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1)负离子半径一般比正离子大。几乎所有负离子半径均在130 250pm之间,正离子半径则在10-170pm之间。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的正离子,离子电荷越少,其半径越大。 (2)同族元素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3)同一周期的离子半径随离子电荷增加而减小。 对角线规则:周期表中每个元素与其紧邻的右下角或左上角的离 子半径相近。这些半径相近的离子容易相互置换, 在矿物中这些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
¾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1) 负离子半径一般比正离子大。几乎所有负离子半径均在 负离子半径一般比正离子大。几乎所有负离子半径均在130 − 250 pm之间,正离子半径则在 之间,正离子半径则在10 − 170 pm之间。同一元素 之间。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的正离子,离子电荷越少,其半径越大。 不同价态的正离子,离子电荷越少,其半径越大。 (2) 同族元素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同族元素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3) 同一周期的离子半径随离子电荷增加而减小。 同一周期的离子半径随离子电荷增加而减小。 对角线规则: 周期表中每个元素与其紧邻的右下角或左上角的离 周期表中每个元素与其紧邻的右下角或左上角的离 子半径相近。这些半径相近的离子容易相互置换, 子半径相近。这些半径相近的离子容易相互置换, 在矿物中这些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 在矿物中这些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
92共价键的概念与经典 Lewis学说
9.2 共价键的概念与经典 共价键的概念与经典Lewis学说
1)共价键的定义( (covalent bond) 1916-1919年,美国化学家 G.N. Lewis(1875-1946和L Langmuir(81-1957)提出共价键理论(也称为路易斯-朗缪尔化 学键理论)。所依据的事实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原子的外 层电子都具有ny结构,即8电子层稳定结构。他们认为分子中 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电子对而使每一个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 体电子结构,这样构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electron poor electron rich reqion region Q 2 H 8+
1) 共价键的定义 (covalent bond) covalent bond) 1916−1919年,美国化学家 年,美国化学家 G. N. Lewis (1875 G. N. Lewis (1875−1946)和 I. Langmuir Langmuir (1881−1957)提出共价键理论 提出共价键理论(也称为路易斯−朗缪尔化 学键理论)。所依据的事实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原子的外 所依据的事实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原子的外 层电子都具有ns2np6结构,即8电子层稳定结构。他们认为分子中 电子层稳定结构。他们认为分子中 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电子对而使每一个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 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电子对而使每一个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 体电子结构,这样构成的分子称为 体电子结构,这样构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共价分子,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H F electron rich electron rich region electron poor electron poor region δ+ δ−
2)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价电子与Lewi结构——原子中参与化学成键的外层电子称为 价电子。一般用小黑点代表价电子,用短线代表原子之间的共享 电子对,如此表达的电子结构称为 Lewis结构。 Lewis Dot Symbols 18 1A 8A H 13141516 He: 2A 3A 4A 5A 6A 7A LI.Be B··g···g·: Na- Mg 3456789101112A,,s|· 3B 4B 5B 6B 7B Ar 8B 1B 2B §·: K.Ca 单前你 b·Sr n·sn ie.:丫.:xe cs- Ba 和的的,润 Fr.Ra
2)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¾ 价电子与Lewis结构 —— 原子中参与化学成键的外层电子称为 原子中参与化学成键的外层电子称为 价电子。一般用小黑点代表价电子,用短线代表原子之间的共享 价电子。一般用小黑点代表价电子,用短线代表原子之间的共享 电子对,如此表达的电子结构称为 电子对,如此表达的电子结构称为Lewis结构
一 8e-8 单键 孤对电子 孤对电子 F2分子的Lews结构
F + F 7e− 7e− F F 8e− 8e− 孤对电子 F F 孤对电子 单 键 F2分子的Lewis结构