乐于阅览《新青年》等杂志。“读着新思想,过着旧生活”,觉新 这种生活方式常常引起两兄弟的责难 小说中,觉新从没有主动反抗过。面对祖父的要求,他总是唯唯地答应着;
3 建家庭,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有的人向封建家庭“作揖”,表面一套背 地里又另一套;还有的人奋起反抗,企图脱离封建的束缚,寻找新生活。面对封 建制度和旧思想的压迫,是唯唯诺诺的“作揖”,还是奋起反抗,把握自我的命 运?要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家》中主要人物的选择及其最终的命运谈起。 一、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首先说明一下“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作揖主义”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左派作家刘半农发表在 1918 年《新 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一篇随感[2]。“作揖”就是讲礼貌的意思,加上“主义” 就是只对别人讲礼貌的意思,指善于恭维上司、阿谀奉承的一类人,当面一套背 后一套,阳奉阴违。“作揖主义”是一种处世哲学,意思是不管什么天大的事情, 不与别人争论,多作几个揖,留下更多的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不抵抗主义”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思想[3],是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 “不抵抗”并不是指软弱或者懦弱,而是指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 战争与暴力。因此,不抵抗但也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不会被战胜。 在《家》中,“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变了些味道,偏贬义。奉行“作 揖主义”的人不仅表面上对封建家长恭恭敬敬,做起事来也对封建家长言听计从。 奉行“不抵抗主义”的人从不反抗封建家长,只为了眼下的和平;但其维护的封 建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表面和平的家庭背地里已经暗潮涌动了。 小说中,觉新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高老太爷 的训诫和安排几乎不提出任何异议,甘愿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以求告慰 父母、自享安然。但在当时,封建礼教腐朽堕落,旧制度和旧思想走向衰亡,“作 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似乎已经行不通了。 二、“牺牲品”觉新 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对他有 很大的用处。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兄弟在一起时,他又 是一个新青年,乐于阅览《新青年》等杂志。“读着新思想,过着旧生活”,觉新 这种生活方式常常引起两兄弟的责难。 小说中,觉新从没有主动反抗过。面对祖父的要求,他总是唯唯地答应着;
面对两兄弟对封建家长的反抗,他甚至还得意地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 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然而,上句话中的“牺牲”是指在封建家长压迫下艰难的境遇。实际上真正 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前途的正是觉新自己 这一切都是从觉新被订亲开始的。在父亲之命下,觉新没说一句反抗的话, 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思想,只是应承下来,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的美梦破灭了。随 着瑞环嫁入高家,他甚至一度忘却了梅,在家人的笑脸中,对自己的婚后生活愈 加满足。 但在得知梅亡夫后回到省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时,觉新旧时的记忆被唤起,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一方面,他认定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当 时违背父亲之命推掉婚事;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愧对待他好的瑞环和出世的儿子。 面对梅的痛苦,他既后悔又有些不知所措。 觉新真的无力改变这一切而注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吗?这恐怕不一定。 正如觉慧心中对觉新的责备:“这都是你自己找来的。你当初为什么不反抗,不 把你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现在是咎有应得!…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 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 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如果觉新当时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只认定梅一人, 那么瑞环便不会出现在高家,也就不会成为他的亲情束缚。这样一来,他对梅的 愧疚会少几分,梅的痛苦也会少几分。可是,现实中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 不妨回过头来看一下觉新亲事的挑选过程:钱家太太本有允意,但因觉新和 梅的八字排出了“命相克”的卦象而拒绝了婚事;另一边,觉新的母亲因在牌桌 上与钱家太太产生矛盾,也暗中作梗,最终将觉新先同李家订婚了。在这样两个 “赌气”和“迷信”的由头下,觉新的婚事被家长确定了,确定得如此草率,如 此不负责任。觉新所信奉的父母之命与顽童的意气用事又有什么分别呢? 随着梅的生命在痛苦中陨落,奉行“作揖主义”的觉新后悔了,梅那封建迷 信的母亲也后悔了。在生死面前,封建礼教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不抵抗主 义”之殇令觉新追悔莫及。 觉新为什么能够在不合理的封建家庭中安度了那么多年?一方面,亲情的纽 带束缚着他,家庭环境迫使他忘却心中的青春之火,因为奋斗和反抗只会给他招 致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健忘”也使他忘却痛苦,满足地生活下去。觉新美 梦幻灭的伤痛没持续多久,便被出生的海儿冲淡了;当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暗 自欢喜时,他就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未来永远地埋葬了。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97 3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0-11
4 面对两兄弟对封建家长的反抗,他甚至还得意地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 牺牲品的决不是我。”2 然而,上句话中的“牺牲”是指在封建家长压迫下艰难的境遇。实际上真正 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前途的正是觉新自己。 这一切都是从觉新被订亲开始的。在父亲之命下,觉新没说一句反抗的话, 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思想,只是应承下来,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的美梦破灭了。随 着瑞环嫁入高家,他甚至一度忘却了梅,在家人的笑脸中,对自己的婚后生活愈 加满足。 但在得知梅亡夫后回到省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时,觉新旧时的记忆被唤起, 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一方面,他认定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当 时违背父亲之命推掉婚事;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愧对待他好的瑞环和出世的儿子。 面对梅的痛苦,他既后悔又有些不知所措。 觉新真的无力改变这一切而注定成为封建家庭的牺牲品吗?这恐怕不一定。 正如觉慧心中对觉新的责备:“这都是你自己找来的。你当初为什么不反抗,不 把你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现在是咎有应得!……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 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 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3如果觉新当时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只认定梅一人, 那么瑞环便不会出现在高家,也就不会成为他的亲情束缚。这样一来,他对梅的 愧疚会少几分,梅的痛苦也会少几分。可是,现实中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 不妨回过头来看一下觉新亲事的挑选过程:钱家太太本有允意,但因觉新和 梅的八字排出了“命相克”的卦象而拒绝了婚事;另一边,觉新的母亲因在牌桌 上与钱家太太产生矛盾,也暗中作梗,最终将觉新先同李家订婚了。在这样两个 “赌气”和“迷信”的由头下,觉新的婚事被家长确定了,确定得如此草率,如 此不负责任。觉新所信奉的父母之命与顽童的意气用事又有什么分别呢? 随着梅的生命在痛苦中陨落,奉行“作揖主义”的觉新后悔了,梅那封建迷 信的母亲也后悔了。在生死面前,封建礼教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不抵抗主 义”之殇令觉新追悔莫及。 觉新为什么能够在不合理的封建家庭中安度了那么多年?一方面,亲情的纽 带束缚着他,家庭环境迫使他忘却心中的青春之火,因为奋斗和反抗只会给他招 致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健忘”也使他忘却痛苦,满足地生活下去。觉新美 梦幻灭的伤痛没持续多久,便被出生的海儿冲淡了;当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暗 自欢喜时,他就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希望与未来永远地埋葬了。 2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97. 3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0-111
觉新虽然奉行不抵抗主义,但却往往前后矛盾。因为封建迷信,瑞环被家人 逼迫前往城外生产,觉新一开始虽然感到痛苦和自责,但却强调自己有苦衷:“担 不起不孝的罪名”、“三爸也点头”、自觉“解说无用”等;因此没有反抗或 试图反抗长辈的要求。可就连身份卑微的“底下人”袁成都奇怪:“大少爷为什 么不争一下?我们底下人不懂事,依我们看,总是人要紧啊。”4 然而,最不愿看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瑞环在产房难产,极度痛苦,疯狂地 呼唤着觉新;而觉新这时心系瑞环,终于顾不得什么清规戒律,绝望地捶门,哀 求屋里的人把自己放进去。可这扇门终究没有打开,或许觉新也从未想过门会打 开。听到接生婆“恭喜大少爷”的声音,觉新没有任何为人父的喜悦,在苟延残 喘着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他亲手将瑞环送到了这荒芜的小屋,死神的宅邸。与 其说是封建礼教造成了瑞环的死,倒不如说是不敢反抗的觉新造成了瑞环的死, 因为觉新并不是没有新思想。在产房外呆住的觉新,再一次意识到封建制度残害 人的本质。时而顺从,时而试图反抗的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他自己再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了。 令人欣慰的是,认识到封建家族的丑陋但又放弃抵抗的觉新并没有剥夺两兄 弟的幸福和前程。在觉慧决定要离家出走后,觉新将自己的反抗希望寄托在觉慧 身上:“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 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成为“牺牲品”的 觉新在家族关系的桎梧下难以挣脱,但他终于意识到了封建家庭的不断衰落和反 抗的必要性 三、觉民和琴的忠贞爱情 小说中,觉民和琴对爱情的坚守是两人的主线。和觉新的爱情有所不同,琴 不似梅表姐一样无力,觉民也不似觉新一样懦弱。 琴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现是与觉民所在的男学堂准备开放女禁联系在一起 的。之前,高家兄弟要进新式学堂,高老太爷本来也是反对的,但最终还是被他 们说服了。这鼓舞着琴,但琴又不得不考虑母亲的感受:“为了我一女师,妈受 到了不少的闲气……妈的思想完全是旧式的,虽然比另外一般人高明一点,但也 高明不了多少。”6当琴回家试探着问母亲时,母亲也确实是不赞同的,只是推说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3-334. °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58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6
5 觉新虽然奉行不抵抗主义,但却往往前后矛盾。因为封建迷信,瑞环被家人 逼迫前往城外生产,觉新一开始虽然感到痛苦和自责,但却强调自己有苦衷:“担 不起不孝的罪名”、“ 三爸也点头”、自觉“解说无用”等;因此没有反抗或 试图反抗长辈的要求。可就连身份卑微的“底下人”袁成都奇怪:“大少爷为什 么不争一下?我们底下人不懂事,依我们看,总是人要紧啊。”4 然而,最不愿看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瑞环在产房难产,极度痛苦,疯狂地 呼唤着觉新;而觉新这时心系瑞环,终于顾不得什么清规戒律,绝望地捶门,哀 求屋里的人把自己放进去。可这扇门终究没有打开,或许觉新也从未想过门会打 开。听到接生婆“恭喜大少爷”的声音,觉新没有任何为人父的喜悦,在苟延残 喘着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他亲手将瑞环送到了这荒芜的小屋,死神的宅邸。与 其说是封建礼教造成了瑞环的死,倒不如说是不敢反抗的觉新造成了瑞环的死, 因为觉新并不是没有新思想。在产房外呆住的觉新,再一次意识到封建制度残害 人的本质。时而顺从,时而试图反抗的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他自己再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了。 令人欣慰的是,认识到封建家族的丑陋但又放弃抵抗的觉新并没有剥夺两兄 弟的幸福和前程。在觉慧决定要离家出走后,觉新将自己的反抗希望寄托在觉慧 身上:“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 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5成为“牺牲品”的 觉新在家族关系的桎梧下难以挣脱,但他终于意识到了封建家庭的不断衰落和反 抗的必要性。 三、觉民和琴的忠贞爱情 小说中,觉民和琴对爱情的坚守是两人的主线。和觉新的爱情有所不同,琴 不似梅表姐一样无力,觉民也不似觉新一样懦弱。 琴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现是与觉民所在的男学堂准备开放女禁联系在一起 的。之前,高家兄弟要进新式学堂,高老太爷本来也是反对的,但最终还是被他 们说服了。这鼓舞着琴,但琴又不得不考虑母亲的感受:“为了我一女师,妈受 到了不少的闲气……妈的思想完全是旧式的,虽然比另外一般人高明一点,但也 高明不了多少。”6当琴回家试探着问母亲时,母亲也确实是不赞同的,只是推说 4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3-334. 5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58. 6 巴金. 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